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近日在北京召開今年一季度建材工業經濟運行分析會。本次會議主要圍繞如何堅決遏制傳統建材產品產能過剩和有效遏制經濟效益下滑,展開深度剖析與研究。會議由中國建材聯合會副會長陳國慶主持。
中國建材聯合會信息和經濟運行部副主任周鴻錦、中國水泥協會秘書長孔祥忠、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秘書長張佰恒、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秘書長繆斌分別就建材行業及水泥、玻璃和建筑衛生陶瓷等產業一季度的經濟運行情況、發展所面臨的問題,特別是產能過剩情況進行了專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工作建議。
中國建材聯合會會長喬龍德結合一季度建材行業經濟運行形勢和現狀,對當前建材工業經濟運行趨勢表露出的問題和潛在的問題進行深度分析,對做好當前建材行業經濟運行和遏制產能過剩問題提出建議。他首先肯定了一季度建材工業所取得的成績,指出其與國民經濟發展的趨勢是吻合的。總體來說,一季度建材工業經濟運行筑底趨穩,緩慢回升,喜憂交織。傳統建材產品水泥、平板玻璃、陶瓷增速相對趨緩,這種趨勢是積極正確的,是符合產業結構調整方向的。
建材工業一季度經濟運行喜憂交織。喬龍德指出,雖然傳統建材水泥、平板玻璃、建筑衛生陶瓷的增長只在10%左右,但由于混凝土、水泥制品、技術玻璃、輕質建材同比增長30%,因此一季度全行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出口產品中建筑衛生陶瓷、建筑石材、花崗巖石刻、玻纖及制品等產品在出口量略增的同時,由于產品價格上漲,同比增長了24%。由于建材工業制品與產業鏈的延伸,在傳統建材水泥、平板玻璃新增產能得到限制、遏制的情況下,建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仍增長了20%。這都說明產業結構調整有了一定的進步。
喬龍德進一步指出了建材工業經濟運行中的三個不利因素和兩個擔心:三個不利因素一是傳統建材的增速減緩是正確的,但建材工業整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已經與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同步或略低,以前多年來一直高于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幅的建材工業整體發展已經出現不利趨勢;二是傳統建材,尤其是水泥、玻璃、建筑衛生陶瓷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以水泥為例,產品產量一季度與去年同比增長8.2%,銷售收入與去年同比增長6%,但利潤總額卻同比下降了52%。平板玻璃的產量和銷售收入略有上升,但如果技術玻璃不計入其中,仍是全行業虧損;三是出口產品雖然一季度增幅較大,但二月比一月降低,三月比二月降低,潛在下滑的可能。兩個擔心一是雖然從數字統計的角度看出建材工業結構調整成效不錯,但深入分析,仍可以看出轉型升級的關鍵問題尚未突破,因為目前建材工業增幅大的,除技術玻璃外其他的主要是輕質建材、混凝土制品、磚瓦、石材等,充其量不過是傳統建材產品的延伸與深加工。真正需要擔心的而且最重要的是新興產業、新材料、無機非金屬新材料的發展還沒有真正走上正軌,因此表面看有喜,深入看有憂;二是傳統的建材水泥、玻璃、建筑衛生陶瓷總量過剩和嚴重過剩,但新增產能尚未真正得到遏制,水泥在2012年新增94條生產線后2013年又新增16條生產線;浮法玻璃在建的還有16條生產線,使產能過剩成了一邊喊一邊建,越喊越過剩。這對行業結構調整、經濟運行都是最大的危害,這是最令人擔憂的。
喬龍德指出,以往積累的結構矛盾還未治理好,現在的新問題又出現一大堆。因此全行業不容樂觀,必須正視自身發展中的問題。喬龍德要求聯合會和各專業協會深度分析目前現狀,理清思路,集中精力解決行業現有的突出矛盾。
第一,抓住主要矛盾,標本兼治,形成合力,扭轉局勢。他認為,當前建材工業首先需要著手解決的是產能嚴重過剩和經濟運行下滑兩大問題;為此“三新”工作要加速,要為解決當前矛盾而作為;要推動一批產業政策的出臺,通過拓寬拓展政策來支撐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第二,加強聯合會的引領、協調的作用,聯合會和各專業協會都要深入實際,解決問題。各專業協會要加強對行業發展和經濟運行問題的分析研究,要解決目前行業的難題,突破發展與運行瓶頸,防止與改變整天調研調研光調不研不解決實際問題的不良作風。
第三,除了抓產能過剩、經濟運行外,兼并重組、節能減排、創新兩個“第二代”、發展新興產業等各項工作都要有機結合起來,頂層統一設計,一步一個腳印。
中國建材聯合會信息和經濟運行部副主任周鴻錦、中國水泥協會秘書長孔祥忠、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秘書長張佰恒、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秘書長繆斌分別就建材行業及水泥、玻璃和建筑衛生陶瓷等產業一季度的經濟運行情況、發展所面臨的問題,特別是產能過剩情況進行了專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工作建議。
中國建材聯合會會長喬龍德結合一季度建材行業經濟運行形勢和現狀,對當前建材工業經濟運行趨勢表露出的問題和潛在的問題進行深度分析,對做好當前建材行業經濟運行和遏制產能過剩問題提出建議。他首先肯定了一季度建材工業所取得的成績,指出其與國民經濟發展的趨勢是吻合的。總體來說,一季度建材工業經濟運行筑底趨穩,緩慢回升,喜憂交織。傳統建材產品水泥、平板玻璃、陶瓷增速相對趨緩,這種趨勢是積極正確的,是符合產業結構調整方向的。
建材工業一季度經濟運行喜憂交織。喬龍德指出,雖然傳統建材水泥、平板玻璃、建筑衛生陶瓷的增長只在10%左右,但由于混凝土、水泥制品、技術玻璃、輕質建材同比增長30%,因此一季度全行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出口產品中建筑衛生陶瓷、建筑石材、花崗巖石刻、玻纖及制品等產品在出口量略增的同時,由于產品價格上漲,同比增長了24%。由于建材工業制品與產業鏈的延伸,在傳統建材水泥、平板玻璃新增產能得到限制、遏制的情況下,建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仍增長了20%。這都說明產業結構調整有了一定的進步。
喬龍德進一步指出了建材工業經濟運行中的三個不利因素和兩個擔心:三個不利因素一是傳統建材的增速減緩是正確的,但建材工業整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已經與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同步或略低,以前多年來一直高于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幅的建材工業整體發展已經出現不利趨勢;二是傳統建材,尤其是水泥、玻璃、建筑衛生陶瓷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以水泥為例,產品產量一季度與去年同比增長8.2%,銷售收入與去年同比增長6%,但利潤總額卻同比下降了52%。平板玻璃的產量和銷售收入略有上升,但如果技術玻璃不計入其中,仍是全行業虧損;三是出口產品雖然一季度增幅較大,但二月比一月降低,三月比二月降低,潛在下滑的可能。兩個擔心一是雖然從數字統計的角度看出建材工業結構調整成效不錯,但深入分析,仍可以看出轉型升級的關鍵問題尚未突破,因為目前建材工業增幅大的,除技術玻璃外其他的主要是輕質建材、混凝土制品、磚瓦、石材等,充其量不過是傳統建材產品的延伸與深加工。真正需要擔心的而且最重要的是新興產業、新材料、無機非金屬新材料的發展還沒有真正走上正軌,因此表面看有喜,深入看有憂;二是傳統的建材水泥、玻璃、建筑衛生陶瓷總量過剩和嚴重過剩,但新增產能尚未真正得到遏制,水泥在2012年新增94條生產線后2013年又新增16條生產線;浮法玻璃在建的還有16條生產線,使產能過剩成了一邊喊一邊建,越喊越過剩。這對行業結構調整、經濟運行都是最大的危害,這是最令人擔憂的。
喬龍德指出,以往積累的結構矛盾還未治理好,現在的新問題又出現一大堆。因此全行業不容樂觀,必須正視自身發展中的問題。喬龍德要求聯合會和各專業協會深度分析目前現狀,理清思路,集中精力解決行業現有的突出矛盾。
第一,抓住主要矛盾,標本兼治,形成合力,扭轉局勢。他認為,當前建材工業首先需要著手解決的是產能嚴重過剩和經濟運行下滑兩大問題;為此“三新”工作要加速,要為解決當前矛盾而作為;要推動一批產業政策的出臺,通過拓寬拓展政策來支撐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第二,加強聯合會的引領、協調的作用,聯合會和各專業協會都要深入實際,解決問題。各專業協會要加強對行業發展和經濟運行問題的分析研究,要解決目前行業的難題,突破發展與運行瓶頸,防止與改變整天調研調研光調不研不解決實際問題的不良作風。
第三,除了抓產能過剩、經濟運行外,兼并重組、節能減排、創新兩個“第二代”、發展新興產業等各項工作都要有機結合起來,頂層統一設計,一步一個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