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作為傳統產業,在“十五”和“十一五”連續十年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帶動下,依靠投資拉動,以超過40%的速度發展。
2012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發展速度已由高速轉為較快的適度增長。在此背景下,不僅前些年高速發展積累的許多深層次的問題愈加凸顯,諸如產品結構老化、同質化問題,產業集中度不高,人力資源嚴重缺失,生產裝備自動化水平不高,創新驅動乏力,行業競爭無序等;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可持續、生態化發展中也面臨著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標準的新的、更高的挑戰。例如生產制造滿足綠色建筑、節能建筑要求的;滿足資源綜合利用、節能減排、工業利廢、綠色生產等產業政策導向的;滿足生態環境、美化城市的集功能和裝飾性一體的新型混凝土制品,以及相應的生產制造技術、生產裝備和建立與之相適應的質量標準體系等。
積極探索發展規律
大力調整產業結構
大型水泥企業延伸產業鏈,全面進軍預拌混凝土行業,行業重組、整合已經拉開序幕。
2012年我國預拌混凝土銷量排名前10家企業中,大型水泥企業占了6家,他們分別是:中國建材、華潤水泥、金隅水泥、華新水泥、塔牌水泥、冀東水泥。一方面,行業屬性為制造業的大型水泥企業水泥混凝土一體化優勢明顯,充分依靠人才、資金、技術、管理和資源優勢整合市場,迅速占領國內預拌混凝土產業產能規模制高點;另一方面,行業屬性為建筑業的原有大型預拌混凝土企業,如中國建筑集團旗下的中建商混等企業,則依靠較為成熟的市場運作經驗、施工渠道和物流服務,加快市場清理和整合,迅速整合做大產能規模。這種大型企業間競爭,將直接規范市場競爭行為、提高行業準入門檻,正在改寫混凝土與泥制品行業原有格局,市場將經歷一場重新洗牌的過程,其結果必將提升整個行業競爭力,加速預拌混凝土行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步伐。
預制混凝土構件行業借力政府的住宅產業化政策,積極探索以綠色建筑為依托,可持續發展為導向,現代預制混凝土技術為支撐,轉型發展成為建筑設計標準化、構件生產工廠化和施工裝配機械化的綠色產業。在推進住宅產業化和保障房的建設中,探索出一條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經濟效益好、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發展之路,創造出嶄新的發展經驗和模式。
裝飾混凝土行業乘勢發展,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發展高端產品初具規模。
國家宏觀經濟增速、基建投資增速將保持適度增長,大規模基礎建設、國家大型重點工程建設高峰已經過去,隨之而來的文化建設、生態建設、環境建設、民生建設等建設美麗中國的愿景,為裝飾混凝土行業的崛起和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機遇。
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表明,以及今后民生工程、環保、生態工程建設的大力推進,基本建設用混凝土制品呈逐步下降趨勢,綠化、景觀用混凝土制品會呈現快速上升的發展態勢。另外,裝飾混凝土以其特有的模塑性、豐富多彩的色澤和質感表現形式、堅固耐久的材料性能、輕質或重質的大尺寸立體或立面藝術造型,在表現建筑設計理念和文化藝術特色方面獨樹一幟,廣泛應用于現代公共建筑、地方特色文化建筑、城市景觀等地標性建筑工程,為建筑師和雕塑藝術家們提供了無限創意。裝飾混凝土也因此帶動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的高端產品(具有藝術創意和文化內涵)的崛起和發展。
建立與完善行業創新體系
今后10年將保持較快發展
建立與完善行業技術創新體系,引領行業技術進步與科學發展是行業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
為鼓勵企業一線職工、技術人員和管理者敬崗愛業和崗位創新,不斷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水平,促進節能減排,提高混凝土與水泥制品企業技術創新能力,2011年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加入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和中國機冶建材工會全國委員會“建筑材料行業技術革新獎”評獎工作體系,開展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技術革新獎評獎工作。
協會連續兩年在行業中開展技術革新獎的評獎,得到企業的積極反響和參與,帶動行業增強創新驅動發展的理念。參加評獎的項目涉及生產工藝、材料、技術、裝備及工程應用等方面,大都是產品制造和工程應用的理論和實踐經驗的積累、總結和改進。有的項目還是企業、科研院所和大學等合作成果,體現了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正在行業技術進步中發揮著積極的引領及推動作用。同時,激勵行業中一批具有技術創新能力和先進制造水平的企業和個人脫穎而出。如,2011年首屆“國統杯”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技術革新獎評獎中唯一的一等獎獲項目,廈門千秋業水泥制品有限公司完成的《帶管座(柔性接口)鋼筋混凝土排水管生產技術開發與應用》,其自主研發的全自動升芯擠壓振動工藝及設備(閉環控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提高生產效率、提升企業制造水平和競爭力的同時,采用該裝備生產帶管座(內嵌膠圈柔性接口)鋼筋混凝土排水管系列產品,既滿足了市政建設管道工程及污水治理、農田水利管道工程的需求,尤其適用于地下水位高、地下水較豐富等施工難度大的管道工程應用。又如,2011年及2012年混凝土與水泥行業技術革新獎行業裝備企業一等獎唯一獲獎項目《PCCPE/PCCPL鋼筒螺旋卷焊機》,是由杭州和達機電工程有限公司完成的。作為國內首家研制生產大口徑薄壁鋼管螺旋卷焊機的裝備制造企業,以設備質量穩定,性能優越,為PCCP行業發展做出貢獻。
這些來自生產一線、工程應用、針對性較強的獲獎項目中,不乏代表當今行業應用研究、制造技術最高水平的成果。如,上海水泥制管廠與同濟大學合作完成的《超大口徑高精度鋼筋混凝土管及配套設備研發》項目,江蘇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江蘇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共同研究完成的《預制混凝土高性能化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項目均榮獲2012年第二屆"龍泉杯"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技術革新獎一等獎。其中,《超大口徑高精度鋼筋混凝土管及配套設備研發》項目成功突破我國超大型鋼筋混凝土管模具設計及制造、管體生產及質量控制、專用制造裝備及檢測設備研制等難題,實現了世界最大口徑鋼筋混凝土管----直徑4米的鋼筋混凝土管的試制成功及成功應用。而《預制混凝土高性能化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項目則在針對預制混凝土存在能耗高、自動化程度低、耐久性較差等行業共性問題,通過對水泥基材料超早強、流動性調控關鍵技術及作用機理的深入研究,采用超早強型外加劑和功能型礦物摻合料復合技術實現預制混凝土構件免壓蒸、免蒸養生產,進而實現節能減排;采用現代混凝土流動性保持調控技術實現預制構件自動化生產,以滿足我國處于轉型發展中的預制混凝土行業應用的更高需求,促進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制造技術的實現較快發展。
自動化建設方興未艾
新技術、新產品不斷涌現
“人口紅利”消失、生產要素成本快速上升、安全生產倒逼預制混凝土樁行業自動化生產設備及生產線的興起;龍頭企業忙于開發新產品和新的沉樁工法,延伸產業鏈,做強企業。
2011年以來,行業內一些專用設備制造企業已在進行自動化生產設備或生產線的研發工作,如浙江麒龍起重機械有限公司等研究開發了自動吊夾具;南京費隆復合材料有限責任公司、無錫市蕩口通用機械有限公司等研究開發了鋼筋切斷—送料——鐓頭自動化設備等。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國預制樁行業的生產裝備技術水平將會發生質的飛躍。與此同時,生產企業如上海中技樁業、浙東建材集團、建華管樁集團、天津港航樁業有限公司、(國鼎)南通管樁有限公司率先建成并投入使用混凝土預制樁自動化生產線及配套設備,極大地提高生產效率和生產安全性。
面對混凝土灌注樁和其他樁基材料的競爭,以及2012年混凝土預制樁行業遭遇的全面減產,龍頭企業明顯加快管樁產品結構調整步伐。
為開拓預制混凝土管樁的應用領域,如:混合配筋樁、耐腐蝕樁、耐抗拔樁、抗水平力樁等等新產品均相繼投入應用。幾個大企業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研究開發,取得一定進展。如建華管樁集團、浙東建材集團等已研制出混合配筋管樁(簡稱PRC),提高了預制混凝土管樁的延性、抗彎能力和耐久性。樁身延性、抗彎性能和耐久性的提高,為拓寬預制混凝土管樁在抗震設防區以及建筑、水利、交通、市政等工程領域的使用范圍創造了條件。三和、建華、浙東、天津寶豐等預制混凝土管樁企業對耐腐蝕預制混凝土管樁作了深入研究,研制出適合各種不同腐蝕環境的新型預制混凝土管樁,并制訂《先張法預應力高強混凝土耐腐蝕管樁》的企業標準。
改進沉樁工藝,是預制混凝土管樁行業拓寬應用范圍和延伸產業鏈、增強市場控制力的重要手段。中掘法、鉆孔植樁法的應用不僅可使預制混凝土管樁樁身免受錘擊、抱壓的破損,還可使預制混凝土管樁樁端進入中風化甚至微風化巖層,并使大直徑管樁在陸地上、超高層建筑、水利交通工程中的應用成為現實。例如,浙東建材集團自2010年以來投入大量財力和物力,已成功開發組合使用竹節樁、復合配筋樁,研發出抗震、安全、節能、環保的復合樁技術及靜鉆根植工法,為企業做強奠定基礎。
2013年行業發展展望
引領行業進步與科學發展
我國經濟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總量擴張的發展模式已經走到盡頭。經濟增速正從過去兩位數的快速增長期轉入一位數的中速增長期,這既與國內外發展環境變化密切相關,也有自身結構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從中長期趨勢看,中國經濟已步入7~9%的中速增長期,并將在中速增長中穩步前行,逐步實現轉型升級。
2013年,美國“財政懸崖”風險化解但威脅潛在,深陷“歐債危機”的歐洲依舊困難重重,日本經濟衰退一籌莫展,局部地緣政治錯綜復雜。在全球經濟不振的大背景之下,因而要求穩增長政策繼續,而12月中旬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明確了這一點。
2013年,對于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利好的政策是:基建項目批復仍保持相對較快的增速,將有助于支撐整個行業投資增速保持平穩;此外,房地產投資也有所反彈,將對混凝土預制樁行業和預拌混凝土行業恢復增長利好;每年以超過25%投資增長的全國水利建設全面提速,鐵路基建投資也于2012年末大幅提速;特別從中長期看,圍繞“十八大”提出的“新四化”: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新的增長格局已經浮出水面。其中城鎮化的巨大發展空間將支撐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在2013年及今后十年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2012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發展速度已由高速轉為較快的適度增長。在此背景下,不僅前些年高速發展積累的許多深層次的問題愈加凸顯,諸如產品結構老化、同質化問題,產業集中度不高,人力資源嚴重缺失,生產裝備自動化水平不高,創新驅動乏力,行業競爭無序等;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可持續、生態化發展中也面臨著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標準的新的、更高的挑戰。例如生產制造滿足綠色建筑、節能建筑要求的;滿足資源綜合利用、節能減排、工業利廢、綠色生產等產業政策導向的;滿足生態環境、美化城市的集功能和裝飾性一體的新型混凝土制品,以及相應的生產制造技術、生產裝備和建立與之相適應的質量標準體系等。
積極探索發展規律
大力調整產業結構
大型水泥企業延伸產業鏈,全面進軍預拌混凝土行業,行業重組、整合已經拉開序幕。
2012年我國預拌混凝土銷量排名前10家企業中,大型水泥企業占了6家,他們分別是:中國建材、華潤水泥、金隅水泥、華新水泥、塔牌水泥、冀東水泥。一方面,行業屬性為制造業的大型水泥企業水泥混凝土一體化優勢明顯,充分依靠人才、資金、技術、管理和資源優勢整合市場,迅速占領國內預拌混凝土產業產能規模制高點;另一方面,行業屬性為建筑業的原有大型預拌混凝土企業,如中國建筑集團旗下的中建商混等企業,則依靠較為成熟的市場運作經驗、施工渠道和物流服務,加快市場清理和整合,迅速整合做大產能規模。這種大型企業間競爭,將直接規范市場競爭行為、提高行業準入門檻,正在改寫混凝土與泥制品行業原有格局,市場將經歷一場重新洗牌的過程,其結果必將提升整個行業競爭力,加速預拌混凝土行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步伐。
預制混凝土構件行業借力政府的住宅產業化政策,積極探索以綠色建筑為依托,可持續發展為導向,現代預制混凝土技術為支撐,轉型發展成為建筑設計標準化、構件生產工廠化和施工裝配機械化的綠色產業。在推進住宅產業化和保障房的建設中,探索出一條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經濟效益好、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發展之路,創造出嶄新的發展經驗和模式。
裝飾混凝土行業乘勢發展,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發展高端產品初具規模。
國家宏觀經濟增速、基建投資增速將保持適度增長,大規模基礎建設、國家大型重點工程建設高峰已經過去,隨之而來的文化建設、生態建設、環境建設、民生建設等建設美麗中國的愿景,為裝飾混凝土行業的崛起和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機遇。
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表明,以及今后民生工程、環保、生態工程建設的大力推進,基本建設用混凝土制品呈逐步下降趨勢,綠化、景觀用混凝土制品會呈現快速上升的發展態勢。另外,裝飾混凝土以其特有的模塑性、豐富多彩的色澤和質感表現形式、堅固耐久的材料性能、輕質或重質的大尺寸立體或立面藝術造型,在表現建筑設計理念和文化藝術特色方面獨樹一幟,廣泛應用于現代公共建筑、地方特色文化建筑、城市景觀等地標性建筑工程,為建筑師和雕塑藝術家們提供了無限創意。裝飾混凝土也因此帶動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的高端產品(具有藝術創意和文化內涵)的崛起和發展。
建立與完善行業創新體系
今后10年將保持較快發展
建立與完善行業技術創新體系,引領行業技術進步與科學發展是行業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
為鼓勵企業一線職工、技術人員和管理者敬崗愛業和崗位創新,不斷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水平,促進節能減排,提高混凝土與水泥制品企業技術創新能力,2011年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加入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和中國機冶建材工會全國委員會“建筑材料行業技術革新獎”評獎工作體系,開展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技術革新獎評獎工作。
協會連續兩年在行業中開展技術革新獎的評獎,得到企業的積極反響和參與,帶動行業增強創新驅動發展的理念。參加評獎的項目涉及生產工藝、材料、技術、裝備及工程應用等方面,大都是產品制造和工程應用的理論和實踐經驗的積累、總結和改進。有的項目還是企業、科研院所和大學等合作成果,體現了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正在行業技術進步中發揮著積極的引領及推動作用。同時,激勵行業中一批具有技術創新能力和先進制造水平的企業和個人脫穎而出。如,2011年首屆“國統杯”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技術革新獎評獎中唯一的一等獎獲項目,廈門千秋業水泥制品有限公司完成的《帶管座(柔性接口)鋼筋混凝土排水管生產技術開發與應用》,其自主研發的全自動升芯擠壓振動工藝及設備(閉環控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提高生產效率、提升企業制造水平和競爭力的同時,采用該裝備生產帶管座(內嵌膠圈柔性接口)鋼筋混凝土排水管系列產品,既滿足了市政建設管道工程及污水治理、農田水利管道工程的需求,尤其適用于地下水位高、地下水較豐富等施工難度大的管道工程應用。又如,2011年及2012年混凝土與水泥行業技術革新獎行業裝備企業一等獎唯一獲獎項目《PCCPE/PCCPL鋼筒螺旋卷焊機》,是由杭州和達機電工程有限公司完成的。作為國內首家研制生產大口徑薄壁鋼管螺旋卷焊機的裝備制造企業,以設備質量穩定,性能優越,為PCCP行業發展做出貢獻。
這些來自生產一線、工程應用、針對性較強的獲獎項目中,不乏代表當今行業應用研究、制造技術最高水平的成果。如,上海水泥制管廠與同濟大學合作完成的《超大口徑高精度鋼筋混凝土管及配套設備研發》項目,江蘇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江蘇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共同研究完成的《預制混凝土高性能化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項目均榮獲2012年第二屆"龍泉杯"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技術革新獎一等獎。其中,《超大口徑高精度鋼筋混凝土管及配套設備研發》項目成功突破我國超大型鋼筋混凝土管模具設計及制造、管體生產及質量控制、專用制造裝備及檢測設備研制等難題,實現了世界最大口徑鋼筋混凝土管----直徑4米的鋼筋混凝土管的試制成功及成功應用。而《預制混凝土高性能化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項目則在針對預制混凝土存在能耗高、自動化程度低、耐久性較差等行業共性問題,通過對水泥基材料超早強、流動性調控關鍵技術及作用機理的深入研究,采用超早強型外加劑和功能型礦物摻合料復合技術實現預制混凝土構件免壓蒸、免蒸養生產,進而實現節能減排;采用現代混凝土流動性保持調控技術實現預制構件自動化生產,以滿足我國處于轉型發展中的預制混凝土行業應用的更高需求,促進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制造技術的實現較快發展。
自動化建設方興未艾
新技術、新產品不斷涌現
“人口紅利”消失、生產要素成本快速上升、安全生產倒逼預制混凝土樁行業自動化生產設備及生產線的興起;龍頭企業忙于開發新產品和新的沉樁工法,延伸產業鏈,做強企業。
2011年以來,行業內一些專用設備制造企業已在進行自動化生產設備或生產線的研發工作,如浙江麒龍起重機械有限公司等研究開發了自動吊夾具;南京費隆復合材料有限責任公司、無錫市蕩口通用機械有限公司等研究開發了鋼筋切斷—送料——鐓頭自動化設備等。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國預制樁行業的生產裝備技術水平將會發生質的飛躍。與此同時,生產企業如上海中技樁業、浙東建材集團、建華管樁集團、天津港航樁業有限公司、(國鼎)南通管樁有限公司率先建成并投入使用混凝土預制樁自動化生產線及配套設備,極大地提高生產效率和生產安全性。
面對混凝土灌注樁和其他樁基材料的競爭,以及2012年混凝土預制樁行業遭遇的全面減產,龍頭企業明顯加快管樁產品結構調整步伐。
為開拓預制混凝土管樁的應用領域,如:混合配筋樁、耐腐蝕樁、耐抗拔樁、抗水平力樁等等新產品均相繼投入應用。幾個大企業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研究開發,取得一定進展。如建華管樁集團、浙東建材集團等已研制出混合配筋管樁(簡稱PRC),提高了預制混凝土管樁的延性、抗彎能力和耐久性。樁身延性、抗彎性能和耐久性的提高,為拓寬預制混凝土管樁在抗震設防區以及建筑、水利、交通、市政等工程領域的使用范圍創造了條件。三和、建華、浙東、天津寶豐等預制混凝土管樁企業對耐腐蝕預制混凝土管樁作了深入研究,研制出適合各種不同腐蝕環境的新型預制混凝土管樁,并制訂《先張法預應力高強混凝土耐腐蝕管樁》的企業標準。
改進沉樁工藝,是預制混凝土管樁行業拓寬應用范圍和延伸產業鏈、增強市場控制力的重要手段。中掘法、鉆孔植樁法的應用不僅可使預制混凝土管樁樁身免受錘擊、抱壓的破損,還可使預制混凝土管樁樁端進入中風化甚至微風化巖層,并使大直徑管樁在陸地上、超高層建筑、水利交通工程中的應用成為現實。例如,浙東建材集團自2010年以來投入大量財力和物力,已成功開發組合使用竹節樁、復合配筋樁,研發出抗震、安全、節能、環保的復合樁技術及靜鉆根植工法,為企業做強奠定基礎。
2013年行業發展展望
引領行業進步與科學發展
我國經濟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總量擴張的發展模式已經走到盡頭。經濟增速正從過去兩位數的快速增長期轉入一位數的中速增長期,這既與國內外發展環境變化密切相關,也有自身結構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從中長期趨勢看,中國經濟已步入7~9%的中速增長期,并將在中速增長中穩步前行,逐步實現轉型升級。
2013年,美國“財政懸崖”風險化解但威脅潛在,深陷“歐債危機”的歐洲依舊困難重重,日本經濟衰退一籌莫展,局部地緣政治錯綜復雜。在全球經濟不振的大背景之下,因而要求穩增長政策繼續,而12月中旬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明確了這一點。
2013年,對于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利好的政策是:基建項目批復仍保持相對較快的增速,將有助于支撐整個行業投資增速保持平穩;此外,房地產投資也有所反彈,將對混凝土預制樁行業和預拌混凝土行業恢復增長利好;每年以超過25%投資增長的全國水利建設全面提速,鐵路基建投資也于2012年末大幅提速;特別從中長期看,圍繞“十八大”提出的“新四化”: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新的增長格局已經浮出水面。其中城鎮化的巨大發展空間將支撐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在2013年及今后十年保持平穩較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