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材料實際服役年限常常遠低于設計年限。近日,由東南大學牽頭9所高校、5家企業共同組建的“先進土木工程材料協同創新中心”在東南大學揭牌。據悉,該中心將致力于綠色、節能、長壽命、智能化土木工程材料的研究。
據了解,土木工程材料是基礎工程建設所必需的物質基礎,但我國土木工程材料在生產過程中存在著能量消耗過大、使用過程中過早失效等現象。
相關數據表明,2011年,我國混凝土產量超過100億噸,是除水外使用量最大的材料之一;水泥和鋼鐵產量分別高達20.6億噸和6.9億噸,占世界產量的60%以上。還有,混凝土結構工程存在過早失效和提前退出服役等問題,比如設計年限100年,但實際使用年限只有70年,我國每年因鋼筋混凝土結構過早失效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達到1000億元。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繆昌文表示,“先進土木工程材料協同創新中心”的成立就是為了減少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雖然建筑業是最大的資源消耗型行業,但是它同時具有大量消納和利用各種廢棄物的潛能,是建筑垃圾和工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最重要領域。”
據介紹,該中心將圍繞土木工程材料的綠色化,聯合國內外土木工程材料領域研發和生產的核心創新力量,將綠色、節能、長壽命、智能化土木工程材料的關鍵共性技術作為中心的主攻方向。
據悉,預計中心經過4—8年運行,有望使行業內單位產值碳排放量減少30%,能耗降低20%,協同容納安全處置全國固體廢棄物達50%,混凝土結構的壽命延長30年。
據了解,土木工程材料是基礎工程建設所必需的物質基礎,但我國土木工程材料在生產過程中存在著能量消耗過大、使用過程中過早失效等現象。
相關數據表明,2011年,我國混凝土產量超過100億噸,是除水外使用量最大的材料之一;水泥和鋼鐵產量分別高達20.6億噸和6.9億噸,占世界產量的60%以上。還有,混凝土結構工程存在過早失效和提前退出服役等問題,比如設計年限100年,但實際使用年限只有70年,我國每年因鋼筋混凝土結構過早失效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達到1000億元。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繆昌文表示,“先進土木工程材料協同創新中心”的成立就是為了減少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雖然建筑業是最大的資源消耗型行業,但是它同時具有大量消納和利用各種廢棄物的潛能,是建筑垃圾和工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最重要領域。”
據介紹,該中心將圍繞土木工程材料的綠色化,聯合國內外土木工程材料領域研發和生產的核心創新力量,將綠色、節能、長壽命、智能化土木工程材料的關鍵共性技術作為中心的主攻方向。
據悉,預計中心經過4—8年運行,有望使行業內單位產值碳排放量減少30%,能耗降低20%,協同容納安全處置全國固體廢棄物達50%,混凝土結構的壽命延長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