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8時,主持市場分析會;9時,到研發中心跟蹤新產品開發進展;10時,與國際市場部的負責人商討開發海外市場的思路;11時,到車間了解質量控制的現場資料……9月17日整個上午,柳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曉華就這樣在緊湊的步驟中有序地完成每一項工作。
陽光照在臉上,汗珠從他的鬢角流下。王曉華的心情跟秋日一樣煦暖,他告訴記者:“1-8月份,產量已經突破1.9萬臺。今年柳工集團銷售收入突破100億元目標有希望。”
沖破藩籬:創造中國工程機械業的奇跡
鑄鋼車間工人、車間黨支部副書記、廠長助理、副董事長、副總經理,直至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新老員工在談起王曉華在柳工37年的奮斗歷程時,都說他“每一個崗位都經得起考驗”。
但對于今年53歲的王曉華來說,真正的考驗是在他成為柳工“當家人”后。
1999年7月,當柳工黨委書記、董事長兩副重擔同時壓到王曉華肩上時,柳工產銷量行業第一榮譽已成一種“艱難的維系”,銷售額出現了令人擔憂的負增長。
柳工如何繼續保持行業領先的位置?如何壯大幾代柳工人創下的家業?他認真分析了柳工停滯不前的原因后提出:只有大膽改革,超越自我,加速發展,提升柳工產品的核心競爭力,確保市場占有率,才能做強做大做優柳工。“柳工一定要在我們手中有新的突破,一定要在我們手中再度輝煌!”
王曉華把首選的突破口盯準在企業“人事、勞動、分配”三項制度改革上。在他的帶領下,公司沖破重重阻力,推出了一系列向有貢獻員工、核心員工傾斜的分配制度: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讓職工能進能出,實施“競爭上崗、動態考核”,使干部能上能下;實行崗位技能工資制、談判工資制、高學歷人員激勵工資制、科技項目提成工資制、銷售人員傭金制、專家和高中層管理人員年薪制、經營者年薪制等多種分配模式。事實證明,三項制度改革為柳工持續、穩定、健康、高速地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01年,王曉華帶領柳工的經理團隊,奔赴全國各地開展市場調研。他們從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重大戰略決策中敏銳的洞悉到:西部能源、交通等基礎建設,必然帶來新一輪經濟高速增長的機遇。時不待我!王曉華與班子成員果斷決定:加速產量和市場的擴張。當年柳工產銷整機4100臺,同比增長45%,銷售收入16.5億元,同比增24%,雙雙創下歷史最高紀錄。
從此以后,柳工一路刷新產銷量等主要經濟指標的歷史紀錄,進入快速發展的軌道。2001年以來,公司年銷量連跳四級,月產量翻7倍,年銷售收入翻4倍,利潤總額增長10倍。2006年實現銷售收入52億元,產銷量突破2.2萬多臺,出口創匯6700萬美元,銷售收入居行業第一,裝載機產銷量躍居世界前列。躋身于世界工程機械50強第30位。在設備、員工基本上未增加的情況下,柳工創造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奇跡。
自主創新:擎起民族品牌旗幟
“柳工之所以始終站在全國工程機械行業前列,沒有被跨國公司擠垮,就是因為我們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
“只有創新,柳工才能夠持續高速發展。”
柳工的科技人員心里都記著董事長王曉華這兩句話。
每年4月,不管生產銷售如何繁忙,王曉華都要主持柳工的技術創新大會。
王曉華“自主創新”的領軍理念,使柳工的研發實力在國內一路領先。柳工同國內科研院校和國外跨國企業的技術合作日趨成熟,從模仿創新、技術引進創新過渡到了自主創新的階段。近年來成功研制出中國第三代代表產品G系列輪式裝載機、填補國際和國內空白的高原型裝載機及大型輪式裝載機。
柳工的系列裝載機采用了20多項新技術,并取得了46項國家專利,高原型輪式裝載機榮獲行業惟一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柳工壓路機經過5年的產品結構調整和三次升級換代,形成了主流機型。新一代C系列挖掘機,運用了公司承擔的國家863項目的最新成果,基本具備了世界上先進挖掘機的特點,成為民族挖掘機的一面旗幟。公司自主研發的CLG512攤鋪機,各項檢測指標均達到了國際標準。這些系列產品的研發成功和市場推廣,為公司開辟了廣闊的國內國際市場發展空間。
注重培養和使用科技人才,大膽引進高科技人才和技術專家是王曉華力主自主創新的制勝法寶之一。柳工每年用于科研和人才培訓方面的經費高達2000萬元,制定了“環境留人,事業留人,感情留人,政策留人”和“關護技術專家”的制度,并在新產品開發方面設立了項目獎,對有貢獻的人員進行額外獎勵;在工資收入和利益分配上向科技人員傾斜,柳工的技術專家有的年薪達到30萬元。
走向世界:“建設開放的國際化柳工”
3月20日,柳工12臺CLG862多功能裝載機發往沙特;4月29日,柳工送德國Bauma2007展會的展品全部被德國客商一次性購買,并與芬蘭客商當場簽訂了價值30萬歐元的裝載機和挖掘機合同;8月27日,柳工印度公司正式掛牌成立。進入2007年,柳工在海外市場捷報頻傳。
而此時,國外跨國公司已在中國擺開了“搶食”中國機械行業的盛宴,業內仍在彌漫著民族品牌的憂患嘆息。
但是,王曉華早在2003年就提出的口號卻越叫越響亮——建設開放的國際化柳工。他帶領全體員工團結一致,奮力拼搏,朝著國際化發展之路邁進。
王曉華帶領公司團隊到國外考察回來后,引入專業咨詢公司,很快就將IT規劃項目、六西格瑪項目都順利推進到第二階段,已開展六西格瑪項目近60個,首期19個項目創效約575萬元。
柳工產品已經覆蓋亞洲、歐美部分地區以及整個非洲。王曉華有種“決勝千里之外”的輕松自信:“打開電腦,整個生產流程、柳工機械在全球的產品走向、40多家海外經銷商的業績,客戶反饋都一目了然。”
王曉華告訴記者:目前柳工正在海外建立產品制造基地、設立海外物流中心,為客戶提供快速的配件和整機發運,實施供應鏈的全球布局,“所有這些努力,就是要樹立一個世界級自主品牌。”
說起當選為十七大代表,王曉華在自豪中透出一種堅毅:“不辱使命,履行好黨代表的職責;繼續努力,與全體員工共同奮斗,打造世界級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