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泥協會發布的預測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水泥市場需求增速預計為6%,略好于2012年水泥產量同比增速的5.74%。水泥市場維持個位數的需求增速,預示著行業將進入穩定期。當前,要著力化解產能過剩矛盾,推動行業綠色發展
近期市場有起色
“新型城鎮化建設以及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市場,是水泥、鋼鐵等原材料工業商品需求的持久源泉。”中國水泥協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孔祥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預測說,市場對水泥商品的需求增長至少還會持續10年,所謂的水泥市場需求下降拐點還沒有到來。
據中經水泥產業景氣指數報告顯示,經初步季節調整,一季度全國水泥產量同比增長10.8%。數據水泥網提供的數據則顯示,一季度市場需求增速為8.2%。
“今年一季度8.2%的增速不僅好于去年同期,也高于今年全年6%的增長預期值。”數字水泥網總裁陳柏林分析說,從全年形勢判斷,2013年水泥需求有可能略好于6%的增長預期。從歷史規律來看,除2009年全年增速高于一季度以外,其余年份均小于或略等于一季度,所以2013年水泥需求增長應低于8.2%。
產能過剩壓力大
根據中國水泥協會掌握的在建項目正常進度情況測算,2013年全年新點火項目規模在1.2億噸左右。由此推算,2013年全國新增水泥產能增速在7.5%左右,市場需求大致增長6%,產能過剩的壓力將有增無減。
“全國新增水泥產能增速7.5%,意味著2013年水泥熟料設計產能將達17.2億噸,實際熟料產能接近19億噸,相當于水泥產量31億噸。”據陳柏林分析,從區域來看,今年新增產能增長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地區,占全國新增產能近一半。
從價格走勢來看,今年3月份中下旬開始出現明顯的環比改善。“隨著南方地區需求開始逐漸恢復,銷量走旺,庫存大幅下降,價格回升明顯。”陳柏林說,決定行業效益依舊將更多取決于行業企業是否能通過供給的有效約束,維持較好的供需形勢,抑制新增產能增長。
專家分析,短期內新增產能仍然大于市場需求增量。數據顯示,2012年水泥行業產能利用率在75%以下,部分省市全年停窯時間達150天。“今年年初本是去庫存的時期,但去年新增1.6億噸熟料產能在年初集中釋放沖擊了一季度8.2%的市場增量。”孔祥忠表示。
水泥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問題,已引起政府相關部門高度重視。5月10日,國家有關部門聯合下發《關于堅決遏制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盲目擴張的通知》,明確指出要嚴禁核準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堅決停建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違規在建項目,對于違規項目、機構和人員將予以嚴肅查處,進行問責。
突出問題待解決
“隨著水泥行業將步入穩定期,除了產能過剩以外,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有效解決,以推動市場的健康發展。”孔祥忠認為。
一是完善產業布局問題。截至2012年年底,國內前10家大型水泥集團熟料產能已占全國的48.93%,水泥產量占全國的31%,熟料產能達1億噸以上的企業有2家。但我國水泥行業集中度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亟待提高。孔祥忠還提出,大企業是水泥行業兼并重組的主力軍,在兼并重組過程中,大企業所承受的困難和風險是客觀存在的。
二是產能轉移問題。據分析,未來市場需求的增量在中西部地區,東部沿海的水泥產能漸處一個去產能化的過程。“研究國際市場需求,將我們先進的技術、裝備、人才和優質熟料向國際市場轉移;通過水泥產業鏈延伸,控制更多的商品混凝土市場。再通過水泥標準修訂,將生產水泥過程中添加的混合材用量轉移到商混中,降低水泥產量。”針對產能轉移問題,孔祥忠提出了兩個辦法。
三是環保和資源利用問題。“目前國內2000多家水泥粉磨站需要解決粉塵污染問題,1000多條熟料生產線需要解決有害氣體排放問題。”中國建材聯合會會長、中國水泥協會會長喬龍德在日前召開的2013國際水泥峰會上表示,在節能減排方面,即使是我國比較優秀的水泥企業,與世界領先的水平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中國水泥總產量占全球的54%,要實現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水泥行業責任重大。
近期市場有起色
“新型城鎮化建設以及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市場,是水泥、鋼鐵等原材料工業商品需求的持久源泉。”中國水泥協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孔祥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預測說,市場對水泥商品的需求增長至少還會持續10年,所謂的水泥市場需求下降拐點還沒有到來。
據中經水泥產業景氣指數報告顯示,經初步季節調整,一季度全國水泥產量同比增長10.8%。數據水泥網提供的數據則顯示,一季度市場需求增速為8.2%。
“今年一季度8.2%的增速不僅好于去年同期,也高于今年全年6%的增長預期值。”數字水泥網總裁陳柏林分析說,從全年形勢判斷,2013年水泥需求有可能略好于6%的增長預期。從歷史規律來看,除2009年全年增速高于一季度以外,其余年份均小于或略等于一季度,所以2013年水泥需求增長應低于8.2%。
產能過剩壓力大
根據中國水泥協會掌握的在建項目正常進度情況測算,2013年全年新點火項目規模在1.2億噸左右。由此推算,2013年全國新增水泥產能增速在7.5%左右,市場需求大致增長6%,產能過剩的壓力將有增無減。
“全國新增水泥產能增速7.5%,意味著2013年水泥熟料設計產能將達17.2億噸,實際熟料產能接近19億噸,相當于水泥產量31億噸。”據陳柏林分析,從區域來看,今年新增產能增長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地區,占全國新增產能近一半。
從價格走勢來看,今年3月份中下旬開始出現明顯的環比改善。“隨著南方地區需求開始逐漸恢復,銷量走旺,庫存大幅下降,價格回升明顯。”陳柏林說,決定行業效益依舊將更多取決于行業企業是否能通過供給的有效約束,維持較好的供需形勢,抑制新增產能增長。
專家分析,短期內新增產能仍然大于市場需求增量。數據顯示,2012年水泥行業產能利用率在75%以下,部分省市全年停窯時間達150天。“今年年初本是去庫存的時期,但去年新增1.6億噸熟料產能在年初集中釋放沖擊了一季度8.2%的市場增量。”孔祥忠表示。
水泥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問題,已引起政府相關部門高度重視。5月10日,國家有關部門聯合下發《關于堅決遏制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盲目擴張的通知》,明確指出要嚴禁核準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堅決停建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違規在建項目,對于違規項目、機構和人員將予以嚴肅查處,進行問責。
突出問題待解決
“隨著水泥行業將步入穩定期,除了產能過剩以外,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有效解決,以推動市場的健康發展。”孔祥忠認為。
一是完善產業布局問題。截至2012年年底,國內前10家大型水泥集團熟料產能已占全國的48.93%,水泥產量占全國的31%,熟料產能達1億噸以上的企業有2家。但我國水泥行業集中度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亟待提高。孔祥忠還提出,大企業是水泥行業兼并重組的主力軍,在兼并重組過程中,大企業所承受的困難和風險是客觀存在的。
二是產能轉移問題。據分析,未來市場需求的增量在中西部地區,東部沿海的水泥產能漸處一個去產能化的過程。“研究國際市場需求,將我們先進的技術、裝備、人才和優質熟料向國際市場轉移;通過水泥產業鏈延伸,控制更多的商品混凝土市場。再通過水泥標準修訂,將生產水泥過程中添加的混合材用量轉移到商混中,降低水泥產量。”針對產能轉移問題,孔祥忠提出了兩個辦法。
三是環保和資源利用問題。“目前國內2000多家水泥粉磨站需要解決粉塵污染問題,1000多條熟料生產線需要解決有害氣體排放問題。”中國建材聯合會會長、中國水泥協會會長喬龍德在日前召開的2013國際水泥峰會上表示,在節能減排方面,即使是我國比較優秀的水泥企業,與世界領先的水平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中國水泥總產量占全球的54%,要實現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水泥行業責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