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發布,鼓勵依托現有水泥生產線,綜合利用廢渣發展高標號水泥和滿足海洋、港口、核電、隧道等工程需要的特種水泥等新產品。
根據相關統計,2012年全國特種水泥產量不足水泥總產量的2%,而發達國家特種水泥約占其水泥總產量6%~10%,中國水泥協會預測,我國對特種水泥需求量應在8%左右,其中以快硬高強水泥最為短缺。
日前,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王顯斌教授在接受中國水泥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當前國內特種水泥使用比例并不高,但是未來發展卻是看好。尤其是隨著國家大中型重點工程建設以及市政施工建設的推進,特種水泥市場需求會出現大幅提升,行業將迎來廣闊的發展前景。”
從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來看,堅持經濟運行的穩中有進仍然是今后中央經濟中作的重點。根據要求,2014年國家將強化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內生動力,加強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受此影響,基礎設施、重大產業、民生工程及社會事業項目建設工作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得到穩步推進,從而為大壩水泥、公路水泥、油井水泥等一批符合特殊條件下施工要求的特種水泥發展提供保證。
另外,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中央提出包括提高城鎮建設水平,加強城鎮化管理,優化城鎮化布局和形態在內的六大任務,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被提到重要高度,事實上也為特種水泥需求增長帶來新的契機。
從前景來看,在國內相關政策刺激下,國民經濟建設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工作的穩步推進,將有助于特種水泥發展,但一些制約性因素依然存在,相關問題若不能得到有效解決,特種水泥恐難實現快速發展。
我國水泥產量在1985年達到世界第一位,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了世界60%以上的水泥產量。但是,作為大型工程設施建設的必須品,特種水泥使用量卻遠低于西方發達國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工程設計、施工單位對特種水泥使用認識不足,相應的施工技術規范有待完善,縮減了特種水泥使用范圍;另一方面,特種水泥價格相對更高,導致部分施工單位在存在僥幸心理,未能按照有關規定使用特種水泥。有鑒于此,全面推進特種水泥行業發展,未來需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
王顯斌表示,“對于水泥企業而言,利用現有水泥生產線發展特種水泥,結合當地礦山和市場特點,生產多個品種特種水泥,才能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這也是未來發展特種水泥的需要。”
據介紹,當前新型干法窯產能大,而水泥產品經濟運輸半徑有限(公路僅為300公里),區域內單一品種特種水泥用量往往不足以支撐一條完整水泥生產線滿負荷運轉,若由于市場需求問題造成生產停頓,將對水泥企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也不利于實現水泥工業的節能降耗。為此,做好相關技術儲備,形成多個品種特種水泥生產資質,并結合當地礦產資源和市場需求情況合理安排生產,將是水泥企業發展特種水泥的必由之路。
與此同時,增強相關設計部門對特種水泥性能和使用范圍的認識,完善標準制定,落實工程監管同樣重要。一方面,設計院、建設部門和相關監理單位,需要進一步加深推廣特種水泥使用的認識;另一方面,國家相關標準也需同步完善,這樣特種水泥才能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王顯斌同時也指出,“經過多年的發展,國內特種水泥生產已經擺脫以往小型化生產模式,逐步向大型干法窯過度。以硫鋁酸鹽水泥為例,以前只能在中空窯這些生產線生產,現在通過技術改進和科研投入已經逐漸實現了大型化生產,裝備水平已經得到明顯提升。”
綜上所述,在水泥工業產能過剩的背景下,隨著新型城鎮化和城際交通建設工作的穩步推進,特種水泥發展或將迎來利好,但是同時也要看到,阻礙市場需求的因素依然存在,從未來行業發展來看,相關配套政策的出臺和后續完善仍然亟待解決。
根據相關統計,2012年全國特種水泥產量不足水泥總產量的2%,而發達國家特種水泥約占其水泥總產量6%~10%,中國水泥協會預測,我國對特種水泥需求量應在8%左右,其中以快硬高強水泥最為短缺。
日前,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王顯斌教授在接受中國水泥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當前國內特種水泥使用比例并不高,但是未來發展卻是看好。尤其是隨著國家大中型重點工程建設以及市政施工建設的推進,特種水泥市場需求會出現大幅提升,行業將迎來廣闊的發展前景。”
從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來看,堅持經濟運行的穩中有進仍然是今后中央經濟中作的重點。根據要求,2014年國家將強化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內生動力,加強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受此影響,基礎設施、重大產業、民生工程及社會事業項目建設工作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得到穩步推進,從而為大壩水泥、公路水泥、油井水泥等一批符合特殊條件下施工要求的特種水泥發展提供保證。
另外,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中央提出包括提高城鎮建設水平,加強城鎮化管理,優化城鎮化布局和形態在內的六大任務,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被提到重要高度,事實上也為特種水泥需求增長帶來新的契機。
從前景來看,在國內相關政策刺激下,國民經濟建設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工作的穩步推進,將有助于特種水泥發展,但一些制約性因素依然存在,相關問題若不能得到有效解決,特種水泥恐難實現快速發展。
我國水泥產量在1985年達到世界第一位,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了世界60%以上的水泥產量。但是,作為大型工程設施建設的必須品,特種水泥使用量卻遠低于西方發達國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工程設計、施工單位對特種水泥使用認識不足,相應的施工技術規范有待完善,縮減了特種水泥使用范圍;另一方面,特種水泥價格相對更高,導致部分施工單位在存在僥幸心理,未能按照有關規定使用特種水泥。有鑒于此,全面推進特種水泥行業發展,未來需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
王顯斌表示,“對于水泥企業而言,利用現有水泥生產線發展特種水泥,結合當地礦山和市場特點,生產多個品種特種水泥,才能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這也是未來發展特種水泥的需要。”
據介紹,當前新型干法窯產能大,而水泥產品經濟運輸半徑有限(公路僅為300公里),區域內單一品種特種水泥用量往往不足以支撐一條完整水泥生產線滿負荷運轉,若由于市場需求問題造成生產停頓,將對水泥企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也不利于實現水泥工業的節能降耗。為此,做好相關技術儲備,形成多個品種特種水泥生產資質,并結合當地礦產資源和市場需求情況合理安排生產,將是水泥企業發展特種水泥的必由之路。
與此同時,增強相關設計部門對特種水泥性能和使用范圍的認識,完善標準制定,落實工程監管同樣重要。一方面,設計院、建設部門和相關監理單位,需要進一步加深推廣特種水泥使用的認識;另一方面,國家相關標準也需同步完善,這樣特種水泥才能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王顯斌同時也指出,“經過多年的發展,國內特種水泥生產已經擺脫以往小型化生產模式,逐步向大型干法窯過度。以硫鋁酸鹽水泥為例,以前只能在中空窯這些生產線生產,現在通過技術改進和科研投入已經逐漸實現了大型化生產,裝備水平已經得到明顯提升。”
綜上所述,在水泥工業產能過剩的背景下,隨著新型城鎮化和城際交通建設工作的穩步推進,特種水泥發展或將迎來利好,但是同時也要看到,阻礙市場需求的因素依然存在,從未來行業發展來看,相關配套政策的出臺和后續完善仍然亟待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