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江蘇省政府一號文件出臺7方面20條舉措推進城鎮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2-04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新華日報
核心提示:江蘇省政府一號文件出臺7方面20條舉措推進城鎮化
  以蘇南鄉鎮工業驅動小城鎮快速發展,以開發區建設和外向型經濟驅動大中城市加快發展,以城鄉發展一體化為引領全面提升城鄉建設水平,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我省城鎮化和城鄉發展走過的一條清晰的路徑。

  黨的十八大明確把推進城鎮化作為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點之一,并要求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促進城鄉共同繁榮。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貫徹落實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和省“兩會”要求,江蘇在推進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方面有哪些新的考量和舉措,省政府日前出臺《關于扎實推進城鎮化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意見》,提出七個方面20條舉措,并作為今年一號文件下發。

  解決“城市病”,讓不同規模城市協調發展

  說到城市群和中心城市,在人們的體驗中,既有繁華的商業中心,高雅的文化場館,也有道路擁堵、看病擁擠、環境壓力大等等“不良印象”。隨著大量人口持續向城市集聚,現代“城市病”也或多或少地出現了。

  怎樣破解這些難題?《意見》提出,把扎實推進城鎮化擺在突出位置,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體系。通過規劃的引領,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城市群科學布局、合理分工、集約發展。

  按照《意見》,舉措之一是提升中心城市綜合功能。從目前看,有的大城市雖然是中心城市,但還缺乏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影響力。圍繞我省三大都市圈建設,蘇南的目標是,加快南京都市圈和寧鎮揚同城化建設,提高蘇錫常都市圈聯動發展水平,加強與上海的產業和空間資源互補,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核心地帶。蘇中是深化沿江開發,加快沿江城市建設步伐,強化中心城市功能,實施江海聯動、跨江發展。蘇北要加快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實施沿海開發戰略,促進沿海城鎮軸和沿東隴海城鎮軸集聚發展,提升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綜合功能。而在城市內部,則要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增強輻射帶動力,加快交通、水利、環保、教育、衛生、文體等公共事業發展,提升服務功能。

  舉措之二是優化城鄉空間結構。對蘇南地區城市提出加強城市用地增量管理,鼓勵城市轉型升級和內涵發展,而不是走“攤大餅”式的發展模式。蘇中蘇北城市提出集約用地,城市新區和開發區強調“緊湊建設”。城市既有建成區要在改善人居環境質量基礎上,綜合高效利用城市空間,促進城市空間從地上到地下、從平面到立體的“轉型”。

  舉措之三是推進小城鎮差別化發展。小城鎮集聚功能不強,是我省城鎮化中的一個薄弱點,而這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人口過多涌向大城市。為此,《意見》提出,城市帶(軸)和都市圈地區的重點中心鎮,

  目標是加快發展成為建成區集聚10萬人以上的現代新型小城市。專家認為,增強集聚功能,可以提高小城鎮對農村人口的吸引力,吸納農業人口就近、就地城鎮化,有效帶動周邊農村地區發展。

  城鄉一體化,讓農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我省提出城鄉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就業社保、社會管理等“六個一體化”。而與農民息息相關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在《意見》中有諸多著墨之處。

  比如,推動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實施農村飲水健康工程,努力實現城鄉供水同水源、同管網、同水質、同服務,2015年,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全面達標,城鄉統籌區域供水鄉鎮覆蓋率提高到85%。同步配套污水收集管網,2015年,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達90%以上,鎮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運率達80%以上。圍繞村莊衛生、河塘清潔、垃圾收運、飲用水安全、畜禽糞便處理等方面,都要建立長效制度。一句話,讓居住在農村的人感受“美麗鄉村”。

  比如,健全城鄉一體公共服務體系。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從公共資源配置上就要體現均衡,讓大量農村人口享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怎樣進一步縮小各類教育發展的城鄉、校際和區域差距,如何解決外省到江蘇和省內異地務工就業人員隨遷子女升學問題,合理規劃布局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等等,在《意見》中均有體現。

  又如,完善覆蓋城鄉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除了提出城市要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等舉措外,特別提出農村要圍繞發展鎮村公交實施公路提檔改善,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明確到2015年,全省50%的鄉鎮開通鎮村公交,其中,蘇錫常地區全覆蓋,寧鎮揚泰通地區達60%以上,蘇北地區達35%以上,促進農民便利出行。

  深化戶籍改革,讓農業轉移人口變市民

  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經有超過2.5億的農民工,并且每年還以1000萬以上的速度增加。農民工既離城市很近,又離城市很遠,根本原因在于戶籍的瓶頸,使他們無法真正融入城市,在教育、醫療、住房、社保等方面,無法享受與城市人同等的福利。

  以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為重點,《意見》提出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統籌考慮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根據大中小城市不同情況,穩妥有序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努力讓流動人口安居樂業、各得其所。

  比如,在小城市和小城鎮,只要有合法穩定職業和合法穩定住所,應“進一步”放開落戶限制;在大城市和中等城市,要盡快推開居住證制度,建立完善以就業年限、居住年限和城鎮社會保險參加年限為基準的積分制落戶政策;在特大城市,要在推進居住證制度的同時,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合理劃分城市功能等措施,合理控制人口總規模,確保城市人口總數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

  《意見》還提出,研究制定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住有所居相關政策,完善外來務工人員住房保障政策,加強城鄉各項養老保險制度、醫療保險制度的整合和銜接。所有這些,都是為了實現在城鄉發展一體化進程中,讓農民更多更公平地享受發展成果。

  此外,《意見》還就打造生態宜居環境、提升城鄉品質,完善城鎮化工作推進機制等提出了要求和相應舉措。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科尔| 汉沽区| 瑞安市| 泽州县| 兴仁县| 孙吴县| 临夏县| 西青区| 如皋市| 玛曲县| 松桃| 普陀区| 昌乐县| 潞城市| 五大连池市| 甘孜| 海原县| 化隆| 宜兰县| 景洪市| 湘阴县| 凭祥市| 忻城县| 巴里| 嫩江县| 白水县| 宜城市| 临城县| 儋州市| 门源| 苏州市| 万州区| 静安区| 高要市| 温宿县| 启东市| 郑州市| 云龙县| 武乡县| 雅江县| 临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