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建商品混凝土成都公司有那么一些普通人,“就像哪里需要就往哪搬的一塊磚”,在最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用自己辛勤雙手,默默無聞地做著自己份內份外的工作,在生產一線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努力和貢獻。向平國,該公司萬安攪拌站輔工班長就是這些平凡人中的一名典型代表。
記得那是2012年在成都雙流機場攪拌站做輔工班長的向平國,除了臟活、累活和瘦活(收益低)帶頭干多干好,還很負責地履行了“兵頭將尾”的所有職責:他眼睛里時常尋覓要干的事。眼見400多米長的行車路極為坎坷不平、灰土泥濘,致使罐車、砂石車車輪不時帶泥運轉,進而造成“臟亂差”,直接影響機場周邊環境的“凈、序、佳”。于是,向平國立即組織全班人馬全力以赴予以徹底地平整清理。清理過程因道路兩旁淤泥堆積過多導致環保車械無法操作,向師傅和他的同事們就用人工清理。12:05最難啃的一段七十多米路面上突然出現了幾處洼地和土坑,向班長率領9位工人顧不得吃午飯,從12;20一直手腳不停地干到19:00。在機場環保大隊到現場查看時,只見向班長這10名工人的全身衣服早已被淋漓的汗水浸透,而前七小時的凹凸、坑洼且臟亂的整個路面這時卻已平整修葺一新。
一人單個做一件事,雖然也累,但卻相對單純。向平國每天所做的工作相當繁雜,除了每逢其他輔工調休時他都必頂班外,還當仁不讓地兼職著包括上下泵管、修理關卡等作業的泵管工。在成都機場站和萬安站的泵管區,只要是在午休哪怕是烈日高照的酷暑,如果有人在仔細清理每一個關卡的結塊,并用刷子一個個一絲不茍地抹上防止生銹的油,那人便一定是我們欽佩的向師傅。因眾多工地混凝土澆筑的迫切需要,加班加點與趕工都是攪拌站常有的事,但他總是勇打頭陣、爭當先鋒、埋頭耕耘,從沒半點怨言。不僅如此,凡是攪拌站各科室的搬運活,尤其是較重的體力活、苦差事,絕大多數皆由老向帶隊完成。
自今年2月開始,機場站搬遷至30公里開外的萬安鎮。這段時間無疑是輔助工最勞累、最辛苦的日子。各種辦公生活用品和生產器具,搬運的那8天,每天搬運至少足足三大卡車。為了給公司節約成本,老向的準則是盡可能地往車上裝,能塞的就往桌子下邊塞。裝的多,需要卸的也自然多,為此,他每天都忙得團團轉,夜間不到22:30不收班。第二天一大早,又忙開了。3月27日最后一次搬運,還是老向帶隊,完全可以稱這次搬運為“最后的清洗”。空調、床、門連遮雨棚、料斗的濾網等都給拆遷帶走,抵達萬安站已是21:20,向班長和其他工人硬是餓著肚子將東西全部卸下車并整理完畢,此時的時針已指向翌日的零點。
新遷建的萬安站沒電沒水,尤其是整個場地大量的清理特別繁重與麻煩,需要人工使用鐵鍬鏟、掃帚等清掃。幾十畝地大的場地,其辛勞程度可想而知。在通水通電后,生產任務量陡然增大,而萬安站當時僅有一個干渣池,導致排水系統面臨著很大困難與挑戰。為保證綠色環保產品、清潔循環生產和花園式廠站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向師傅率先垂范,確定將沉淀池、干渣池等部位及其周圍作為綠色文明節能環保的重點區域,每天和輔助工一樣地數次跳下池里上下清理,疏通排水通道,確保了綠色清潔文明生產得以順暢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