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8日從國家發改委獲悉,發改委近日公布5條鐵路投資項目獲批復信息,總投資額1526.97億元。
在以總理為首推銷中國高鐵“走出去”的同時,國內的鐵路建設也在不斷升溫。進入10月以來,發改委一直在密集批復相關鐵路,從10月16日批復大理至瑞麗鐵路等3個項目開始,至近日批復銀川至西安鐵路等5個項目,在這一個月的時間里,國家發改委已至少批復了21條鐵路,總投資已達8000多億元。
根據今年三季度經濟數據顯示,GDP增長速度創下2009年第一季度以來的新低。而鐵路建設投資作為我國最主要的基建投資方向,對國民經濟起到了穩定增長的作用。因此,可以說國家密集批復鐵路項目的背后,首要突顯的就是國民經濟的剛性需求。
鐵路歷來有國民經濟的大動脈之稱,這在以前多半指的是鐵路運輸在國民經濟中不可取代的作用,而如今它將被賦予另外意義,那就是鐵路建設已被升格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動力之一。
不可否認,受房地產行業投資下滑的影響,當前我國經濟增率正處于下行階段。而處于經濟轉型期的中國經濟,要穩定經濟增速的軌跡,需要更多的實用性政策來進一步推動和加快轉型步伐,以保證國民經濟持續且穩定的增長。事實也證明,鐵路投資對拉動國民經濟以及相關產業鏈的增長起到積極作用。因此,可以說鐵路投資項目的密集批復突顯了穩增長的意圖,因為鐵路項目建設周期比較長,今年新批的項目在未來數年均能對基建投資起到很強的拉動作用。
當然,穩增長并不局限于投資鐵路建設,單靠鐵路投資止跌國民經濟增長率顯然是不行的。10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向民間資本開放基礎性行業及環境、教育等眾多領域,為社會有效投資拓展更大空間,以改善當前投資動力不足的狀況,穩定有效投資。由此,以鐵路投資為試點,推動投資權限全面放開,將會使全社會的資金調動起來,這對國民經濟的穩步增長顯然是利好消息。
再者,要使國民經濟的穩步增長,消費領域也應當有所部署。在拉動經濟增長的投資、消費、外貿三架馬車中,中國對投資的依賴度較大。由此帶來的技術進步慢、投入產出低、環境污染重等問題十分突出。而在西方發達國家,消費才是其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10月2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推進消費擴大和升級。由此可見,國家正逐步轉換著過度依賴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突出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毋庸諱言,經濟增長才是硬道理這句話在相當程度上都是正確的。在國民消費水平偏低的情況下,鐵路投資作為當前經濟穩增長的一項有效措施,重回歷史巔峰,昭示了當前國民經濟的剛性需求,彰顯的是國家對民眾的福祉的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