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央企并購案例明顯增加。此前央企發展過程中,并購重組偏重于做大規模,盲目擴張使得央企負擔越來越重,外延式的發展模式已經不為國資委認可。據悉,今年下半年國資委將加大央企整合資源的力度,提高協同效應和資源配置效率。
與國資委要求央企過“緊日子”、杜絕“拼規模”不同,記者日前梳理信息發現,多家央企以及上市公司陸續發起并購或參股其他上市公司,不過,在國資委主張央企做強主業的背景下,央企本輪并購著重于主業投資和價值鏈投資,央企以并購、參股方式延伸產業價值鏈的趨勢漸顯。
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專家委員會金思宇教授告訴記者,在國資委要求央企降本增效、向管理要效益的背景下,央企以及上市公司并購主要是從其發展戰略考慮出發,同時是對其產業鏈的延伸,而不是盲目的投資。
國資委研究中心企業研究部部長王志鋼認為,今年國資委力推央企內部以及企業與企業之間的資源整合,而探索推動相近業務板塊之間聯合重組是這一理念的延續。
央企并購潮再現
公開資料顯示,近期央企并購案例明顯增加。
金馬集團16日公告,8月15日,國家電網與神華集團簽訂《股權轉讓協議》,神華集團將受讓國家電網持有的國網能源100%股權。由于國網能源直接和間接持有金馬集團79.04%的股份,為公司控股股東,因此本次神華集團受讓股權構成對金馬集團的間接收購,其將向證監會申請豁免要約收購義務。
此舉可謂一舉兩得。一方面,神華集團不僅可以得到國家電網的優質煤電資源,豐富企業上下游產業鏈,另一方面,國家電網可以獲得可觀的資金,用于投資業務。
同樣作為央企巨頭,中國鋁業雖然上半年虧損,但是依然不改通過投資并購延伸產業鏈條的決心。
日前,中國鋁業與中銀投資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同意收購中銀投資所持寧夏發電23.42%的股權。
不僅如此,今年至今,中國移動、中國黃金集團、中國恒天集團等多家央企,均通過并購、參股等途徑,延伸產業鏈條。
一位央企內部人士告訴記者,該企業自金融危機至今,已經開展了數次并購重組,主要是考慮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并購重組,延伸企業上下游,加強企業自身價值;二是通過并購重組,彌補技術等方面的短板。
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許保利則認為,當前歐債危機中也存在著機會,無論是民營企業還是中央企業都有機會借機抄底,尋求最合適的并購機會。
“并購重組主要是發揮了協同效應,進一步整合了集團內部資源,做強了公司主業。”上述人士指出,從并購重組效果來看還是比較理想。
金思宇認為,目前央企以及上市公司展開并購,一方面主要考慮時機、價格、資金是否合適,另一方面還是主要從企業產業鏈或價值發展角度出發,而不是為了單獨追求并購,擴大企業規模。
內涵式發展成主線
雖然央企不缺錢,但是央企利潤自去年下半年下滑的趨勢至今未能改觀。
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前7月國有企業利潤延續下滑趨勢。昨日,財政部發布數據顯示,國有企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2萬億元,同比下降13.2%,其中,7月比6月環比下降11.6%。前7月,中央企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8236.7億元,同比下降10.7%,7月比6月環比增長8.9%。
金思宇認為,雖然央企營收在增加,但是利潤還是呈現下滑趨勢。此前預期央企效益第三季度會企穩反彈,但是目前來看,第四季度有望“溫和”的回升,主要是隨著宏觀環境的改觀、央企諸多項目效益的凸顯,以及央企年底賬款的回收。
正因如此,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自去年以來,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央企要降本增效、向管理要效益。為此,國資委也啟動了為期2年的中央企業全面開展管理提升活動。
除了向管理要效益外,加強央企投資管理,也成為國資委重點關注的方向之一。去年起,國資委連續發布了《中央企業境外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中央企業境外國有產權管理暫行辦法》、《中央企業境外投資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等多個文件,以規范和促進央企海外投資。
上述央企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其實換一角度來看,央企并購重組也是管理提升的一部分,企業不僅可以資源整合,發展協同效應,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企業成本。
業內人士認為,此前央企發展過程中,并購重組偏重于做大規模,盲目擴張使得央企負擔越來越重,外延式的發展模式已經不為國資委認可,國資委越發強調央企需內部資源整合,做強做優、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據悉,今年下半年國資委將加大央企整合資源的力度,提高協同效應和資源配置效率。
與國資委要求央企過“緊日子”、杜絕“拼規模”不同,記者日前梳理信息發現,多家央企以及上市公司陸續發起并購或參股其他上市公司,不過,在國資委主張央企做強主業的背景下,央企本輪并購著重于主業投資和價值鏈投資,央企以并購、參股方式延伸產業價值鏈的趨勢漸顯。
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專家委員會金思宇教授告訴記者,在國資委要求央企降本增效、向管理要效益的背景下,央企以及上市公司并購主要是從其發展戰略考慮出發,同時是對其產業鏈的延伸,而不是盲目的投資。
國資委研究中心企業研究部部長王志鋼認為,今年國資委力推央企內部以及企業與企業之間的資源整合,而探索推動相近業務板塊之間聯合重組是這一理念的延續。
央企并購潮再現
公開資料顯示,近期央企并購案例明顯增加。
金馬集團16日公告,8月15日,國家電網與神華集團簽訂《股權轉讓協議》,神華集團將受讓國家電網持有的國網能源100%股權。由于國網能源直接和間接持有金馬集團79.04%的股份,為公司控股股東,因此本次神華集團受讓股權構成對金馬集團的間接收購,其將向證監會申請豁免要約收購義務。
此舉可謂一舉兩得。一方面,神華集團不僅可以得到國家電網的優質煤電資源,豐富企業上下游產業鏈,另一方面,國家電網可以獲得可觀的資金,用于投資業務。
同樣作為央企巨頭,中國鋁業雖然上半年虧損,但是依然不改通過投資并購延伸產業鏈條的決心。
日前,中國鋁業與中銀投資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同意收購中銀投資所持寧夏發電23.42%的股權。
不僅如此,今年至今,中國移動、中國黃金集團、中國恒天集團等多家央企,均通過并購、參股等途徑,延伸產業鏈條。
一位央企內部人士告訴記者,該企業自金融危機至今,已經開展了數次并購重組,主要是考慮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并購重組,延伸企業上下游,加強企業自身價值;二是通過并購重組,彌補技術等方面的短板。
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許保利則認為,當前歐債危機中也存在著機會,無論是民營企業還是中央企業都有機會借機抄底,尋求最合適的并購機會。
“并購重組主要是發揮了協同效應,進一步整合了集團內部資源,做強了公司主業。”上述人士指出,從并購重組效果來看還是比較理想。
金思宇認為,目前央企以及上市公司展開并購,一方面主要考慮時機、價格、資金是否合適,另一方面還是主要從企業產業鏈或價值發展角度出發,而不是為了單獨追求并購,擴大企業規模。
內涵式發展成主線
雖然央企不缺錢,但是央企利潤自去年下半年下滑的趨勢至今未能改觀。
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前7月國有企業利潤延續下滑趨勢。昨日,財政部發布數據顯示,國有企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2萬億元,同比下降13.2%,其中,7月比6月環比下降11.6%。前7月,中央企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8236.7億元,同比下降10.7%,7月比6月環比增長8.9%。
金思宇認為,雖然央企營收在增加,但是利潤還是呈現下滑趨勢。此前預期央企效益第三季度會企穩反彈,但是目前來看,第四季度有望“溫和”的回升,主要是隨著宏觀環境的改觀、央企諸多項目效益的凸顯,以及央企年底賬款的回收。
正因如此,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自去年以來,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央企要降本增效、向管理要效益。為此,國資委也啟動了為期2年的中央企業全面開展管理提升活動。
除了向管理要效益外,加強央企投資管理,也成為國資委重點關注的方向之一。去年起,國資委連續發布了《中央企業境外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中央企業境外國有產權管理暫行辦法》、《中央企業境外投資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等多個文件,以規范和促進央企海外投資。
上述央企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其實換一角度來看,央企并購重組也是管理提升的一部分,企業不僅可以資源整合,發展協同效應,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企業成本。
業內人士認為,此前央企發展過程中,并購重組偏重于做大規模,盲目擴張使得央企負擔越來越重,外延式的發展模式已經不為國資委認可,國資委越發強調央企需內部資源整合,做強做優、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據悉,今年下半年國資委將加大央企整合資源的力度,提高協同效應和資源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