1月15日,北京、天津、山東、河北、山西、河南等地開始實行水泥錯峰生產。去年12月,東北三省水泥行業宣布實施錯峰生產,103條水泥熟料生產線、共4000萬噸產能統一停窯。更早些時候,新疆、陜西關中地區即開始實施水泥企業錯峰生產。
實施水泥錯峰生產不僅能有效降低過剩產能,還將對大氣環境治理產生明顯效果。但業內人士同時指出,治理霧霾僅靠水泥行業停產未必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還需要更多社會力量的參與。
錯峰生產“一舉兩得”
近年來,我國鋼鐵、煤炭、電解鋁、水泥、造船等行業產能過剩現象日益突出,如何化解過剩產能成為工業制造業特別是高耗能產業的迫切需求。
“就水泥行業而言,遼寧的水泥產能過剩達到46%左右,行業處于微利狀態,部分企業虧損,水泥價格已經賣到近20年的最低水平。”遼寧水泥協會會長王友春表示。
以往入冬后,盡管因北方冬季施工量減少導致水泥市場需求疲軟,但水泥生產企業仍會釋放一定的產能。這種長期累積的效應不僅加劇了行業產能過剩危機,同時也給區域空氣質量帶來嚴重威脅。為尋求化解產能過剩的新出路,同時改善空氣質量,水泥行業開始嘗試錯峰生產。
“錯峰生產是由行業協會發起的行業自律行為,是水泥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表現。”中國水泥協會常務副會長孔祥忠表示。
此次水泥行業錯峰生產涉及我國冬季采暖地區的15個省市自治區,共有742條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占全國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總數的42%左右,水泥熟料產能7.17億噸,約占全國總量的40%。
如果按冬季采暖期平均停窯3個月估算(東北地區可停窯4個月以上),將至少減少1.8億噸水泥熟料的生產和冬儲,由此將減少煤耗2800萬噸,減少CO2排放1.56億噸、SO2排放5400噸、氮氧化物排放19.98萬噸。
其次,企業將少動用約380億熟料生產流動資金,減少財務費用7.2億元,減少熟料冬儲管理成本29億元,減少冬季煤耗成本32億元。
“這對改善北方冬季的空氣質量和降低企業成本都會產生積極意義,可謂是一舉兩得。”北方水泥公司副總裁于本良表示。
效益將逐漸顯現
去年11月,新疆帶頭實行冬季水泥窯停產4個月的錯峰生產措施,由于需要停產的范圍很廣,中國水泥協會于是出面協調各區域之間的錯峰事宜。
經多方協調與努力,去年12月,東北三省已經先后實施冬季錯峰生產,陜西關中地區也于今年1月1日起對水泥企業實施錯峰生產,泛華北地區從1月15日開始停窯限產。
“錯峰面積越大,效果越好;行政推動力度越大,效果越好。”在于本良看來,錯峰生產把壞事變成了好事,把產能過剩變成一個減輕環境壓力的有利條件。
孔祥忠表示,東北地區水泥錯峰生產已推行一個多月,具體效果還需要春節過后各省提供詳盡的報告,以便作總體評估。
治霾仍需更多力量
近年來,霧霾無疑成為了國人的心頭之“痛”,霾伏全城的畫面頻繁上演于北方多座城市。
“從‘APEC藍’的經驗可以看出霧霾是可治的,也是能治的。”于本良說,“如果鋼鐵等產能過剩的行業都實施錯峰生產,對于大氣環境的改善效果肯定會更明顯。”
但于本良說同時也表示,霧霾并不是水泥一個行業造成的,還需要更多社會力量的參與。
王友春指出,為了治理霧霾而實行停產后,國家應該對所涉產業、企業予以政策方面的鼓勵,比如減免企業停產期間的排污費、土地使用稅等,以鼓勵企業更積極地參與到錯峰生產的行動中。
孔祥忠介紹,今年,水泥行業協會將對新疆、東北三省和泛華北地區開展的冬季錯峰生產情況進行跟蹤、調研,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總結經驗。“除了冬季實施錯峰生產外,我們已經開始研究在南方夏季用電高峰期,水泥企業如何停窯以避開用電高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