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重點行業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再次給水泥行業的并購重組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受產能過剩、能源環境等問題的影響,自2008年以來,兼并重組的大戲一直在水泥行業上演。
水泥業的區域并購熱潮在整個2012年,不下20起。隨著行業態勢依舊不景氣,中小型水泥企業的日子愈發艱難,有實力的上市公司紛紛選擇“乘虛而入”,完善區域割據的布局整合。這一態勢在2012年四季度,正式步入高潮。目前,中國建材、海螺水泥和臺泥正在西部地區進行并購整合。而亞泰集團、華新水泥亦在各自的地盤進行大規模的并購活動。
政策推動區域重組
在工信部剛剛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重點行業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中,要求到2015年,前10家水泥企業產業集中度達到35%,形成3~4家熟料產能1億噸以上,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強的建材企業集團。
《意見》剛公布,華新水泥就率先出拳,以總計5.19億元的價格,收購了湖北華祥水泥有限公司及其關聯方——湖北華祥水泥鄂州有限公司——各70%的股權。根據不完全統計,從2012年初中國建材的母公司收購川煤水泥和攀煤水泥起,僅一年多的時間,水泥行業內的收購整合類案例就高達23起。
2009年曾被稱為水泥行業的兼并重組年,今年,《意見》的發布無疑給水泥行業的下一步并購重組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業外人士表示,根據國內其他行業的發展情況來看,此次兼并重組是否意味著水泥行業寡頭時代的來臨呢?
據分析,水泥行業與其他行業不同,其準入門檻較低,并且有一個很典型的銷售半徑。一般來看,水泥的銷售輻射在周邊200公里左右,超過這個半徑,其運輸成本等的增加將使其銷售優勢大幅削弱。因此,目前更多的應該是多范圍、多格局并存的局面。
實際上,地區寡頭早已形成,如在安徽,海螺水泥是龍頭,河北則是冀東水泥,新疆主要是天山股份。受全國經濟發展結構的制約,國內水泥行業寡頭時代的來臨還需要一段時間。
目前,我國亟待整合區域主要是西南、華北、和西北地區,這三個區域市場集中度相對較低,水泥價格亦處在全國較低水平,未來隨著市場集中度的提升,有望帶來行業盈利能力的改善。但是,由于市場整合通常需要1~2年時間,之后的協同工作也需要逐步推進,因此,我們認為,此項指導意見出臺有望長期利好西北、華北、西南地區水泥企業。
對于未來水泥行業的發展,業內人士表示,近兩年,水泥企業業績下降較快,但企業經過去庫存之后,今年3月即將迎來銷售旺季。此外,隨著固定投資的增長,2013年水泥行業將穩步發展。
水泥企業淡季忙并購
進入2012年以來,水泥行業基本延續了2011年的整體不景氣態勢,小型的水泥企業紛紛破產倒閉,有并購價值的中型企業也忙著找上家接手。盡管2012年10月后,水泥價格有所回升,但市場需求面沒有明顯變化,價格回升的力度并不堅挺。而在行業淡季中,水泥行業的兼并整合進程卻愈演愈烈,2012年四季度以來水泥行業已發生七起并購行為。
地處吉林的亞泰集團斥資11.81億元收購遼寧四家水泥公司的股權,從而使其得以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全面布局。亞泰集團日前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子公司建材投資公司收購遼寧三家水泥企業股權案獲全票通過。
據了解,吉林亞泰集團建材投資有限公司通過摘牌方式,收購沈煤集團持有的遼寧中北水泥80%股權、遼寧交通水泥50%股權和沈煤集團黑牛溝采石公司100%股權,以及遼寧能源公司持有的遼寧交通水泥30%股權,總收購價為11.8億元。
近三年來,亞泰集團在東北地區并購頻繁。2010年底公司收購遼寧鐵嶺鐵新水泥,打響了進入遼寧水泥市場的第一槍。但本次收購完成后,除進一步提升了遼寧市場份額外,還獲得上游石灰石資源,占據成本和區位優勢,完成了東北地區水泥業的布局。
幾乎與亞泰水泥在東北水泥市場稱王的同一時間,華新水泥亦在其大本營湖北進行了大規模并購。華新水泥的目標是距其老家黃石僅相距不到20公里的華祥水泥。
盡管華新水泥在四川等地也展開了一些收購,但公司近兩年的收購活動仍主要集中在湖北,公司先后完成了對湖北三源水泥、房縣鉆石水泥、湖北金龍水泥的收編,并曾嘗試收編京蘭水泥。根據華新水泥制定的中長期戰略目標,要將在湖北市場的占有率提高到40%~50%,而目前尚只有23%左右。
東部重組熱潮或升溫
當前,產能過剩、能源環境等潛在風險成為行業健康發展的絆腳石。
中國水泥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孔祥忠日前表示,兼并重組的背景是行業遇到了發展瓶頸,而產能過剩是最大的瓶頸。截至去年底,我國水泥產量占全世界總量的60%,按人均消費計算,超過任何國家在最高速發展時的人均水泥用量。
但由于我國各地區城鎮化進程不同,因此水泥行業的此次兼并重組也有一定的側重,業內人士認為東部地區水泥行業的整合力度較大。
業內人士分析,從全國范圍來看,深圳、上海、北京等地經濟較發達,城鎮化率較高,所以對水泥的需求量較少。同時,水泥產業鏈的發展相對完善,因此,整個行業的發展遇到了瓶頸。從人力等方面看,水泥企業需要外延性的擴張。
而西部地區水泥行業在汶川災后重建的帶動下,得到了較快發展。但目前,西部城鎮化率低,國家不斷出臺相關政策引導城鎮化發展。受此影響,未來10年,水泥等基建材料需求量的增大將主要靠中西部地區的帶動。同時,該地區水泥行業的競爭格局還不太明顯,很多企業并沒有太大的并購壓力,還有很大的生存空間。
各大企業版圖初現
從2012年年初中國建材母公司收購川煤水泥及攀煤水泥開始,到最近華新水泥對華祥水泥的收編,一年多來水泥行業內的收購整合類案例多達20起以上,2012年四季度至今的,多達七起。
除了亞泰集團雄霸東北,華新水泥割據鄂東外,在此之前的還有:華潤水泥收購海南五指山大江南水泥100%股權,西南水泥1.4億購貴州中誠水泥60%股權、交通水泥80%股權以及黑牛溝采石100%股權,合計價格11.8億元;新疆的青松建化擬收購南崗集團子公司51%股權;中國建材斥資20億元兼并重慶最大水泥民營企業科華集團。
水泥股龍頭海螺水泥則選擇跨省出擊,在青松建化定向增發中,海螺水泥約定斥資468.95萬元,將其及一致行動人對青松建化的持股比例一舉提升至19.99%。
該人士認為,因日前由工信部、發改委、國資委等部委推進的九大并購重組行業包括水泥行業,同時因2012年四季度水泥行業的回暖程度低于市場預期,如今再次進入行業淡季,中小水泥企業目前壓力有增無減,為行業整合提供了絕佳的機會。故此,2012年四季度以來的水泥業區域并購熱潮將在2013年進一步涌現。
水泥業的區域并購熱潮在整個2012年,不下20起。隨著行業態勢依舊不景氣,中小型水泥企業的日子愈發艱難,有實力的上市公司紛紛選擇“乘虛而入”,完善區域割據的布局整合。這一態勢在2012年四季度,正式步入高潮。目前,中國建材、海螺水泥和臺泥正在西部地區進行并購整合。而亞泰集團、華新水泥亦在各自的地盤進行大規模的并購活動。
政策推動區域重組
在工信部剛剛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重點行業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中,要求到2015年,前10家水泥企業產業集中度達到35%,形成3~4家熟料產能1億噸以上,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強的建材企業集團。
《意見》剛公布,華新水泥就率先出拳,以總計5.19億元的價格,收購了湖北華祥水泥有限公司及其關聯方——湖北華祥水泥鄂州有限公司——各70%的股權。根據不完全統計,從2012年初中國建材的母公司收購川煤水泥和攀煤水泥起,僅一年多的時間,水泥行業內的收購整合類案例就高達23起。
2009年曾被稱為水泥行業的兼并重組年,今年,《意見》的發布無疑給水泥行業的下一步并購重組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業外人士表示,根據國內其他行業的發展情況來看,此次兼并重組是否意味著水泥行業寡頭時代的來臨呢?
據分析,水泥行業與其他行業不同,其準入門檻較低,并且有一個很典型的銷售半徑。一般來看,水泥的銷售輻射在周邊200公里左右,超過這個半徑,其運輸成本等的增加將使其銷售優勢大幅削弱。因此,目前更多的應該是多范圍、多格局并存的局面。
實際上,地區寡頭早已形成,如在安徽,海螺水泥是龍頭,河北則是冀東水泥,新疆主要是天山股份。受全國經濟發展結構的制約,國內水泥行業寡頭時代的來臨還需要一段時間。
目前,我國亟待整合區域主要是西南、華北、和西北地區,這三個區域市場集中度相對較低,水泥價格亦處在全國較低水平,未來隨著市場集中度的提升,有望帶來行業盈利能力的改善。但是,由于市場整合通常需要1~2年時間,之后的協同工作也需要逐步推進,因此,我們認為,此項指導意見出臺有望長期利好西北、華北、西南地區水泥企業。
對于未來水泥行業的發展,業內人士表示,近兩年,水泥企業業績下降較快,但企業經過去庫存之后,今年3月即將迎來銷售旺季。此外,隨著固定投資的增長,2013年水泥行業將穩步發展。
水泥企業淡季忙并購
進入2012年以來,水泥行業基本延續了2011年的整體不景氣態勢,小型的水泥企業紛紛破產倒閉,有并購價值的中型企業也忙著找上家接手。盡管2012年10月后,水泥價格有所回升,但市場需求面沒有明顯變化,價格回升的力度并不堅挺。而在行業淡季中,水泥行業的兼并整合進程卻愈演愈烈,2012年四季度以來水泥行業已發生七起并購行為。
地處吉林的亞泰集團斥資11.81億元收購遼寧四家水泥公司的股權,從而使其得以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全面布局。亞泰集團日前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子公司建材投資公司收購遼寧三家水泥企業股權案獲全票通過。
據了解,吉林亞泰集團建材投資有限公司通過摘牌方式,收購沈煤集團持有的遼寧中北水泥80%股權、遼寧交通水泥50%股權和沈煤集團黑牛溝采石公司100%股權,以及遼寧能源公司持有的遼寧交通水泥30%股權,總收購價為11.8億元。
近三年來,亞泰集團在東北地區并購頻繁。2010年底公司收購遼寧鐵嶺鐵新水泥,打響了進入遼寧水泥市場的第一槍。但本次收購完成后,除進一步提升了遼寧市場份額外,還獲得上游石灰石資源,占據成本和區位優勢,完成了東北地區水泥業的布局。
幾乎與亞泰水泥在東北水泥市場稱王的同一時間,華新水泥亦在其大本營湖北進行了大規模并購。華新水泥的目標是距其老家黃石僅相距不到20公里的華祥水泥。
盡管華新水泥在四川等地也展開了一些收購,但公司近兩年的收購活動仍主要集中在湖北,公司先后完成了對湖北三源水泥、房縣鉆石水泥、湖北金龍水泥的收編,并曾嘗試收編京蘭水泥。根據華新水泥制定的中長期戰略目標,要將在湖北市場的占有率提高到40%~50%,而目前尚只有23%左右。
東部重組熱潮或升溫
當前,產能過剩、能源環境等潛在風險成為行業健康發展的絆腳石。
中國水泥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孔祥忠日前表示,兼并重組的背景是行業遇到了發展瓶頸,而產能過剩是最大的瓶頸。截至去年底,我國水泥產量占全世界總量的60%,按人均消費計算,超過任何國家在最高速發展時的人均水泥用量。
但由于我國各地區城鎮化進程不同,因此水泥行業的此次兼并重組也有一定的側重,業內人士認為東部地區水泥行業的整合力度較大。
業內人士分析,從全國范圍來看,深圳、上海、北京等地經濟較發達,城鎮化率較高,所以對水泥的需求量較少。同時,水泥產業鏈的發展相對完善,因此,整個行業的發展遇到了瓶頸。從人力等方面看,水泥企業需要外延性的擴張。
而西部地區水泥行業在汶川災后重建的帶動下,得到了較快發展。但目前,西部城鎮化率低,國家不斷出臺相關政策引導城鎮化發展。受此影響,未來10年,水泥等基建材料需求量的增大將主要靠中西部地區的帶動。同時,該地區水泥行業的競爭格局還不太明顯,很多企業并沒有太大的并購壓力,還有很大的生存空間。
各大企業版圖初現
從2012年年初中國建材母公司收購川煤水泥及攀煤水泥開始,到最近華新水泥對華祥水泥的收編,一年多來水泥行業內的收購整合類案例多達20起以上,2012年四季度至今的,多達七起。
除了亞泰集團雄霸東北,華新水泥割據鄂東外,在此之前的還有:華潤水泥收購海南五指山大江南水泥100%股權,西南水泥1.4億購貴州中誠水泥60%股權、交通水泥80%股權以及黑牛溝采石100%股權,合計價格11.8億元;新疆的青松建化擬收購南崗集團子公司51%股權;中國建材斥資20億元兼并重慶最大水泥民營企業科華集團。
水泥股龍頭海螺水泥則選擇跨省出擊,在青松建化定向增發中,海螺水泥約定斥資468.95萬元,將其及一致行動人對青松建化的持股比例一舉提升至19.99%。
該人士認為,因日前由工信部、發改委、國資委等部委推進的九大并購重組行業包括水泥行業,同時因2012年四季度水泥行業的回暖程度低于市場預期,如今再次進入行業淡季,中小水泥企業目前壓力有增無減,為行業整合提供了絕佳的機會。故此,2012年四季度以來的水泥業區域并購熱潮將在2013年進一步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