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國性霧霾天氣的出現,環保問題正成為人們最為關注的熱點之一。 對此,成都市頻頻出擊,多部門打出環境治理“組合拳”:嚴格環境準入,不再新增鋼鐵、水泥、有色冶煉等高排放產能;7月1日起,新注冊登記的柴油汽車執行國Ⅳ排放標準,重型燃氣汽車執行國Ⅴ排放標準;《成都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目前正在公開征求意見,《成都市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2013-2017)》也正在制定之中。
記者從成都市發改委、經信委和環保局了解到,從44戶小水泥廠的淘汰,到嘉陵電廠的關閉,再到88戶落后產能的年內淘汰目標。近年來,通過科學規劃部署,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大力淘汰落后產能及污染治理,成都市的減排工作正逐步深化升級,強力助推“宜人成都”建設。
源頭治理 多類企業脫硝改造
“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談起污染防治,市環保局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處相關負責人說出了這四項指標。這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主要污染物,前兩個與水環境質量有關,后兩個與大氣環境質量有關。生活污染、工業污染、機動車尾氣和農業污染是成都4項主要污染物的主要來源。因此,在源頭上的治理也是針對它們的。
近年來,成都重點對電力、鋼鐵、水泥、焦炭等7個高耗能行業577戶企業的落后生產能力,實施了淘汰和關閉,整體淘汰關閉煙花爆竹行業和全面退出采煤行業,從源頭上控制結構性污染,成都在4項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工作上已經取得一定成效。
生活污染治理方面,成都目前已經建起243座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的設計能力達到250萬噸。“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已經覆蓋到鄉鎮一級,這在全國都是領先的”。 農業減排方面,通過大力推進“生態養殖+沼氣+綠色種植”、“一座豬場+一片良田”的種養結合新模式,加強沼氣池、沼液配送管網建設,加快沼氣發電、有機肥加工等新興產業建設,不斷提高養殖廢物循環利用,減少污染排放。
工業污染治理方面,主要集中在水泥、火電、玻璃等高能耗、高排放行業。以減少氮氧化物為例,近年來,繼淘汰44戶小水泥廠、關閉嘉陵電廠等后,成都市還對現有的水泥、玻璃和火電等企業進行脫硝改造。目前成都共有9條水泥生產線。“去、前年各完成了一條水泥生產線脫硝設施的建設,其余的今年內都要完成。”金堂電廠的發電機組今年也將全部實現脫硝改造。
市環保局表示,脫硝設施建設全部完成后,一年內如果滿負荷生產,預計可以減少2.2萬噸的氮氧化物排放,占成都每年氮氧化物排放量的20%。
科學規劃 定量淘汰落后產能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規劃,到“十二五”末,成都的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將較2010年分別下降3.9%、5.5%、6.0%、14.9%。到2012年底,這4項污染物排放量分別為19.838萬噸、2.298萬噸、6.126萬噸、10.628萬噸,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較2010年分別下降8.08%、11.88%。
“今年,成都將完成88戶落后產能的淘汰。”市發改委表示,成都還將對現有的55戶印染企業進行結構調整,綜合防治178戶涉重金屬企業污染。
在重點減排設施建設和運行監管方面,成都將繼續完善污水收集管網和污水處理廠中控系統建設。
下一步,成都將把節能減排目標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評價的重要內容,嚴格“一票否決”和行政問責。
制度保障 制定多項防治措施
在接受采訪時,多部門相關負責人均表示,除了科學規劃,嚴格行業準入和大力治理,出臺相關法律法規,也是環保治理中必不可少的保障。成都市一系列大氣污染治理措施和相關條例正在制定之中。
《成都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正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其中提出,擬把重污染天氣預警由輕到重分三級,并根據空氣質量對應的預警級別,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當未來24小時空氣質量指數(AQI)大于500時啟動一級(紅色)預警,將提醒中小學、幼兒園停課,建議企事業單位實行彈性工作制,繞城高速以內則將實施機動車尾號單雙號限行。
成都還擬定了今冬明春深化大氣污染治理有效應對霧霾防治十項措施,計劃從今年11月到明年4月,通過實施分區、分階段治理,采取“六從嚴(從嚴治理涉氣企業、重點行業污染、燃煤污染、揚塵污染、露天焚燒、機動車排氣污染)、兩加強(加強大氣污染防治能力、大氣污染防治宣傳教育)、兩有力(有力應對重污染、實施檢查考核)”十項措施,切實改善環境質量,減少重污染天氣。
記者從成都市發改委、經信委和環保局了解到,從44戶小水泥廠的淘汰,到嘉陵電廠的關閉,再到88戶落后產能的年內淘汰目標。近年來,通過科學規劃部署,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大力淘汰落后產能及污染治理,成都市的減排工作正逐步深化升級,強力助推“宜人成都”建設。
源頭治理 多類企業脫硝改造
“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談起污染防治,市環保局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處相關負責人說出了這四項指標。這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主要污染物,前兩個與水環境質量有關,后兩個與大氣環境質量有關。生活污染、工業污染、機動車尾氣和農業污染是成都4項主要污染物的主要來源。因此,在源頭上的治理也是針對它們的。
近年來,成都重點對電力、鋼鐵、水泥、焦炭等7個高耗能行業577戶企業的落后生產能力,實施了淘汰和關閉,整體淘汰關閉煙花爆竹行業和全面退出采煤行業,從源頭上控制結構性污染,成都在4項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工作上已經取得一定成效。
生活污染治理方面,成都目前已經建起243座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的設計能力達到250萬噸。“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已經覆蓋到鄉鎮一級,這在全國都是領先的”。 農業減排方面,通過大力推進“生態養殖+沼氣+綠色種植”、“一座豬場+一片良田”的種養結合新模式,加強沼氣池、沼液配送管網建設,加快沼氣發電、有機肥加工等新興產業建設,不斷提高養殖廢物循環利用,減少污染排放。
工業污染治理方面,主要集中在水泥、火電、玻璃等高能耗、高排放行業。以減少氮氧化物為例,近年來,繼淘汰44戶小水泥廠、關閉嘉陵電廠等后,成都市還對現有的水泥、玻璃和火電等企業進行脫硝改造。目前成都共有9條水泥生產線。“去、前年各完成了一條水泥生產線脫硝設施的建設,其余的今年內都要完成。”金堂電廠的發電機組今年也將全部實現脫硝改造。
市環保局表示,脫硝設施建設全部完成后,一年內如果滿負荷生產,預計可以減少2.2萬噸的氮氧化物排放,占成都每年氮氧化物排放量的20%。
科學規劃 定量淘汰落后產能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規劃,到“十二五”末,成都的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將較2010年分別下降3.9%、5.5%、6.0%、14.9%。到2012年底,這4項污染物排放量分別為19.838萬噸、2.298萬噸、6.126萬噸、10.628萬噸,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較2010年分別下降8.08%、11.88%。
“今年,成都將完成88戶落后產能的淘汰。”市發改委表示,成都還將對現有的55戶印染企業進行結構調整,綜合防治178戶涉重金屬企業污染。
在重點減排設施建設和運行監管方面,成都將繼續完善污水收集管網和污水處理廠中控系統建設。
下一步,成都將把節能減排目標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評價的重要內容,嚴格“一票否決”和行政問責。
制度保障 制定多項防治措施
在接受采訪時,多部門相關負責人均表示,除了科學規劃,嚴格行業準入和大力治理,出臺相關法律法規,也是環保治理中必不可少的保障。成都市一系列大氣污染治理措施和相關條例正在制定之中。
《成都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正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其中提出,擬把重污染天氣預警由輕到重分三級,并根據空氣質量對應的預警級別,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當未來24小時空氣質量指數(AQI)大于500時啟動一級(紅色)預警,將提醒中小學、幼兒園停課,建議企事業單位實行彈性工作制,繞城高速以內則將實施機動車尾號單雙號限行。
成都還擬定了今冬明春深化大氣污染治理有效應對霧霾防治十項措施,計劃從今年11月到明年4月,通過實施分區、分階段治理,采取“六從嚴(從嚴治理涉氣企業、重點行業污染、燃煤污染、揚塵污染、露天焚燒、機動車排氣污染)、兩加強(加強大氣污染防治能力、大氣污染防治宣傳教育)、兩有力(有力應對重污染、實施檢查考核)”十項措施,切實改善環境質量,減少重污染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