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散裝水泥產業未來走向及政策需求淺析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2-25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中國行業研究網
核心提示:散裝水泥產業未來走向及政策需求淺析

  推進散裝水泥產業向綠色低碳發展是實施綠色增長戰略的一條重要途徑,也是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舉措。面對能源資源環境約束更趨強化的新形勢,提高社會資源利用率,保護天然資源已迫在眉睫。為此,如何從我國實際出發,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散裝水泥的綠色低碳經濟路子,促進水泥生產、流通和使用全過程的散裝化、綠色化、低碳化、集約化和產業化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 

  “十二五”期間發展散裝水泥產業方向和重點領域 

  “十二五”期間散裝水泥產業發展方向:延伸完善散裝水泥產業和供應鏈,滿足現代建筑業發展的需要;往上延伸發展廢礦渣、尾礦石做砂石骨料,往下延伸發展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水泥材料制品,橫向兼顧發展第三方物流服務等產業實現規模效益,全面提升行業管理水平和產業實力。重點領域是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進一步促進對工業廢棄物的綜合利用,提高社會資源利用效率,保護天然資源。著力促進人工砂的推廣應用,實現天然砂的部分或全部替代,特別是利用廢礦渣、尾礦石等制造細集料。積極利用城市建設、改造中產生的建筑垃圾進行工廠化處理,以替代天然砂石料。 

  散裝水泥屬于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經濟模式,它是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把清潔生產和廢棄物綜合利用融為一體以達到提高能源使用效益的目的。在生產過程中通過專用容器反復使用,節約包裝袋和減少水泥在流通過程中損耗,以節省包裝費用和降低水泥生產過程的資源消耗;在使用過程通過工廠化和集約化生產方式,把分散粗放型的現場攪拌混凝土和砂漿傳統生產方式,集中起來實現集約型的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現代生產方式,以帶動固體工業廢棄物的再利用;在流通過程通過發展培育現代物流的新產業,加快構建與我國水泥發展要求相適應的專業化、社會化、規模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務體系,采用高效的現代物流技術,以進一步降低從水泥生產到使用領域的物流成本。 

  加快水泥“預拌”使用步伐,實現低碳綠色建筑。綠色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生命周期內,包括由建材生產到建筑物規劃、設計、施工、使用、管理及拆除等系列過程,消耗最少地球資源,使用最少能源及制造最少廢棄物的建筑物。而水泥的“預拌”使用,可以大量利用工業廢渣作摻和料(混合材),抵消工業廢渣對環境產生的惡劣影響,有效地減輕了環境負荷。如果進一步運用現代科技成果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如對環境負荷最重的三種工業廢渣粉工業城市灰、煤矸石、礦渣分別進行熱活化、化學活化、機械力活化,使其潛在的水硬性處在極致的介穩狀態,成為活化摻和料(混合材),則可以使水泥混凝土生產發揮人類文明生產的“清道夫”作用。在經濟和環境兩方面,有效利用現有資源,進一步改善環境,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加大水泥的 “預拌”使用力度,實現低碳生態建筑。低碳生態建筑是盡可能利用建筑物當地的環境特色與相關的自然因素,比如地勢、氣候、陽光、空氣、水流,使之符合人類居住,并且降低各種不利于人類身心的任何環境因素作用。預拌砂漿可以全部使用人工機制砂石代替天然砂石,對產品品質沒有任何不良影響。人工機制砂石就是將一些礦山開采下來的下腳料或水泥廠尾礦廢棄的石灰石,或建筑垃圾、煤矸石、鋼渣等工業固體廢棄物進行破碎篩分,達到預拌砂漿生產所需的粒度要求。這樣既可以利廢,又可以減少環境破壞,同時預拌砂漿作為墻體材料的一種能夠成為在節能降耗行動中的“好幫手”,其文明的施工方式表現出綠色生態施工的特性,而特種保溫砂漿則因其保溫、防水、防潮、隔熱的特性體現了建材中節能降耗的優勢,因而作為第三大耗能產業——建筑業,預拌砂漿作為墻體必備材料所表現出的節能降耗效果十分驚人,完全符合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理念。盡可能不破壞當地環境因素循環,確保生態體系健全運行。 

  加大水泥“預拌”使用,建造低碳可持續建筑。低碳可持續建筑是指以可持續發展觀規劃的建筑,內容包括從建筑材料、建筑物、城市區域規模大小等,以及與它們有關的功能性、經濟性、社會文化和生態因素。水泥“預拌”使用,主要通過發展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來實現低碳可持續建筑,減少混凝土工程施工過程的污染 混凝土工程施工過程對環境的污染主要是在現場攪拌造成的噪音、粉塵等,還有澆灌施工的噪聲等。減少施工噪音的具體措施包括發展商品混凝土、減少現場攪拌、改進施工工藝追求降低環境負荷,與環境相融合,且有利于居住者健康。其目的在于減少能耗、節約用水、減少污染、保護環境、保護生態、保護健康、提高生產力、有益于子孫后代。 

  延伸散裝水泥產業鏈所需的政策導向及保障措施 

  促進散裝水泥產業向綠色低碳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采取綜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形成有力的保障體系。延伸散裝水泥產業鏈,由于工業固體廢棄物和建筑垃圾的利用和處理,涉及產生、運輸、處理、再利用各個層面,只有所有的環節統一管理、協同配合、有效聯動,才能形成一個閉合的工業固體廢棄物和建筑垃圾處理鏈,真正實現工業固體廢棄物和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推動散裝水泥產業節能、資源綜合利用管理等法規制定,盡快形成推進散裝水泥產業節能減排的法制環境。積極推動《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管理條例》立法進程,將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納入法制化軌道,研究建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明確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和利用企業的責任和義務。 

  健全稅收支持政策,積極推進資源稅費改革。完善和落實資源綜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扶持再生利用企業的發展。再生利用企業消化的是城市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垃圾,目前,我國循環利用率低,行業剛剛起步,需要國家在稅收、土地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最重要的是保證建筑垃圾無償送到再生利用企業手中,降低再生建材產品成本,提高其價格競爭力。為扶持再生利用企業的發展,應做好再生產品推廣工作,出臺政策,例如減免使用再生建材建筑企業的稅收、要求一般民用建筑使用至少15%的再生建材或要求申報綠色建筑使用30%以上的再生建材等,加快產品的推廣應用。同時,通過設備租賃、融資擔保、財政補貼等方式,推進再生建材行業落后設備更新淘汰和升級改造。 

  強化引導建筑垃圾再生化。綜合利用建筑垃圾是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的有效途徑。目前,歐美等工業發達國家在這方面的許多先進經驗和處理方法很值得我們借鑒。如,將建筑垃圾視為“建筑副產品”,將其作為可再生資源而重新開發利用。制定《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規范》,施行“建筑垃圾源頭削減策略”,即在建筑垃圾形成之前,就通過科學管理和有效的控制措施將其減量化;對于產生的建筑垃圾則采用科學手段,使其具有再生資源的功能,不僅節約垃圾清運和處理等費用,還能大大減輕城市的環境污染;對于已經過預處理的建筑垃圾,則運往“再資源化處理中心”,采用焚燒法進行集中處理,使垃圾中的各種可再生材料十分干凈地分離出來,再回收利用。建議,我國目前應抓緊立項開展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的深入研究與開發工作,國家和建筑施工企業都應加大資金投入。有關部門應在全國建筑施工企業中,對在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的數量狀況,進行一次大范圍的定量定性綜合調查統計,依此制定相應的排放數量標準,并將其作為衡量建筑施工企業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考核指標。這樣才能真正引起人們對于建筑垃圾進行綜合利用的足夠重視。 

  積極引導建筑垃圾再生行業健康發展。我國的建筑垃圾循環再利用目前處于起步階段,要促進這個“萌芽”行業的健康發展亟須法律、政策和輿論等方面的正確引導,讓“放錯位置的資源”發揮價值。首先,全國應確定一些基礎較好的城市試點,出臺地方法規進行引導,并在吸取各地經驗的基礎之上出臺國家法規。地方法規應從建筑拆遷的評估、建筑垃圾的收集、運輸、加工處理、產品質量和產品推廣方面給予規范和指導,特別是建筑垃圾的收集、運輸和后續加工處理應確定由一個行政主管部門負責,防止職能交叉形成“三不管”區域。同時,在扶持這一產業發展的同時應警惕“過熱”,防止各地盲目上馬,建筑加工工藝參差不齊,產品質量粗制濫造,影響建筑物質量安全。目前《混凝土和砂漿用再生細骨料》和《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兩個國家標準已經執行,其他再生產品的質量標準也應相繼出臺,嚴把準入關,把好產品質量關。工程造價管理機構應及時采集和定期發布綠色再生建材的價格信息,力保價格透明。

  據中研普華《2013-2018年涂料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二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涂料行業總產量達到1271.875萬噸,同比增長11.79%,再創歷史新高,并繼續保持了全球涂料最大生產國的地位。 

  2011年中國涂料總產量1079.5萬噸 

  歷史上首次突破千萬噸大關 

  據中研普華《2013-2018年涂料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二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顯示,2011年1-12月我國涂料行業總產量達到1079.5萬噸,歷史上首次突破千萬噸大關,其中廣東、上海、江蘇分列產量前三位。這意味著我國涂料工業將繼續保持全球產銷量第一的寶座,同時也為中國涂料工業“十二五”開局之年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據中研普華《2013-2018年涂料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二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顯示,我國涂料產量1992年首次達到百萬噸級別,當年產量105.8萬噸,此后用了10年之久,到2002年涂料產量才突破200萬噸,而此后,行業借助中國經濟騰飛的動力,產銷量呈現井噴之勢,只用了9年就一舉突破千萬噸大關,成為國民生活和國家經濟建設中一只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細化工產品。然而,2011年中國涂料全球產銷量突破千萬噸,其中受多重因素的影響。 

  中研普華涂料行業分析師指出,首先,國家政策影響。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抓住當前農村建房快速增長和建筑材料供給充裕的時機,把支持農民建房作為擴大內需的重大舉措,采取有效措施推動“建材下鄉”,鼓勵農民依法依規建設自用住房。其中,涂料正是去年來中央政府刺激內需的重要內容。同時,政府提出“十二五”期間建設3600萬套保障房,其中2011年就落地實施了1000萬套保障房,因此,保障房拉動涂料產量也相對比較明顯。 

  另外,從涂料整個上下游產業鏈來看,新能源、交通、運輸、信息等產業的快速發展也需要涂料產品為之配套,這也推高了涂料產量的增加。 

  2012年中國涂料產量近1300萬噸 

  繼續保持了全球涂料最大生產國的地位 

  中研普華涂料行業分析師指出,2012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51932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8%。快速增長的GDP,帶動了2012年涂料產量的不斷上升。雖然涂料市場經歷了消費市場大幅波動以及原材料價格持續高位徘徊的影響,但中國涂料行業依然保持了其旺盛的生命力。 

  2012年,中國涂料行業的發展仍然處于重要的戰略機遇期,產業結構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內需繼續擴大,技術創新成為行業發展的主旋律,清潔生產、節能環保、循環經濟、高功能性等工藝或產品將成為行業發展的新的增長點,民族涂料產業的比重也越來越大。 

  與此同時,伴隨著國家對綠色建筑的重視以及新型城鎮建設的推廣,涂料的需求量也與日俱增。2012年國家保障房建設繼續開展以及國家對工業等基礎建設的重視,防腐涂料在石油工業、重型機械、城市基礎設施和管道建設領域得到廣泛應用,2010年產量約65萬噸,2011年達到了接近80萬噸,增長速度超過20%。 

  2012年中國涂料產量達到1271.875萬噸,繼續保持全球涂料最大生產國的地位,但有關專家人士表示,希望中國可以盡快從涂料大國走向涂料強國,不要僅僅停留在產量的增加,更多的是產品質量以及品牌知名度的提升。 

通過近幾年的發展,產生了一些如東鵬、諾貝爾、馬可波羅、金舵、蒙娜麗莎等國產名牌產品。同時,部分意大利、西班牙進口瓷磚品牌,如:蜜蜂、蜘蛛、雅素麗、范思哲、埃米等,垂涎中國市場的巨大蛋糕,以三高定位,紛紛進入中國高端市場。國內瓷磚市場形成了高、中、低三個檔次的市場格局。 

  盡管瓷磚的購買形態偏重于理性,但高檔瓷磚的使用情景卻是極感性的。所以必需為產品命并使其名稱符合領引潮流、高品位、藝術化、品質卓越、尊貴、價值感的國際化品牌內涵。 

  建筑陶瓷行情分析 外墻磚一路飄紅

  和其他行業相比,中國的建筑瓷磚市場品牌林立,市場集中度極低,沒有一個品牌的絕對市場份額超過5%,這和家電、汽車、快速消費品等行業市場份額高度集中于少數幾個領導品牌形成鮮明對比,反映建材行業整體營銷水平偏低,企業普遍缺乏經濟規模,缺少能引領左右市場的強勢企業與領導品牌。也表明建筑陶瓷市場還沒有形成穩定的市場格局,市場的變數還很大。

  一方面,意大利、西班牙進口瓷磚品牌,如:蜜蜂、蜘蛛、雅素麗、范思哲、埃米等占據高價位、高利潤的高端市場,他們在努力堅守高端市場的同時,也開始開拓中端市場。另一方面,東鵬、諾貝爾、馬可波羅、金舵、斯米克、蒙娜麗莎等等國產品牌,在國內中檔市場占有相當大的份額,同時,東鵬、諾貝爾、馬可波羅等積極開發高端產品,沖擊高端市場,挑戰進口洋品牌。

  高檔瓷磚消費者的特殊性決定了整合營銷理論在高檔瓷磚營銷中的主導地位,高檔瓷磚要在產品品質和創新上充分體現顧客的需求,強調滿足顧客需求的成本甚于商品價格本身,給目標顧客帶來方便是高檔瓷磚營銷渠道建立的指針,而與顧客有效溝通才能達到促銷的最佳效果。

  1、價格策略

  (1)價格定位:高

  (2)定價策略

  針對形象產品和利潤產品采用快速撇脂法策略定價,針對銷量產品和促銷產品采用競爭對手定價法策略定價。

  (3)價格體系

  制定全國統一區域總經銷價、分銷價、終端零售價、首次工程報價和實際工程報價,每一個級別都有價差,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應嚴格執行。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岗巴县| 威宁| 禄丰县| 龙州县| 黔江区| 蓬溪县| 张北县| 双江| 买车| 大城县| 获嘉县| 浮梁县| 洪泽县| 庆元县| 阿城市| 通化县| 阿勒泰市| 张家川| 沛县| 绍兴县| 蚌埠市| 忻州市| 翁牛特旗| 宜黄县| 大埔区| 马尔康县| 桂平市| 龙门县| 梅河口市| 都昌县| 顺平县| 木兰县| 桐乡市| 南京市| 全椒县| 班戈县| 盐城市| 枣阳市| 高青县| 沙湾县| 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