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國內煤炭市場“風向標”之稱的秦皇島港煤炭庫存一度突破強制疏港警戒線,逼近1000萬噸的庫存極限;海關總署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1月份我國進口煤炭3055萬噸,同比增加56.3%;持續的霧霾天氣,各地政府紛紛出臺措施進一步控制煤炭消費,所有這些使原本低迷的煤炭市場更是雪上加霜。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受國內外經濟增速放緩及國際能源結構變化影響,國內煤炭市場將進入一個長期的買方市場,煤炭價格大幅上漲的局面恐難再現。
不過,剛剛出臺的《煤炭產業政策》(修訂稿)對煤炭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提出具體要求,明確表示未來發展必須要解決結構性過剩的問題,在此背景下,價格暴跌的情況一般也不會出現。
煤市持續低迷
秦皇島煤炭網數據顯示,從1月27日的674.3萬噸到2月1日的800.8萬噸,短短5天有中國煤炭市場“風向標”之稱的秦皇島港煤炭庫存就突破了強制疏港警戒線,逼近1000萬噸的庫存極限。雖然此后其庫存有所下降,但仍在760萬噸的高位附近徘徊,與此同時,唐山港、曹妃甸港等其他環渤海主要發運港口煤炭庫存也普遍處于偏高狀態,截至2月17日,環渤海四港煤炭庫存量為1966.3萬噸,除國投曹妃甸港煤炭庫存量有所減少外,其他三港均有所增加,煤炭的大量壓港,使環渤海動力煤價連續九周下跌,最新一期環渤海地區發熱量5500大卡動力煤的綜合平均價格報收625元/噸,創造了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發布以來的最低水平。
“受大霧封航和春節放假等因素影響,市場氛圍相對冷清,下游來港拉煤也進入傳統瓶頸,煤企也開始停產放假。目前煤礦基本處于消化庫存階段,而高耗能企業開工率降低,煤炭日耗有所下滑,電廠庫存出現用煤旺季反而增加的態勢,煤價低位震蕩。”中宇資訊分析師徐彬說。
此外,自2012年10月以來反復出現的大面積、嚴重的霧霾天氣,已經引起全社會及政府的高度重視。新一屆政府倡導轉型,倡導綠色GDP,倡導建設美麗中國,煤炭消費勢必受到更為嚴厲的控制。據了解,部分省市如北京、江蘇等已經開始對如何控制本地煤炭消費展開討論。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統計數據表明,去年全國煤炭產量36.6億噸,同比增長4%左右,增速同比回落4.7個百分點。全國主要港口煤炭發運6.2億噸,下降5.4%。
中煤協認為,雖然2013年我國仍處于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深入推進的重要發展戰略機遇期,煤炭需求將有新的增長點,但是,受國內外嚴峻復雜形勢影響,經濟運行中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依然較多,對煤炭工業發展影響不可低估。
進口再創新高
從2012年4月份開始,我國煤炭進口量一路攀升,不斷刷新歷史單月新高。2012年12月份,我國煤炭進口量3511萬噸,較11月大幅增加613萬噸,環比上漲21.2%,同比增長31%。2012年我國累計煤炭進口2.89億噸,同比增長29.8%。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1月我國進口煤炭3055萬噸,同比增加56.3%,再創歷史新高。
據了解,2012年我國煤炭的對外依存度為7.6%,比2011年的5.3%有所上漲。雖然我國煤炭的對外依存度目前仍處于較低水平,但是煤炭進口量的持續增長,對國內煤炭市場已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導致國內動力煤價格上漲受進口煤炭價格壓制,2012年5月份之后,中國煤炭價格快速下行便是最好的例子。更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國內煤炭市場實行市場化后,國內動力煤價格開始市場化運行,受進口煤價格影響將更大,國內煤價有可能向進口煤價格靠攏,縮小兩者之間的價格差距。進口煤價與國內煤價差距的縮小,將使下游耗煤企業得到更好的利潤空間,下游耗煤企業在國內煤炭與進口煤炭的需求上也將有更多的選擇。
由于國際經濟形勢持續低迷,中國成為煤炭貿易商爭奪的大市場。與國內煤炭價格相比,進口煤仍有較高的性價比優勢。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從今年開始,月進口量維持在3000萬噸左右或將成為常態。
產能供大于求
雖然《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要優化能源結構,其中,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1.4%,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比重達到30%。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7.5%,煤炭消費比重降低到65%左右。但業內人士認為,受資源稟賦影響,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中的基礎地位很長時間內難以改變,目前想要實現煤炭消費占比下降的目標,尚存一定難度。國際能源署此前發布的報告也認為,中國短期內難以擺脫對煤炭的依賴。
從煤炭供應情況看,“十一五”以來,我國煤炭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2.2萬億元,經過多年大規模的煤炭投資、資源整合和技術改造,煤礦產能大幅度提高。據統計,截至2011年末,我國煤炭產能已經達到39億噸左右,在建規模11億噸,全國現有煤礦和在建煤礦總產能超前問題比較嚴重,根據測算,2013年煤炭產能可能達46.3億噸,將大幅超過需求41.2億噸。煤炭供大于求的現象仍將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存在,隨著煤炭供應能力持續提高,今后產能過剩可能會成為常態。
在開灤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張文學看來,近幾年煤炭行業的投資太大,電力、冶金甚至水泥、化工等企業都往煤炭領域投資,到2015年,煤炭行業將有10億噸的產能消化不了。山東能源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卜昌森認為,“十二五”后三年是煤炭產能集中釋放期,預計平均每年將有4-5億噸產能釋放,而同期每年消費增量只有2億噸左右,供過于求形勢嚴峻。過去十年那種高投入、高產出、高盈利的發展模式將難以為繼,煤炭產業將由以往的投資驅動進入創新驅動階段,黃金十年期間形成的行業格局將逐漸松動,企業間逐步由產量和規模的競爭轉向創新能力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