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烏魯木齊市達坂城鎮八家戶村的村民楊小軍趕到家門口的水泥廠上班。到門口他又拐了回來,因為這里已因季節因素停產了半個月,而最近他總是習慣性地趕過來上班,因為這個由市工商局住村工作組建立的水泥廠是村里的唯一一個工廠,也是他珍惜的工作。
水泥廠在距離村委會三公里之外的一塊空地,占地約100畝,通過高立的機械、現代化生產線及堆滿地的地磚、花磚、隔離墩等產品,可看出停產前的火熱生產場景。
28歲的楊小軍就是2014年水泥廠建成時就到此工作的工人之一。
楊小軍平時在首府或周邊城市打零工補貼家用,但不穩定。
2014年3月,市工商局住八家戶村工作組走訪時了解到,不僅當地剩余勞動力都在外打工,而且整個八家戶村村財政長期靠上級政府撥款,無任何工業,村集體沒有造血功能,想改變村容村貌寸步難行。
八家戶村工作組組長、市工商局黨組成員楊少波介紹,經過調研后,工作組協調各方資源,最終籌借資金235萬元,于2014年6月建成了村辦集體企業性質的水泥廠。
水泥廠開工前,工作組挨家挨戶告知村民,并希望村里的剩余勞動力到水泥廠上班,楊小軍就是那時得到通知趕回來的。
因村委會和村民都無任何經驗,所以,工作組聯系到米東區等地的同類型企業,送村民跟班學習,并邀設備廠家工作人員為村民們培訓。
“我很喜歡現在的工作,穩定、放心、離家近。”楊小軍說,這是他很珍惜這份工作的簡單原因。
村支部書記海忠義說,用水泥廠掙來的錢,可改善全村的基礎建設,也可投資其它項目,改善村民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