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四年之久的上海白龍港資源綜合利用項目,近日已經基本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批。記者就此采訪了上海市水泥行業協會會長諸葛培智,了解到該項目在國家發改委的審批已經基本沒有問題,環保部的環評也已通過,目前正在進行項目的前期動遷工作,預計年內能正式開工建設。項目一旦建成投產,將改變上海水泥市場的現有格局。
項目審批基本通過
據諸葛培智介紹,白龍港資源綜合利用項目,是新建2條5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生產線將綜合利用污水廠生產的污泥,周邊電廠和鋼廠生產的粉煤灰、脫硫石膏、鋼渣等工業廢棄物,符合國家對水泥行業優化升級的要求,有利于提升上海水泥行業的市場競爭力。同時,上海關停了原有的四家熟料企業, 改善這四家企業的周邊環境, 實現上海地區水泥總量下降, 符合國家對東部地區水泥總量控制和減量化的產業結構調整要求,有利于推進上海城市功能完善和布局優化。
該項目協同處理城市污泥等城市廢棄物,規劃年處理各種廢棄物達228萬噸,其中污泥53萬噸,脫硫石膏50萬噸,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清潔生產要求,建成后有利于上海市水泥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和城市固廢資源綜合利用,具有較好的社會和企業經濟效益。
污泥干化方案尚在討論
市政污泥、工業污泥處置一直是難題,成本高、處理難度大,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污泥能夠充分利用污泥中的各種成分,灰分還可作為水泥生產的原料,實現資源化、無害化處置的目的。然而,污泥中含有的大量水分是水泥生產所不需要的,水分高導致污泥處理量變大,不僅不能給系統提供熱量,還將增加系統煙氣量。
上海白龍港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在技術上總的來說不存在問題,但是在污泥深度脫水方面,污泥干化技術的解決方案尚未確定。該項目由天津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設計,由于目前污泥干化有多種技術方案,所以還在討論中。具體在白龍港資源綜合利用項目上采用何種污泥干化技術,要等到在項目的擴充設計時,各方與天津水泥設計院來同交流探討最終來決定。
政策、資金支持有待完善
我國水泥窯協同處理城市廢棄物處于起步階段,各個地方都有各自的樣本工程,但是還是存在一些普遍問題。上海在金山水泥廠嘗試處理污泥之前,曾經在奉賢區成立了一個垃圾焚燒廠,焚燒廠遇到的問題是不能讓二惡英徹底分解。此外,由于路程比較遠,環衛部門的垃圾車駕駛員沒有積極性,他們寧愿將垃圾送到垃圾填埋場去傾倒,而不愿意送到垃圾焚燒場。同時,國家給環衛部門的費用比較少,垃圾運輸車輛不夠,車輛維修費用不足,車容車貌差,垃圾遺漏的現象比較嚴重。同時,每處理一噸垃圾,補貼的費用又很低,因此不少垃圾綜合處理廠處于虧損狀態。
與其他城市廢棄物處置項目相同,白龍港資源綜合利用項目也面臨著廢棄物處置資金問題:處理一噸市政污泥,政府會補貼多少錢?目前處理一噸污泥大概需要250元,投資者希望該項目也能夠獲得每噸250元的補貼,但是相關部門并不愿意以這個價格來補貼。相關部門的觀點是,在已經有處理污泥垃圾的情況下,新上項目必須補貼價格低于250元才能更體現優勢。
值得關注的是,在全國都普遍性缺乏廢棄物處理的相關法規、技術支持和資金扶助的情況下,上海此前已經制定《上海市國家鼓勵的資源綜合利用認定管理辦法》、《上海市循環經濟發展和資源綜合利用專項扶持暫行辦法》、《上海市脫硫石膏綜合利用和安全處置實施方案》、《上海市脫硫石膏綜合利用專項扶持實施辦法》等條例,給予處置單位稅收上支持和相應補貼。
將改變上海水泥市場格局
據上海水泥協會統計,上海近年來的水泥需求量一直在2000~2500萬噸之間波動。諸葛培智認為,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發展博弈的情況下,上海地區水泥需求量在未來幾年內變化不大。地方政府希望投資多一點來拉動GDP增長,而中央政府卻希望抑制靠投資來拉動GDP的想法,新型城鎮化政策一直沒有出臺也可以看出。
上海水泥市場的供應,前些年一直是本地水泥和外運水泥各占50%的比率,近幾年,本地水泥所占比率有所下降,目前僅占20%~30%,外省流入的水泥大概在70%~80%。白龍港2條5000t/d生產線項目的投產,將會對上海地區水泥市場格局造成重大影響,本地水泥所占份額將達到40%,外地水泥所占份額將下降到60%。
相關資料:
上海白龍港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總投資180262萬元,項目資金來源為,資本金合計80000萬元,占項目建設規模總投資的44.38%。項目擬選址在上海市東部,具體位于浦東新區合慶鎮白龍港地區,東北瀕臨長江,東南隔張家浜為白龍港污水處理廠,西北側靠近上海外高橋地區發電廠粉煤灰堆灰場,附近還有美商垃圾生化處理廠,黎明垃圾填埋場等。
項目承擔單位為上海萬華聯合生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由上海萬安華新與上海聯合水泥合資組成,雙方各占50%股份。上海萬安華新由萬安公司(上海建筑材料(集團)總公司水泥板塊)占股51%,華新水泥現金出資占股49%組成。
項目審批基本通過
據諸葛培智介紹,白龍港資源綜合利用項目,是新建2條5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生產線將綜合利用污水廠生產的污泥,周邊電廠和鋼廠生產的粉煤灰、脫硫石膏、鋼渣等工業廢棄物,符合國家對水泥行業優化升級的要求,有利于提升上海水泥行業的市場競爭力。同時,上海關停了原有的四家熟料企業, 改善這四家企業的周邊環境, 實現上海地區水泥總量下降, 符合國家對東部地區水泥總量控制和減量化的產業結構調整要求,有利于推進上海城市功能完善和布局優化。
該項目協同處理城市污泥等城市廢棄物,規劃年處理各種廢棄物達228萬噸,其中污泥53萬噸,脫硫石膏50萬噸,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清潔生產要求,建成后有利于上海市水泥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和城市固廢資源綜合利用,具有較好的社會和企業經濟效益。
污泥干化方案尚在討論
市政污泥、工業污泥處置一直是難題,成本高、處理難度大,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污泥能夠充分利用污泥中的各種成分,灰分還可作為水泥生產的原料,實現資源化、無害化處置的目的。然而,污泥中含有的大量水分是水泥生產所不需要的,水分高導致污泥處理量變大,不僅不能給系統提供熱量,還將增加系統煙氣量。
上海白龍港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在技術上總的來說不存在問題,但是在污泥深度脫水方面,污泥干化技術的解決方案尚未確定。該項目由天津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設計,由于目前污泥干化有多種技術方案,所以還在討論中。具體在白龍港資源綜合利用項目上采用何種污泥干化技術,要等到在項目的擴充設計時,各方與天津水泥設計院來同交流探討最終來決定。
政策、資金支持有待完善
我國水泥窯協同處理城市廢棄物處于起步階段,各個地方都有各自的樣本工程,但是還是存在一些普遍問題。上海在金山水泥廠嘗試處理污泥之前,曾經在奉賢區成立了一個垃圾焚燒廠,焚燒廠遇到的問題是不能讓二惡英徹底分解。此外,由于路程比較遠,環衛部門的垃圾車駕駛員沒有積極性,他們寧愿將垃圾送到垃圾填埋場去傾倒,而不愿意送到垃圾焚燒場。同時,國家給環衛部門的費用比較少,垃圾運輸車輛不夠,車輛維修費用不足,車容車貌差,垃圾遺漏的現象比較嚴重。同時,每處理一噸垃圾,補貼的費用又很低,因此不少垃圾綜合處理廠處于虧損狀態。
與其他城市廢棄物處置項目相同,白龍港資源綜合利用項目也面臨著廢棄物處置資金問題:處理一噸市政污泥,政府會補貼多少錢?目前處理一噸污泥大概需要250元,投資者希望該項目也能夠獲得每噸250元的補貼,但是相關部門并不愿意以這個價格來補貼。相關部門的觀點是,在已經有處理污泥垃圾的情況下,新上項目必須補貼價格低于250元才能更體現優勢。
值得關注的是,在全國都普遍性缺乏廢棄物處理的相關法規、技術支持和資金扶助的情況下,上海此前已經制定《上海市國家鼓勵的資源綜合利用認定管理辦法》、《上海市循環經濟發展和資源綜合利用專項扶持暫行辦法》、《上海市脫硫石膏綜合利用和安全處置實施方案》、《上海市脫硫石膏綜合利用專項扶持實施辦法》等條例,給予處置單位稅收上支持和相應補貼。
將改變上海水泥市場格局
據上海水泥協會統計,上海近年來的水泥需求量一直在2000~2500萬噸之間波動。諸葛培智認為,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發展博弈的情況下,上海地區水泥需求量在未來幾年內變化不大。地方政府希望投資多一點來拉動GDP增長,而中央政府卻希望抑制靠投資來拉動GDP的想法,新型城鎮化政策一直沒有出臺也可以看出。
上海水泥市場的供應,前些年一直是本地水泥和外運水泥各占50%的比率,近幾年,本地水泥所占比率有所下降,目前僅占20%~30%,外省流入的水泥大概在70%~80%。白龍港2條5000t/d生產線項目的投產,將會對上海地區水泥市場格局造成重大影響,本地水泥所占份額將達到40%,外地水泥所占份額將下降到60%。
相關資料:
上海白龍港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總投資180262萬元,項目資金來源為,資本金合計80000萬元,占項目建設規模總投資的44.38%。項目擬選址在上海市東部,具體位于浦東新區合慶鎮白龍港地區,東北瀕臨長江,東南隔張家浜為白龍港污水處理廠,西北側靠近上海外高橋地區發電廠粉煤灰堆灰場,附近還有美商垃圾生化處理廠,黎明垃圾填埋場等。
項目承擔單位為上海萬華聯合生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由上海萬安華新與上海聯合水泥合資組成,雙方各占50%股份。上海萬安華新由萬安公司(上海建筑材料(集團)總公司水泥板塊)占股51%,華新水泥現金出資占股49%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