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東省首批4個綠色生態示范城區名單確定,煙臺高新區成功入選,并將根據配套政策獲得1000萬元的獎勵。煙臺住建部門表示,煙臺市已有11個一星級以上綠色建筑評價標識,計劃在2015年底完成新建400萬平方米綠色建筑的任務目標。
綠色建筑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為此,煙臺專門推出了《關于大力推進綠色建筑行動的實施意見》,旨在為大力實施綠色建筑行動,轉變城鄉建設模式和發展方式,實現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加快推進生態煙臺建設。
2015年累計建成400萬平米綠色建筑
2014年起,煙臺政府投資或以政府投資為主的新建公益性建筑、保障性住房,以及單體面積2萬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公共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鼓勵房地產開發項目執行綠色建筑標準。組織開展省級綠色生態示范城區建設,積極爭創國家綠色生態示范城區和國家綠色產業集聚示范區,集中連片發展綠色建筑。
此外,煙臺還鼓勵發展綠色建筑和住宅產業現代化新技術,重點支持發展結構保溫一體化、太陽能與熱泵深化應用、建筑外遮陽、垂直綠化、中水雨水綜合利用等技術。組織開展綠色農房示范和農村危房節能改造試點,推廣應用新型墻體材料、圍護結構保溫、太陽能光熱利用等適用技術、產品。加快實施綠色城鎮行動,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爭創國家“綠色低碳重點小城鎮試點”。
在任務目標方面,煙臺計劃到2014年底,全市新建綠色建筑面積占年度新建建筑總量的40%以上,全市有10個以上項目取得一星級以上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到2015年底,城鎮新建建筑強制性節能標準執行率設計、施工階段均達到100%,新建綠色建筑面積占年度新建建筑總量的60%以上,累計建成綠色建筑400萬平方米以上,每個縣市區至少有2 個項目(長島縣至少1 個)取得一星級以上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十三五”期間,全面執行居住建筑節能75%、公共建筑節能65%的建筑節能設計標準。
2020年底完成全市既有建筑節能改造
新建筑要綠色環保,老建筑則有序實施節能改造。《意見》要求以圍護結構、供熱分戶計量與分室調溫、熱源及管網熱平衡改造為重點,深入開展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以空調、通風、照明、熱水、電梯等用能系統、設備為重點,積極推進公共建筑節能改造,并同步安裝用能分項計量及節能監測系統。
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爭創國家“節能暖房”工程和公共建筑節能改造示范市(縣),組織開展“節約型高等學校”、“節約型醫院”等建設。機關辦公建筑、政府投資的公共建筑要率先進行節能改造,鼓勵對城鎮既有建筑按綠色建筑標準進行改造。
此外,還要把節能改造與舊城區綜合改造、城市市容整治、既有建筑抗震加固等相結合,做到統籌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實施。2014年3月底前,對符合條件的學校、醫院、賓館、酒店、商場及公共機構辦公建筑,其主管部門要制定節能改造規劃、年度計劃和實施方案,報市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審核后組織實施。
據了解,煙臺從2009年起開始實施大規模的既有建筑節能改造。計劃到2015年底,累計完成具備改造價值的城鎮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666萬平方米以上,完成公共建筑節能改造80萬平方米以上。到2020年底,基本完成全市具備改造價值的城鎮既有建筑節能改造。
開發商必須按照標準建設“綠房子”
發展綠色建筑,最大限度地節能、節地、節水、節材,減少污染,保護環境,改善居住舒適性、健康性和安全性。煙臺住建部門為此專門出臺《關于加快發展綠色建筑的意見》,對新出讓地塊提前設定綠色建筑發展要求,作為土地公開出讓前置條件。
“以后所有的建筑都要從規劃設計之處就應該按照綠色建筑的標準來規劃,住建部么也將加強監管。”煙臺市墻體材料革新與建筑節能辦公室主任原嘉祥介紹說,綠色建筑推廣初期,將會強制要求開發商按照標準建設“綠房子”。
原嘉祥表示,住建部門將把綠色建筑監管納入到基本建設管理程序。也就是從節能設計、圖紙審查、施工過程監管和節能認定評審等幾個關口入手,凡是未按規定要求進行綠色建筑設計的,不予通過初步設計審查和施工圖設計審查,不予核發建設工程施工許可證;對依法應當進行竣工能效測評的民用建筑項目,竣工能效測評結果不合格的,建設單位不得通過竣工驗收。
除了政策強制外,煙臺還整合了涉及建筑領域節能減排相關資金,用于支持綠色建筑科技研發和項目建設。此外,煙臺將還制定綠色建筑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制定綠色建筑獎勵政策和激勵措施,由逐步向強制性標準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