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8月起,省散裝辦在全省散裝系統(tǒng)開展了一場富有成效的調研活動——“推廣預拌混凝土下鄉(xiāng)”專題調研活動。這是省散裝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的一次有益實踐。
調研的目標只有一個:散裝水泥工作要堅持走群眾路線,通過預拌混凝土下鄉(xiāng)服務活動,把服務工作做到群眾中去,努力贏得群眾的歡迎,樹立為民謀事謀利的良好職能部門形象。
調研成效明顯:在短短兩個多月時間里,省散裝辦領導帶領調研組先后赴4個市19個縣(市、區(qū))的40多個鄉(xiāng)鎮(zhèn)、15個行政村委會、50多個村民家、近100個建筑工地開展專題調研服務。規(guī)模之大,調研之深,收獲之多,為歷來少有。
深入基層調研接地氣
浙江省散裝辦提出:在全省散裝水泥系統(tǒng)開展“推廣預拌混凝土下鄉(xiāng)”活動,做到4個堅持,即堅持宣傳到家、服務到位的工作宗旨;堅持先易后難,逐步推進的工作方法;堅持先在浙南、浙西南地區(qū)試點推廣,積累經(jīng)驗向全省推廣的工作思路;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工作態(tài)度。
到基層調研,向群眾問計。這次調研,堅持走群眾路線,堅持面向企業(yè)、面向需求、面向農村、面向農民,為深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作有益探索。省散裝辦領導帶領相關人員,分赴全省深入到企業(yè)、農戶、建筑工地開展了調研和現(xiàn)場服務。
轉變工作作風,創(chuàng)新調研方式
此次調研狠剎“四風”,市縣隨從調研人員嚴格按規(guī)定執(zhí)行,相互間拼車,在農家或混凝土企業(yè)食堂就餐,全程禁酒,座談會一律在村委會或企業(yè)會議室進行。堅持進村入戶與群眾面對面,實地察看農民建房使用混凝土現(xiàn)場,解答施工時遇到的問題,對施工注意的事項進行指導和幫帶,做到村民反映問題事事有記錄,事事有回音,得到了群眾的認可。
進村入企,抓住服務重點,切實解決群眾關心的問題
現(xiàn)場施工質量是我們調研服務的重點之一。在臺州椒江一個現(xiàn)場攪拌混凝土的施工現(xiàn)場,調研組了解到,在不足300平方米樓面上澆注,21個人已經(jīng)連續(xù)施工8個小時,但還只完成澆注工程量的三分之二。由于勞動強度大,工人個個滿臉疲憊,且工人在已澆注的混凝土上面反復行走,嚴重影響混凝土的澆注質量。現(xiàn)場攪拌混凝土的材料配比全由工人憑經(jīng)驗控制,質量起伏大。但當我們問起為什么不用預拌混凝土時,他們卻說,“自拌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用了多少水泥、多少石子,預拌混凝土全在桶里,我們不放心”。在永嘉縣一個叫張秀珍建房戶說,我們以前不知混凝土還能預拌,建房都是自己現(xiàn)拌混凝土。我們是多戶聯(lián)建,混凝土用量大,建好第一層時發(fā)現(xiàn)橫梁開裂,問計解決辦法時施工隊才告訴使用預拌混凝土不會出現(xiàn)此類質量問題,所以第二層以上我們都用上了預拌混凝土,施工第一天竟贏得全村200多名村民圍觀,原20多個人要10多個小時連續(xù)作業(yè),使用預拌混凝土僅用2個小時就完成施工,真好啊!村民的話我們寫在日記里,重城郊結合部而輕廣大農村的宣傳方式應該改一改,老百姓不知哪里有預拌混凝土,更不用說怎么用、用了有什么好處了。這些問題讓我們意識到,要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對使用預拌混凝土誤區(qū)和使用習慣問題,需要我們走到群眾中去,做大量的宣傳引導和培訓工作。
成本問題也是我們調研的重點。在仙居縣官路鎮(zhèn)后里吳村村委會,一個縣掛職的干部介紹說,村沒有其它經(jīng)濟來源,大家想用預拌混凝土,可是預拌混凝土比現(xiàn)拌的材料成本高出60元每立方米左右,一幢300平方米的房子就要多出1萬元左右成本。在溫州蒼南、永嘉,麗水青田,金華武義都遇到類似問題。能讓廣大老百姓享受到預拌混凝土下鄉(xiāng)帶來的實惠,使用預拌混凝土的成本應該適當降下來,這也成為調研結束后省散裝辦要著力解決的問題。
調研活動成效明顯
深化和豐富了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內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我們不僅僅認真學習動員,觀看警示教育片,查找四風方面存在問題,不斷提高自身學習能力和修養(yǎng),而且更注重圍繞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和黨的群眾路線,開展以“增進與百姓的感情、增強心中百姓的分量、拉近與百姓的距離”為主要內容的散裝辦干部下基層“雙服務”活動。在調研中下發(fā)《省散裝辦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問卷調查》,征求企業(yè)、村民委員會的意見,使我們對四風問題的查找更加細致具體。通過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得到了群眾認可,豐富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內容。
拉近了與人民群眾距離。不管是烈日還是暴雨,調研組總是在第一線,請包工頭談農房的建設結構,請民工談現(xiàn)拌混凝土質量的控制,請建房戶談現(xiàn)拌和預拌混凝土綜合成本的對比,在工地上一站就是兩個小時。在沒有使用預拌混凝土的農村,調研組每到一地必到建筑工地去宣傳,談質量、講綜合成本,讓老百姓知道農村使用預拌混凝土是農村建房技術的一大革新,讓老百姓知道我們在做實事,干真事,在為老百姓所想。交流中涉及預拌混凝土企業(yè)不愿供、服務不到位問題時,當即請企業(yè)來說清楚,給企業(yè)講,預拌混凝土的發(fā)展在農村,企業(yè)應多供供好混凝土,應幫助建房戶做好前期服務和后期養(yǎng)護工作。調研組先后走訪了50多戶農家,悉心和農戶進行交談,了解他們建房遇到的困難,從“身”入群眾到“心”入群眾,真心實意為老百姓辦實事、謀福祉,從而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拉近了與人民群眾的距離。
增強了與人民群眾的感情。感情的培養(yǎng)來源生活,重視群眾、依靠群眾、愛護群眾,才能與群眾建立深厚的感情基礎。深入到一線家庭中去,與建房戶、包工頭、施工工人打成一片,融為一體,時常在門口“拉家常”、施工現(xiàn)場“論質量”、村委會“講實事”,及時了解群眾建房遇到的困難、了解農民經(jīng)濟收入情況,認真傾聽群眾的對使用預拌混凝土的意見及建議,做到有事與群眾商量,與農戶坦率交流。在平陽調研時,一建房農戶說,我現(xiàn)拌用的是好水泥,混凝土硬化后顏色很深,服務組聽后耐心給他們講,顏色深,可能是使用了低標號水泥,使用這種水泥會影響混凝土強度。就這樣每遇到一個問題,都不放過,耐心給用戶講,直到他們理解接受。
了解人民群眾所思所想。只有了解基層群眾所盼所想,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才能更好的服務基層,服務人民群眾。預拌混凝土下鄉(xiāng)工作不僅對調整我省預拌混凝土產業(yè)結構和消耗過剩產能,對擴大內需、拉動綠色消費有重要意義,而且還是保障農村建筑工程質量民心工程。調研中得知群眾想的最多是能不能給一些使用預拌混凝土知識,改變傳統(tǒng)思想觀念;預拌混凝土價格能否降一點,政府給補一些、企業(yè)讓利一些,農民的實惠多一些;能否有適應我們鄉(xiāng)村道路條件的混凝土運輸車與泵送設備;政府能否協(xié)調企業(yè)或組織對施工人員使用預拌混凝土前期立模澆搗及后期養(yǎng)護技術培訓,群眾的想法就是我們下一步做法。
找準解決問題的金鑰匙。一切智慧來源于群眾,混凝土下鄉(xiāng)遇到許多問題,怎么解決,應問計于群眾。在文成大峃鎮(zhèn)龍川村委會調研時,我們讓村委會同志幫我們宣傳混凝土下鄉(xiāng)的好處,他們說,“我們很愿意做這些事,最好你們有能夠適合老百姓宣傳畫、宣傳片之類的東西”,一句話提醒了我們,需要制作一批適應農村宣傳的招貼畫或預拌混凝土下鄉(xiāng)好處多的宣傳片。道路條件受限、現(xiàn)有混凝土攪拌車及泵送設備進不去,東陽建筑承包商說,我們建筑之鄉(xiāng),習慣上使用預拌混凝土,可農村許多道路條件受限,攪拌車進不去,道路一時改不了,車子能不能改。是啊,能否對混凝土下鄉(xiāng)補助政策進行調整,從以前以預拌混凝土供應量為標準的補助調整為對購置適合于農村使用預拌混凝土小型設備的補助上。在洞頭縣,一村主任講,我們都知道預拌混凝土好,都想用,可我們整個縣就一家混凝土公司,大工程都供不過來,我們農村建房想用也用不到,直接反映洞頭縣預拌混凝土規(guī)劃、配置存在不合理的問題。確實應根據(jù)當?shù)貙嶋H情況,扶持在邊遠海島、山村設立小型攪拌站,并給予政策支持。
提升黨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在人民群眾的眼中,身邊黨員干部的所作所為,是黨和政府的形象體現(xiàn)。省散裝辦圍繞預拌混凝土下鄉(xiāng)工作展開密集專題調研活動,讓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到散裝水泥辦黨員干部勤政務實的工作作風,得到了廣大建房農戶、施工隊伍、村委會和村黨支部的肯定與好評,為提升黨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作出了貢獻。
著力建立長效服務機制
省散裝辦在“推廣預拌混凝土下鄉(xiāng)”調研活動中,全面掌握和梳理分析了基層和企業(yè)、農戶反映的問題,準備著力建立長效服務機制。
進一步明確散裝水泥工作的價值取向。深入扎實推進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把教育活動與推進各項日常工作緊密結合、與大調研大討論活動緊密結合、與轉變工作作風緊密結合,把群眾滿意、基層滿意、企業(yè)滿意、農戶滿意作為散裝水泥工作的最高標準,充分發(fā)揮散裝水泥系統(tǒng)“做尖兵”作用,為打造美麗浙江做出應有的貢獻。
努力推進散裝水泥工作。全省散裝水泥工作的思路是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發(fā)展戰(zhàn)略,以“一個提升,二個推進,三個構建”,即以提升我省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行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能力為主線,著力推進預拌混凝土下鄉(xiāng)和預拌砂漿進家裝的工作進程,構建科學發(fā)展、高效行政和優(yōu)良服務的行業(yè)管理新平臺,為促進行業(yè)“三位一體”又好又快發(fā)展和“美麗浙江”建設作出新貢獻。
著力推進預拌混凝土下鄉(xiāng)和預拌砂漿進家裝進程。一要出臺并有效實施有關推進預拌混凝土下鄉(xiāng)和預拌砂漿進入家裝的政策文件。二要開展創(chuàng)建預拌混凝土下鄉(xiāng)示范縣(市)活動。三要建立管理網(wǎng)絡系統(tǒng),加快提升管理與服務水平。四要建立有效的目標考核和宣傳機制,初步建立浙江預拌混凝土下鄉(xiāng)和預拌砂漿進入家裝的發(fā)展新模式,為“美麗浙江”建設作出新貢獻。
通過調研活動,在全省散裝水泥系統(tǒng)進一步強化了散裝水泥工作的需求導向、服務導向、基層導向,提高了服務企業(yè)、服務農村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我們要認真總結分析,把服務路線貫穿始終,把服務企業(yè)、服務農村作為省散裝辦的首要職責,建立服務企業(yè)、服務農村長效機制,使服務工作制度化、常態(tài)化。
調研的目標只有一個:散裝水泥工作要堅持走群眾路線,通過預拌混凝土下鄉(xiāng)服務活動,把服務工作做到群眾中去,努力贏得群眾的歡迎,樹立為民謀事謀利的良好職能部門形象。
調研成效明顯:在短短兩個多月時間里,省散裝辦領導帶領調研組先后赴4個市19個縣(市、區(qū))的40多個鄉(xiāng)鎮(zhèn)、15個行政村委會、50多個村民家、近100個建筑工地開展專題調研服務。規(guī)模之大,調研之深,收獲之多,為歷來少有。
深入基層調研接地氣
浙江省散裝辦提出:在全省散裝水泥系統(tǒng)開展“推廣預拌混凝土下鄉(xiāng)”活動,做到4個堅持,即堅持宣傳到家、服務到位的工作宗旨;堅持先易后難,逐步推進的工作方法;堅持先在浙南、浙西南地區(qū)試點推廣,積累經(jīng)驗向全省推廣的工作思路;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工作態(tài)度。
到基層調研,向群眾問計。這次調研,堅持走群眾路線,堅持面向企業(yè)、面向需求、面向農村、面向農民,為深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作有益探索。省散裝辦領導帶領相關人員,分赴全省深入到企業(yè)、農戶、建筑工地開展了調研和現(xiàn)場服務。
轉變工作作風,創(chuàng)新調研方式
此次調研狠剎“四風”,市縣隨從調研人員嚴格按規(guī)定執(zhí)行,相互間拼車,在農家或混凝土企業(yè)食堂就餐,全程禁酒,座談會一律在村委會或企業(yè)會議室進行。堅持進村入戶與群眾面對面,實地察看農民建房使用混凝土現(xiàn)場,解答施工時遇到的問題,對施工注意的事項進行指導和幫帶,做到村民反映問題事事有記錄,事事有回音,得到了群眾的認可。
進村入企,抓住服務重點,切實解決群眾關心的問題
現(xiàn)場施工質量是我們調研服務的重點之一。在臺州椒江一個現(xiàn)場攪拌混凝土的施工現(xiàn)場,調研組了解到,在不足300平方米樓面上澆注,21個人已經(jīng)連續(xù)施工8個小時,但還只完成澆注工程量的三分之二。由于勞動強度大,工人個個滿臉疲憊,且工人在已澆注的混凝土上面反復行走,嚴重影響混凝土的澆注質量。現(xiàn)場攪拌混凝土的材料配比全由工人憑經(jīng)驗控制,質量起伏大。但當我們問起為什么不用預拌混凝土時,他們卻說,“自拌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用了多少水泥、多少石子,預拌混凝土全在桶里,我們不放心”。在永嘉縣一個叫張秀珍建房戶說,我們以前不知混凝土還能預拌,建房都是自己現(xiàn)拌混凝土。我們是多戶聯(lián)建,混凝土用量大,建好第一層時發(fā)現(xiàn)橫梁開裂,問計解決辦法時施工隊才告訴使用預拌混凝土不會出現(xiàn)此類質量問題,所以第二層以上我們都用上了預拌混凝土,施工第一天竟贏得全村200多名村民圍觀,原20多個人要10多個小時連續(xù)作業(yè),使用預拌混凝土僅用2個小時就完成施工,真好啊!村民的話我們寫在日記里,重城郊結合部而輕廣大農村的宣傳方式應該改一改,老百姓不知哪里有預拌混凝土,更不用說怎么用、用了有什么好處了。這些問題讓我們意識到,要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對使用預拌混凝土誤區(qū)和使用習慣問題,需要我們走到群眾中去,做大量的宣傳引導和培訓工作。
成本問題也是我們調研的重點。在仙居縣官路鎮(zhèn)后里吳村村委會,一個縣掛職的干部介紹說,村沒有其它經(jīng)濟來源,大家想用預拌混凝土,可是預拌混凝土比現(xiàn)拌的材料成本高出60元每立方米左右,一幢300平方米的房子就要多出1萬元左右成本。在溫州蒼南、永嘉,麗水青田,金華武義都遇到類似問題。能讓廣大老百姓享受到預拌混凝土下鄉(xiāng)帶來的實惠,使用預拌混凝土的成本應該適當降下來,這也成為調研結束后省散裝辦要著力解決的問題。
調研活動成效明顯
深化和豐富了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內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我們不僅僅認真學習動員,觀看警示教育片,查找四風方面存在問題,不斷提高自身學習能力和修養(yǎng),而且更注重圍繞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和黨的群眾路線,開展以“增進與百姓的感情、增強心中百姓的分量、拉近與百姓的距離”為主要內容的散裝辦干部下基層“雙服務”活動。在調研中下發(fā)《省散裝辦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問卷調查》,征求企業(yè)、村民委員會的意見,使我們對四風問題的查找更加細致具體。通過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得到了群眾認可,豐富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內容。
拉近了與人民群眾距離。不管是烈日還是暴雨,調研組總是在第一線,請包工頭談農房的建設結構,請民工談現(xiàn)拌混凝土質量的控制,請建房戶談現(xiàn)拌和預拌混凝土綜合成本的對比,在工地上一站就是兩個小時。在沒有使用預拌混凝土的農村,調研組每到一地必到建筑工地去宣傳,談質量、講綜合成本,讓老百姓知道農村使用預拌混凝土是農村建房技術的一大革新,讓老百姓知道我們在做實事,干真事,在為老百姓所想。交流中涉及預拌混凝土企業(yè)不愿供、服務不到位問題時,當即請企業(yè)來說清楚,給企業(yè)講,預拌混凝土的發(fā)展在農村,企業(yè)應多供供好混凝土,應幫助建房戶做好前期服務和后期養(yǎng)護工作。調研組先后走訪了50多戶農家,悉心和農戶進行交談,了解他們建房遇到的困難,從“身”入群眾到“心”入群眾,真心實意為老百姓辦實事、謀福祉,從而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拉近了與人民群眾的距離。
增強了與人民群眾的感情。感情的培養(yǎng)來源生活,重視群眾、依靠群眾、愛護群眾,才能與群眾建立深厚的感情基礎。深入到一線家庭中去,與建房戶、包工頭、施工工人打成一片,融為一體,時常在門口“拉家常”、施工現(xiàn)場“論質量”、村委會“講實事”,及時了解群眾建房遇到的困難、了解農民經(jīng)濟收入情況,認真傾聽群眾的對使用預拌混凝土的意見及建議,做到有事與群眾商量,與農戶坦率交流。在平陽調研時,一建房農戶說,我現(xiàn)拌用的是好水泥,混凝土硬化后顏色很深,服務組聽后耐心給他們講,顏色深,可能是使用了低標號水泥,使用這種水泥會影響混凝土強度。就這樣每遇到一個問題,都不放過,耐心給用戶講,直到他們理解接受。
了解人民群眾所思所想。只有了解基層群眾所盼所想,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才能更好的服務基層,服務人民群眾。預拌混凝土下鄉(xiāng)工作不僅對調整我省預拌混凝土產業(yè)結構和消耗過剩產能,對擴大內需、拉動綠色消費有重要意義,而且還是保障農村建筑工程質量民心工程。調研中得知群眾想的最多是能不能給一些使用預拌混凝土知識,改變傳統(tǒng)思想觀念;預拌混凝土價格能否降一點,政府給補一些、企業(yè)讓利一些,農民的實惠多一些;能否有適應我們鄉(xiāng)村道路條件的混凝土運輸車與泵送設備;政府能否協(xié)調企業(yè)或組織對施工人員使用預拌混凝土前期立模澆搗及后期養(yǎng)護技術培訓,群眾的想法就是我們下一步做法。
找準解決問題的金鑰匙。一切智慧來源于群眾,混凝土下鄉(xiāng)遇到許多問題,怎么解決,應問計于群眾。在文成大峃鎮(zhèn)龍川村委會調研時,我們讓村委會同志幫我們宣傳混凝土下鄉(xiāng)的好處,他們說,“我們很愿意做這些事,最好你們有能夠適合老百姓宣傳畫、宣傳片之類的東西”,一句話提醒了我們,需要制作一批適應農村宣傳的招貼畫或預拌混凝土下鄉(xiāng)好處多的宣傳片。道路條件受限、現(xiàn)有混凝土攪拌車及泵送設備進不去,東陽建筑承包商說,我們建筑之鄉(xiāng),習慣上使用預拌混凝土,可農村許多道路條件受限,攪拌車進不去,道路一時改不了,車子能不能改。是啊,能否對混凝土下鄉(xiāng)補助政策進行調整,從以前以預拌混凝土供應量為標準的補助調整為對購置適合于農村使用預拌混凝土小型設備的補助上。在洞頭縣,一村主任講,我們都知道預拌混凝土好,都想用,可我們整個縣就一家混凝土公司,大工程都供不過來,我們農村建房想用也用不到,直接反映洞頭縣預拌混凝土規(guī)劃、配置存在不合理的問題。確實應根據(jù)當?shù)貙嶋H情況,扶持在邊遠海島、山村設立小型攪拌站,并給予政策支持。
提升黨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在人民群眾的眼中,身邊黨員干部的所作所為,是黨和政府的形象體現(xiàn)。省散裝辦圍繞預拌混凝土下鄉(xiāng)工作展開密集專題調研活動,讓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到散裝水泥辦黨員干部勤政務實的工作作風,得到了廣大建房農戶、施工隊伍、村委會和村黨支部的肯定與好評,為提升黨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作出了貢獻。
著力建立長效服務機制
省散裝辦在“推廣預拌混凝土下鄉(xiāng)”調研活動中,全面掌握和梳理分析了基層和企業(yè)、農戶反映的問題,準備著力建立長效服務機制。
進一步明確散裝水泥工作的價值取向。深入扎實推進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把教育活動與推進各項日常工作緊密結合、與大調研大討論活動緊密結合、與轉變工作作風緊密結合,把群眾滿意、基層滿意、企業(yè)滿意、農戶滿意作為散裝水泥工作的最高標準,充分發(fā)揮散裝水泥系統(tǒng)“做尖兵”作用,為打造美麗浙江做出應有的貢獻。
努力推進散裝水泥工作。全省散裝水泥工作的思路是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發(fā)展戰(zhàn)略,以“一個提升,二個推進,三個構建”,即以提升我省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行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能力為主線,著力推進預拌混凝土下鄉(xiāng)和預拌砂漿進家裝的工作進程,構建科學發(fā)展、高效行政和優(yōu)良服務的行業(yè)管理新平臺,為促進行業(yè)“三位一體”又好又快發(fā)展和“美麗浙江”建設作出新貢獻。
著力推進預拌混凝土下鄉(xiāng)和預拌砂漿進家裝進程。一要出臺并有效實施有關推進預拌混凝土下鄉(xiāng)和預拌砂漿進入家裝的政策文件。二要開展創(chuàng)建預拌混凝土下鄉(xiāng)示范縣(市)活動。三要建立管理網(wǎng)絡系統(tǒng),加快提升管理與服務水平。四要建立有效的目標考核和宣傳機制,初步建立浙江預拌混凝土下鄉(xiāng)和預拌砂漿進入家裝的發(fā)展新模式,為“美麗浙江”建設作出新貢獻。
通過調研活動,在全省散裝水泥系統(tǒng)進一步強化了散裝水泥工作的需求導向、服務導向、基層導向,提高了服務企業(yè)、服務農村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我們要認真總結分析,把服務路線貫穿始終,把服務企業(yè)、服務農村作為省散裝辦的首要職責,建立服務企業(yè)、服務農村長效機制,使服務工作制度化、常態(tài)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