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湘潭市湘潭預拌混凝土產能已嚴重過剩,但仍有不少人想進入這個行業。位于城區北二環線附近的這家新建攪拌站正在加緊施工。
“城區市場可供2000余萬方,實際需求不足400萬方,現在又有違規攪拌站上馬,湘潭市區預拌混凝土業面臨嚴重產能過剩危機。”近日,湘潭市一些業內人士向本報反映,湘潭市區預拌混凝土業存在多種亂象,亟待政府部門提高準入門檻,引導行業健康發展。
亂象一:
盲目進入、產能過剩
9月17日下午4點多,在湘潭市區一家茶館里,老賓與幾個朋友正圍著桌子喝茶。往年這時,老賓和朋友在一起喝茶的機會并不多。
老賓是湘潭市一家預拌混凝土公司的負責人。往常生意好時,機械設備一天24小時連軸轉。然而,今年就不同了,攪拌站接的單子與往年相比少了很多,公司兩條生產線,僅一條生產線在正常生產,每天只有6到8輛運輸車在正常運行。
生意清淡讓他無聊地泡茶館,卻難掩他臉上的擔憂,“生意受環境影響,一時差并不可怕,但最可怕的是行業亂了”。
在湘潭,老賓算是首批進入預拌混凝土行業的,他告訴記者,2007年湘潭還只有6家預拌混凝土企業,近4年這個行業發展迅猛,僅城區就有17家(其中4家還建有分站),有2家沒有獲得資質,還有1家正在建。“市場可供2000余萬方,實際需求不足400萬方,還不斷有攪拌站入場。”
亂象二:
以次充好、瘋狂壓價
產能嚴重過剩給市場埋下了隱憂,特別是一些不具備資質條件的攪拌站上馬,更是擾亂了市場競爭。
一些企業為了生存忽視產品質量、使用劣質原材料、偷逃稅款、墊資供應、低價進行惡意競爭,造成了混凝土市場的混亂。
“如果扣除相關費用,預拌混凝土的單方利潤不足10元/方。”老賓介紹, 2009年為了規范行業的有序發展,湘潭市成立了預拌混凝土行業協會,然而隨著新生力量的加入,不遵守行業規范,使自律指導價格不能真正指導市場發展,“新進企業,他要搶占市場,除了關系,就是打價格戰。”
“生產企業不可能貼本,只能在質量、數量上做文章。”湘潭市建筑行業管理辦公室主任楊大晉也認識到,產能嚴重過剩,無序競爭最后只能是以犧牲質量為代價。例如混凝土品種中的C30,他以C25替代,以次充好;每輛攪拌車可裝12方,他只裝10方、11方,偷工減料……
亂象三:
無資質企業偷偷開工
湘潭多名業內人士透露,湘潭預拌混凝土平均設備產能利用率不足25%,遠低于上海、北京等地區40%的水平。
在這種產能嚴重過剩的局面下,不但有新的預拌混凝土企業上馬,還有一些并沒資質的企業在偷偷開工,擾亂市場。
9月16日晚11時,在知情人士的指引下,記者跟隨一輛攪拌車來到湘潭九華經開區一山頭上,盡管這家叫正派的企業當晚沒有生產,但記者在蹲守的半小時內,發現有5臺攪拌車和2臺運砂貨車進入該企業生產區。知情人透露,這是一家還未取得相關資質卻已在生產的預拌混凝土企業。
呼聲
提高準入門檻
整頓規范市場
預拌混凝土是一個特殊行業,因它是最基本的建筑材料,關系建筑質量,整個行業一直有嚴格的監管體系。
“湘潭預拌混凝土產能過剩,行業走出困境需要政府引導,規范行業發展是首要的任務。”面對亂象,多位內業人士呼吁,希望政府提高行業準入門檻,整頓規范市場,讓一批無資質的企業退出市場。
回應
將制定行業發展規劃
對亂象展開專項整治
湘潭市建筑行業管理辦公室主任楊大晉介紹,從今年6月底開始,湘潭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就對湘潭市預拌商品混凝土行業開展了專項治理整治,已對全市23家中的19家限時整改,對在期限內整改不到位的將給予資質降級、吊銷資質證書或清出該市建筑市場等行政處罰。
“對于沒在規劃內的企業,我們不批,在我們專項治理期間,也不批建新廠。”楊大晉介紹,湘潭市正在抓緊編制預拌混凝土行業發展的規劃。通過合理布局,使產能和需求達到供求平衡。
“城區市場可供2000余萬方,實際需求不足400萬方,現在又有違規攪拌站上馬,湘潭市區預拌混凝土業面臨嚴重產能過剩危機。”近日,湘潭市一些業內人士向本報反映,湘潭市區預拌混凝土業存在多種亂象,亟待政府部門提高準入門檻,引導行業健康發展。
亂象一:
盲目進入、產能過剩
9月17日下午4點多,在湘潭市區一家茶館里,老賓與幾個朋友正圍著桌子喝茶。往年這時,老賓和朋友在一起喝茶的機會并不多。
老賓是湘潭市一家預拌混凝土公司的負責人。往常生意好時,機械設備一天24小時連軸轉。然而,今年就不同了,攪拌站接的單子與往年相比少了很多,公司兩條生產線,僅一條生產線在正常生產,每天只有6到8輛運輸車在正常運行。
生意清淡讓他無聊地泡茶館,卻難掩他臉上的擔憂,“生意受環境影響,一時差并不可怕,但最可怕的是行業亂了”。
在湘潭,老賓算是首批進入預拌混凝土行業的,他告訴記者,2007年湘潭還只有6家預拌混凝土企業,近4年這個行業發展迅猛,僅城區就有17家(其中4家還建有分站),有2家沒有獲得資質,還有1家正在建。“市場可供2000余萬方,實際需求不足400萬方,還不斷有攪拌站入場。”
亂象二:
以次充好、瘋狂壓價
產能嚴重過剩給市場埋下了隱憂,特別是一些不具備資質條件的攪拌站上馬,更是擾亂了市場競爭。
一些企業為了生存忽視產品質量、使用劣質原材料、偷逃稅款、墊資供應、低價進行惡意競爭,造成了混凝土市場的混亂。
“如果扣除相關費用,預拌混凝土的單方利潤不足10元/方。”老賓介紹, 2009年為了規范行業的有序發展,湘潭市成立了預拌混凝土行業協會,然而隨著新生力量的加入,不遵守行業規范,使自律指導價格不能真正指導市場發展,“新進企業,他要搶占市場,除了關系,就是打價格戰。”
“生產企業不可能貼本,只能在質量、數量上做文章。”湘潭市建筑行業管理辦公室主任楊大晉也認識到,產能嚴重過剩,無序競爭最后只能是以犧牲質量為代價。例如混凝土品種中的C30,他以C25替代,以次充好;每輛攪拌車可裝12方,他只裝10方、11方,偷工減料……
亂象三:
無資質企業偷偷開工
湘潭多名業內人士透露,湘潭預拌混凝土平均設備產能利用率不足25%,遠低于上海、北京等地區40%的水平。
在這種產能嚴重過剩的局面下,不但有新的預拌混凝土企業上馬,還有一些并沒資質的企業在偷偷開工,擾亂市場。
9月16日晚11時,在知情人士的指引下,記者跟隨一輛攪拌車來到湘潭九華經開區一山頭上,盡管這家叫正派的企業當晚沒有生產,但記者在蹲守的半小時內,發現有5臺攪拌車和2臺運砂貨車進入該企業生產區。知情人透露,這是一家還未取得相關資質卻已在生產的預拌混凝土企業。
呼聲
提高準入門檻
整頓規范市場
預拌混凝土是一個特殊行業,因它是最基本的建筑材料,關系建筑質量,整個行業一直有嚴格的監管體系。
“湘潭預拌混凝土產能過剩,行業走出困境需要政府引導,規范行業發展是首要的任務。”面對亂象,多位內業人士呼吁,希望政府提高行業準入門檻,整頓規范市場,讓一批無資質的企業退出市場。
回應
將制定行業發展規劃
對亂象展開專項整治
湘潭市建筑行業管理辦公室主任楊大晉介紹,從今年6月底開始,湘潭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就對湘潭市預拌商品混凝土行業開展了專項治理整治,已對全市23家中的19家限時整改,對在期限內整改不到位的將給予資質降級、吊銷資質證書或清出該市建筑市場等行政處罰。
“對于沒在規劃內的企業,我們不批,在我們專項治理期間,也不批建新廠。”楊大晉介紹,湘潭市正在抓緊編制預拌混凝土行業發展的規劃。通過合理布局,使產能和需求達到供求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