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賀鏗表示,中國的城鎮化率不到35%,而中等發達水平國家和地區的城鎮化率不約而同現在是85%,西方發達國家的城市化率都在95%左右,美國是97%,所以中國的城市化率應該提高,應該加大力度。
在賀鏗看來,城鎮化十分必要,但必須要有新思路。具體而言,首先要發展非農產業,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把就業、發展配套產業等問題放在首位。其次,必須要“重心向下”,發展縣及縣以下的小城鎮,這也是發達國家的一條重要經驗。再次,要統籌城鄉建設,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
賀鏗認為,新型城鎮化一定要把產業引向農村,創造充分的非農就業崗位,使農村剩余勞動力在城市找到相對固定的工作,才能真正市民化,享受各種市民待遇。同時,新型城鎮化要以農業現代化為前提,重點就是改革土地等制度。
對于當前出現的“造城”運動,賀鏗表示堅決反對。為了解決一些大城市過快發展存在的問題,賀鏗建議對大城市“消腫”,把一些企業、工業、服務業、教育、醫療等優質資源有序地向中小城市轉移,不僅要能在家門口實現就業,還能享受到與大城市一樣的就業、就醫、上學等便利,使全國各地社會資源的分配相對公平,只有這樣,新型城鎮化才可能真正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最大的動力。
在賀鏗看來,城鎮化十分必要,但必須要有新思路。具體而言,首先要發展非農產業,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把就業、發展配套產業等問題放在首位。其次,必須要“重心向下”,發展縣及縣以下的小城鎮,這也是發達國家的一條重要經驗。再次,要統籌城鄉建設,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
賀鏗認為,新型城鎮化一定要把產業引向農村,創造充分的非農就業崗位,使農村剩余勞動力在城市找到相對固定的工作,才能真正市民化,享受各種市民待遇。同時,新型城鎮化要以農業現代化為前提,重點就是改革土地等制度。
對于當前出現的“造城”運動,賀鏗表示堅決反對。為了解決一些大城市過快發展存在的問題,賀鏗建議對大城市“消腫”,把一些企業、工業、服務業、教育、醫療等優質資源有序地向中小城市轉移,不僅要能在家門口實現就業,還能享受到與大城市一樣的就業、就醫、上學等便利,使全國各地社會資源的分配相對公平,只有這樣,新型城鎮化才可能真正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