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法規 » 政策法規 » 正文

中國的礦產資源政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5-03-09  來源:國務院新聞辦   作者:國務院新聞辦
核心提示:中國的礦產資源政策
       
    前言
 
    礦產資源是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新中國成立五十多年來,礦產資源審查開發取得巨大成就,探明一大批礦產資源,建成比較完善的礦產品供應體系,為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目前,中國92%以上的一次能源、80%的工業園材料、70%以上的農業生產資料來自于礦產資源
 
    中國高度重視可持續發展和礦產資源的合理利用,把可持續發展確定為國家站略,把保護資源作為可持續發展戰略重要內容。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后,中國政府率先制定了《中國二十一世紀議程中國二十一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2001年4月批準實施了《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03年1月開始實施《中國二十一世紀可持續發展綱要》。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中國在新世紀頭二十年的奮斗目標。中國主要依靠開發本國的礦產資源萊保障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中國政府鼓勵勘察開發有市場需求的礦產資源,特別是西部地區的優勢礦產資源,以提高國內礦產品的供應能力。同時,引進國外資本合技術開發中國礦產資源,利用國外市場與國外礦產資源,推動中國礦山企業合礦產品進入國際市場,是中國的一項重要政策。中國政府認為,國外礦業公司進入中國,中國礦山企業走向世界,實現各國資源互補,對推進世界礦產資源勘察開發的共同繁榮合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 礦產資源及其勘察開發現狀
 
    中國現已發現171鐘礦產資源,查明資源儲量的有158種,其中石油、天然氣、媒、鈾、地熱等能源礦產10種,鐵、錳、銅、鋁、鉛、鋅等金屬創產54種,石墨、磷、硫、鉀鹽等非金屬礦產91鐘,地下水、礦泉水等水氣礦產3種。礦產地近18000處,其中大中型礦產地7000余處。
 
    中國礦產資源的基本特點是:
   
    資源總量較大,礦中比較齊全。中國已探明的礦產資源種類比較齊全,資源總量比較豐富。煤、鐵、錳、銅、鋁、鉛、鋅等支柱性礦產都有較多的查明資源儲量。煤、稀土、鎢、吸、鋁、銻、鈦、石膏、膨潤土、等礦產資源在世界上具有鮮明優勢。地熱、礦泉水資源豐富,地下水質總體較好。
 
    人均資源量少,部分資源供需失衡。人口多、礦產資源人均量低失中國的基本國情。中國人均礦產資源擁有量在世界上處于較低水平。金剛石、鉑、烙鐵礦等礦產資源缺口較大。
 
    優勢礦并存。既有品質優越的礦石,又有低品味、組分復雜的礦石。鎢、錫、稀土、等礦產資源品質較高,而鐵、錳、銅、鋁、鉛、鋅等礦產資源貧礦多、共生與伴生礦多、難選冶礦多。
 
    查明資源儲量中控制程度較低部分所占的比重較大。查明資源存儲結構中,資源量多、存儲、基礎儲量少;經濟可利用性差或經濟意義未確定的資源儲量少,控制和推斷的資源儲量多,探明的資源儲量少。
 
    成礦條件較好,通過勘察工作找到更多礦產資源的前景較好。石油、天然氣、金、銅等礦產資源的找礦潛力很大。老礦山深部、外圍和西部地區失重要的礦產資源接替區。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開發利用資源的國家之一。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政府大力加強地址工作,明確要求地址工作要走在國民經濟建設的前面。提出了“開發礦業”的戰略方針,并在每個五年計劃期間,都對礦產資源勘察開發作出了部署。礦產資源勘察開發得到了極大發展,使中國逐步成為世界礦產資源大國和礦業大國。礦產資源勘察開發未經濟建設提供了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提供了重要的財政收入來源,推動了區域經濟鐵別是少數民族地區、邊遠地區經濟的發展,促進了以礦產開發為支柱產業的礦業城市的興起與發展,解決了大量社會勞動力就業,為國名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相繼發現和探明了一批礦產資源。以大慶油田為代表的一大批油氣田,使中國由一個貧油國轉變為世界上主要產油國之一。發現和擴大了白云鄂博稀土金屬礦、德興銅礦、焦家金礦、玉龍銅礦、大廠錫礦、東勝-神木煤田、羊八井地熱等一批重要礦床。發現和探明了一批地下水供水水源地。西部地區礦產資源集中區舉劍顯示出良好德找礦前景。在一批老礦山外圍或深部找到拉新德資源。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陸續取得一批成果,五十多年德礦產資源勘察工作,使中國從礦產資源家底不清到成為世界礦產資源大國;從已知地下水源地稀少到地下水在全國供水中起舉足輕重德作用、技術力量雄厚德地址勘察隊伍,為中國經濟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礦產資源開發規模迅速擴大。1949年,中國保留比較完完善德礦山僅300多座,年產原油12萬噸,媒0.32億噸,鋼16萬噸有色金屬1.30萬噸,流鐵礦1萬噸,磷不足十萬頓,經過五十多年德努力,中國先后建立了大慶、勝利、遼河等大型石油基地,大同、平頂山準格爾等煤炭基地,上海、鞍山、武漢等鋼鐵基地,白銀、金川、銅陵等大型有色金屬基地,開陽、昆陽,等大型化工礦山基地,形成了能源與原材料產品德強大供應系統。一大批礦業徹骨女士拔地而起,促進了中國城市化建設。目前中國德礦產品產量、消費量居世界前列。2002年,中國共有大型礦山489座,中型礦山1025座,小型礦山和砂石黏土采場14萬多處,從業人員907萬人。礦業產值4542億元。生產原油1.67億噸,天然氣327億立方米。礦石和砂石粘土采掘量48.49億噸,其中:原煤13.80億噸,鐵礦石2.31億噸。
 
    礦產資源保會和合理利用水平逐步提高。五十多年萊,中國物探、化探、遙感、鉆探、坑探等礦產資源勘探技術和試驗測試、計算技術取得了很大進展,提高了礦產資源勘察德科學技術水平。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和回收利用成效明顯,資源利用率逐步提高。目前,中國廢鋼的回收率為40%,廢舊有色金屬的回收率為27.7%。一些礦山企業對與煤伴省得瓦斯、油頁巖、高嶺土、高鋁粘土進行綜合開發,粉煤灰進行加工利用,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礦產品對外經濟貿易快速發展。2002年中國礦產品相關能源與原材料出口貿易總額為1111億美元,占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18%,原油、鐵礦石,銅精礦、鉛、鋅、鎢、錫、銻、稀土、重晶石、滑石、石墨等優勢礦產品的出口量較大。中國礦產資源對外合作勘察,陸續發現拉一批新的油氣田,海洋油氣產量逐年增加。到國外勘察開發油氣資源已具備一定規模,到國外勘察開發固體礦產資源也已開始。自煤層氣領域與一些國家建立了長期的研究開發合作關系。
 
    二、 礦產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的目標與原則
   
    二十一世紀頭二十年,中國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礦產資源的需求總量將繼續擴大。中國將加強礦產資源的調查、勘察、開發、規劃、管理、保護與合理利用,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努力提高礦產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能力。中國將繼續按照有序有償、供需平衡結構優化、集約高效的要求,通過實施有效的礦產資源政策,最大限度地發揮礦產資源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中國二十一世紀初礦產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的總體目標是:
           
    提高礦產資源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保障能力。加大礦產資源勘察開發的有效投入,擴大勘察開發的領域和深度,強化對礦產資源的保護,增加礦產資源的供應。擴大我÷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建立戰略資源儲備制度,對關系國計民生的戰略礦產資源進行不要的儲備,確保國家經濟安全和礦產資源進行不要的儲備,確保國家經濟安全和礦產品持續安全供應。
           
    促進礦山生態環境的改善。減少和控制礦產資源采選治等生產環節對資源環境保護的良性循環。健全礦山環境保護法規,加強對礦山環境放置的執法檢查和監督。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礦山企業和全社會的資源環境保會意識。
 
    創造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按照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和礦產資源勘察開發運行規律,進一步完善礦產資源管理的法律法規,調整和完善礦產資源政策,改善投資環境,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務,創造市場主題平等競爭和公開、有序、健全同意的市場環境。
 
    實現以上目標,中國將繼續堅持以下原則:
 
    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落實保會資源措施,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資源保護的關系。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加強礦產資源勘察,合理開發和節約使用資源,努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堅持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方向。在國家產業政策與規劃的引導下,充分發揮市場在礦產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建立政府宏觀調控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資源優化配置機制。加強對礦產資源開發總量的調控,培育和規范探礦采礦權市場、促進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投資多元化和經營規范化,切實維護國家所有者和探礦權人的合法權益。
 
    堅持區域礦產資源勘察、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統籌規劃,正確處理東部地區與西部地區、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國有礦山企業與非礦山企業,以及規模開發與小礦開采之間的關系。推進西部打開發展略,加快西部地區礦產資源特別是優勢礦產和國內緊缺礦產的勘查開發,支持礦山城市、老礦山尋找接替資源,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健康發展。堅持礦產資源開發與照顧民族地區利益相結合。按照預防為主、防止結合的方針,加強對礦山環境的保護和恢復治理。
 
    堅持擴大對外開放與合作。改善投資環境,鼓勵和吸引國外投資者勘查開發中國礦產資源。按照世界貿易組織原則和國際通行做法,開展礦產資源的國際合作,實現資源互補互利。
 
    堅持科技進步與創新。實施科技型國戰略,加強對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勘察開發及綜合利用、礦山環境污染防止等關鍵技術和成果的攻關和推廣應用,加強新能源、新材料技術和海洋礦產資源開發等高薪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加強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等基礎研究。提高勞動者素質、培養一批掌握先進技術理論、有創新能力的礦產資源勘察開發技術隊伍何人才,促進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由傳統產業向現代產業、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的轉變。
 
    堅持依法嚴格管理礦產資源。健全法制,大力推進依法行政,加強對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監督管理。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管理秩序,促進礦產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的法制化、規范化和科學化。
 
    三、提高國內礦產資源的供應能力
 
    中國主要依靠開發本國的礦產資源和其他自然資源來發展經濟。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中,將首先立足于提高國內礦產資源的供應能力。中國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潛力還姓黨大。在全國已法子安的20多萬處礦點、礦化點中,目前僅對2萬多處作了勘察評價。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來,發現礦化異常7.20萬處,檢查異常2.50萬處,發現礦床271個。其余未檢查異常有著良好的找礦前景。西部廣大地區、東部地區深布地帶和管轄海域的地址工作程度不高,還存在大量的空白區。這些都是今后中國國內礦產資源勘察開發的方向。
 
    中國政府按照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深化礦產資源勘查體制改革,實行公益性、基礎性地址調查評價和戰略性礦產資源勘查同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分開進行。1999年組建了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開展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實施基礎調查計劃、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工程、資源調查與利用技術發展工程,重點開展地址工作程度較低地區的基礎地址調查和礦產資源遠景評價,特別是西部地區礦產資源潛力調查評價和短缺礦產資源的調查評價,未礦產資源規劃和政府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未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提供地址礦產基礎信息。國家出資的戰略性礦產資源勘查工作拉動了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投資,一批成礦遠景區成為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投資關注的熱點。
           
    中國將采區以下措施提高國內礦產資源的供應能力:
 
    加快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結構調整。中國礦產資源開發采集約化、現代化程度偏低,需要優化結構、創新技術和加強管理。中國將加快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結構的調整步伐,增加產能,提高效益。通過礦山企業技術改造和機制轉換,鼓勵在礦產資源勘察開發中積極推行清潔生產,應用成熟技術和高新技術,提高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水平。實行規模開發,提高集約化水平,淘汰落后、分散的采礦能力。依據清理關閉無證開采、污染環境、浪費資源、不具備安全辦礦條件的礦山企業。通過市場和政策引導,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礦山企業集團。繼續支持和幫助非國有礦山企業的發展。
           
    提高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中國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相當數量未品質較低、目前技術經濟條件下尚難利用的資源,對這些資源的開發利用是解決中國礦產資源供應問題的一條重要途徑。中國政府鼓勵通過加強礦產資源集中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礦山建設的外部條件,利用高新技術,降低開發成本左右措施,使經濟可利用性差的資源加快轉化經濟可利用的資源。看展資源綜合利用是中國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一項重大技術經濟政策。中國對礦產資源實行綜合勘查、綜合評價、綜合開發、綜合利用。鼓勵何止支持礦山企業開發利用低品位難選冶資源、替代資源和二次資源,擴大資源供應來源,降低生產成本;鼓勵礦山企業開展“三廢”綜合利用的科技公關和技術改造;鼓勵對廢舊金屬及二次資源的回收利用。積極開發非傳統礦產資源。中國在1985年頒布實施《關于開展資源綜合利用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并發布《資源綜合利用目錄》,從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等方面對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實行優惠政策,鼓勵礦山企業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開展節能降耗。中國鼓勵開展礦產品深加工技術,新能源,新材料技術,節能、節材、節水、降耗技術和工藝,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電,擴大利用潔凈煤和煤層氣,減少直接燃媒比重。發展新型金屬、新型非金屬及常規礦務原料的替代品,降低經濟社會對常規礦務原料的依賴程度。
           
    建立戰略礦產資源儲備制度。國家根據礦產資源供需現狀及現有國力,對重要戰略資源分期批納入儲備序列。
 
    四、擴大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對外開放與合作
 
    中國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積極參與礦產資源領域的國際合作,推進國內外資源、資本、信息、技術與市場的交流。
 
    中國實行鼓勵外商來華投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政策。中國鼓勵國內礦山企業與國際礦業公司合作,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引進先進技術,按照國際慣力經營運作。中國石油工業自1982年開始對外開放,利用國外資金和技術,合作勘探開發油氣資源,近年來開發范圍逐步擴大,原油產量大幅度提高。目前,中國已參與境外汽油資源開發。中國政府在進一步改善外商投資環境,擴大對外開放和加強國際合作方面,已經或采取一系列措施。
 
    進一步鼓勵外商來華投資。中國于1999年8約發布《關于當前進一步鼓勵外商投資的意見》,2000年6約發布《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2002年3約發布修改后的《外商投資產業知道目錄》,明確加大對外商投資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勵外商投資企業技術創新,擴大國內采購;鼓勵外商向中西部地區投資;進一步完善對外商投資企業的管理和服務。
 
    進一步改善國內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投資環境。中國政府信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議定書和有關承諾,在礦產資源管理領域,已經清理了于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不一致的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對外商勘查開發礦產資源實行國民待遇。中央政府確保國家有關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政策和法律法規在各地的同意實施,規范各級政府對外商投資辦礦的管理行為。按照世界貿易組織的透明度原則,修改了地址資料管理辦法,放寬了公益性地址資料的規范,建立了公開的礦產資源信息服務系統,確保外商使用公益性地址資料。明晰、簡化、規范了外商投資勘查開發礦產資源的審批程序。
 
    轉變引進機制和經營方式。在中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過程中,吸引外商勘查開發礦產資源,將從單純強度吸引資金向引進資金、技術、現代化年和優秀人才并重的方向轉變,從單純注重在礦查資源勘查開發領域吸引外資向更多地發展礦業服務貿易領域的合資合作轉變,從主要依靠對外借貸和外國直接投資向直接利用國際礦業資本市場的方式轉變。
 
    五、實現礦產資源開發與環境保會的協調發展
 
    勘查開發礦產資源會改變和影響礦區周圍的生態環境。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在開發利用礦產資源國稱中的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止,實行礦產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治理同步發展。中國已公布實施的法規,對礦山環境保護、污染防治作了明確規定,對礦山環境保護,并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工作:
           
    繼續堅持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并重、預防為主、防治界戶阿的方針。嚴格執行礦山環境影響報告書制度、土地復墾制度和排污收費制度。嚴格執行礦山建設與礦山包伙設施的技術、施工與投產使用的“三同時”制度。積極引導企業在礦產資源勘查、開采過程中實施清潔、安全生產。
           
    限制對生態環境有較大影響的礦產資源開發。在自然保護區和其他生態脆弱的地區,嚴格控制資源勘查開發活動。禁止在自然保護區、重要風景區和重要兆遺跡區內開采礦產資源;嚴格控制在生態功能保護區開采礦產資源。嚴格禁止土法煉焦、金屬冶煉、煉硫等;限制新建、改建含硫量大于1.50%的煤礦,禁止含硫量大于3%的煤礦,限制在地質災益發區開采礦產資源。未經批準,不得在鐵路,重要公路兩側一定距離以內開采礦產資源。
 
    建立多元化的礦山環境保護投資機制。建立礦山環境保護和土地復墾履約保證金制度,實行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確保礦山環境能夠得到有效恢復和治理。對廢棄礦山和老礦山,國家將在示范項目的基礎商,加大生態環境恢復治理的力度,并鼓勵社會資金投入。對生產礦山,建立以礦山企業為主的環境治理投資機制。對新建礦山,由企業負擔治理資金。
 
    六、加強礦產資源管理
   
    新中國成立五十多年來,中國礦產資源管理逐步得到加強,并走上發擇化、規范化和科學化軌道。
 
    制定部逐步完善礦產資源掛你的法律、法規。中國現已建立了以憲法為基礎,由礦產支援法和相關法律法規構成的礦產資源法律體系。1982年以來,中國立法機關陸續頒布實施了礦產資源法、土地管理法、煤炭法、礦山安全法、環境保護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等法律,中國政府發布實施了《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條例》、《對外合作開采陸上石油資源條例》、《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管理辦法》、《礦產資源補償費征收管理規定》、《礦產資源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地址資料管理條例》等20多項配套法規和規章,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也制定了相關的地方新法規。這些法律法規確立了中國礦產資源管理的基本法律制度,為實行依法行政、依法管礦、依法辦礦提供拉法律保障。
           
    加強礦產資源規劃管理。礦產資源規劃是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的指導性文件,是實施宏觀調控的依據。中國政府正進一步加強礦產資源規劃管理,完善規劃體系,嚴格規劃責任。規劃審查、規劃公告、規劃修編、規劃監督等制度,加快規劃選產,建立規劃實施保障和信息反饋體系,確保規劃目標的實現。
 
    改革探礦采礦權管理制度。中國憲法規定礦產資源屬于國家所有,同時礦產資源法又明確規定“由國務院行駛國家對礦產資源的所有權”。近年來,中國改革了探礦權采礦權管理制度,明確了探礦權、采礦權的財產權屬性,確立了探礦權、采礦權的有償取得和依法轉讓制度。改革了勘查,開采礦產資源審批和辦法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的權限。探礦權采礦權可以通過招標、拍賣、掛牌等競爭的方式有償取得。
 
    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將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堅定不移的發展社會注意市場經濟,走向持續發展道路,合理利用和保護資源。中國愿一如既往地積極參與國際資金環境合作,與世界各國一道,為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反展而攜手奮進。
 
 
 
[ 法規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滨县| 安溪县| 上杭县| 芜湖县| 青田县| 铜陵市| 武安市| 南安市| 思茅市| 万全县| 崇义县| 芦溪县| 靖远县| 梓潼县| 沈丘县| 清丰县| 南充市| 射阳县| 昔阳县| 天镇县| 日土县| 黎城县| 建瓯市| 无为县| 方山县| 教育| 嘉黎县| 宁津县| 峨眉山市| SHOW| 东丽区| 南通市| 浙江省| 曲阜市| 炎陵县| 枝江市| 岳普湖县| 乃东县| 广州市| 陆河县| 肥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