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海螺(295.04元/噸,-0.14%)水泥 、海螺型材雙雙發布大股東海螺集團整體上市公告 ,安徽省國資系統改革大幕漸次拉開。
根據海螺集團旗下兩家上市公司的公告,海螺集團擬通過改革持股方式,將安徽省投資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海螺集團51%股權轉換為直接持有海螺水泥、海螺型材的股份,海螺集團剩余部分資產并入海螺創業公司,從而實現海螺集團整體上市。當日,海螺水泥、海螺型材股價雙雙漲停。
此前,安徽國資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江淮汽車的整體上市方案,已經獲得證監會審核通過,被視為安徽國資改革的揭幕戰。
而據記者獲悉,銅陵有色的混改或將緊隨其后啟動。
操作不拘一格
如果將江淮汽車和海螺集團的案例做個比較,可以看到,兩者間既有著有趣的相同之處,也有著微妙的差別。
相同之處在于:第一,原來的“集團”消失。通過改革,海螺集團和江淮汽車集團這個“夾層”被撤減或注銷,國資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第二,這兩個案例中,均沒有新的投資者被引進;第三,兩家公司之前均已存在管理層持股,如實勤投資系由江淮汽車集團及其下屬公司的主要管理人員和技術骨干安進等160名員工出資設立,其主要合伙人安進為江淮汽車董事長,而海螺創業系由海螺集團管理層及工會持股等,因此,程序上也相對簡單。
不同點也很明顯。在海螺案中,安徽省國資通過將原來持有的集團股份按比例轉換成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同時通過將海螺集團剩余資產并入在港上市企業海螺創業,從而完成對海螺集團層面的撤減;在江淮汽車案中,江淮汽車擬通過向江淮汽車集團全體股東江汽控股、建投投資、實勤投資發行股份的方式吸收合并江淮汽車集團,江淮汽車為擬吸收合并方和吸收合并完成后的存續方,江淮汽車集團為被吸收合并方。吸收合并完成后,江淮汽車集團全部資產、負債、業務及與業務、資產直接相關的員工并入江淮汽車,江淮汽車集團予以注銷,江淮汽車集團持有的江淮汽車股份也相應注銷。
如此,在上述改革方案中,最終安徽國資將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如果變現,將會變得更加市場化。
新樣本猜想
顯然,對于安徽省國資來說,江淮汽車集團和海螺集團都有一定的特點和基礎,那么,會不會有第三種方案呢?
記者獲悉,緊隨其后啟動的改革很有可能是銅陵有色,而且,銅陵有色的方案被認為可能會是“混改味道更濃”的一個案例。
今年5月份,財政部企業司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表示,就混合所有制的推進,一是引入非公經濟戰略投資者,大力推進產權多元化;二是建立以投資為紐帶的董事會制度,實現真正的董事會決策機制,形成重大決策內部有效約束的法人治理結構;三是實行職業經理人制度;四是實行員工持股;五是在發展混合所有制過程中,應當通過公開交易市場,堅持對國有資產公平的市場定價,防止國有資產流失。而安徽省國資委相關負責人稍早前也曾表示,“整體上市”和“混合所有制”將成為安徽國資系統下一步改革的關鍵詞,具體改革內容包括加快主業重組整合、引入民資戰略投資者、完善員工持股等。
如此對比,在已經有了兩例“整體上市”案后,接下來安徽國資的改革,一定會出現“混合所有制”特點鮮明的案例,通俗說就是,下一個案例極有可能出現引進戰略投資者和完善員工持股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