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行業可謂是多年來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開發熱潮的核心部分,投機者一直無所畏懼地參與到這個行業中。
舉例來說,全球任何一個建筑工地都很常見的小型混凝土攪拌機,在中國很少歸某家企業所有。實際上,據一位中國專家稱,近些年來非常普遍的一種現象是:普通中國家庭出手賒購一臺攪拌機,然后將其出租給任何一個愿付租金的人——長期以來,這種小生意給這些家庭帶來的收益一直高于任何一種銀行存款。
但更令人擔心的是,有跡象顯示,混凝土行業的產業規模正在催生一個該行業自身的融資泡沫。
一些人擔心,逐漸成長為中國及其他國家混凝土機械行業主導者的中聯重科(Zoomlion),正處于一個復雜且不斷擴大的影子金融網絡的核心。這個網絡涉及由銀行、機械制造商和混凝土生產商發起的信貸創造。
由于投資者對中聯重科過度依賴供應商融資來實現銷售收入感到擔憂,該公司成為香港股市被做空力度最大的一支股票。對沖基金認定,建筑機械制造商的快速增長最終將在痛苦中終結。
Data Explorers的數據顯示,在中聯重科價值147億港元的港股股票中,有逾20%處于出借狀態(這部分價值約30億港元,合3.86億美元)。這令該股成為香港股市中被借出最多的一支股票,這項“頭銜”它已持有數月之久。
中聯重科表示,供應商融資是卡特彼勒(Caterpillar)及該行業其他很多公司使用的一種國際商業模式。中聯重科還表示,該公司建立了風險控制體系,其融資計劃清晰地列在年報中,這與其他一些利用不清不楚的下屬公司的中國企業明顯不同。
但一些人擔心的是,中聯重科混凝土攪拌機買家背負的債務正在翻番,因為他們把新機器當作抵押品去獲取更多貸款。混凝土攪拌企業然后又將自己的預拌混凝土賒銷給資金緊張的房地產開發商。
杰富瑞(Jefferies)駐香港的分析師曾在今年4月到江蘇省考察混凝土市場。這些分析師估計,中聯重科今年一季度售出的混凝土機械中,有一半以上甚至根本未投入使用。買家們儲備這些機器,唯一的目的是希望它們能帶來現金,以使自己能夠支付工人工資、電費和購買原材料。
杰富瑞的Julian Bu表示:“為了獲得更多貸款,他們往往會購買數量遠超自身需求的機器。據說,一位買家最初想買兩臺,結果卻買了八臺。”
中國政府一直在努力給房地產業降溫,推動經濟實現再平衡。它指示銀行減少對房地產業的放貸,這導致越來越多的開發商破產。
盡管如此,中聯重科及其主要競爭對手三一重工(Sany Heavy Industry)的混凝土機械銷售額依然保持強勁增長,卡特彼勒等國際競爭對手的銷售額下滑并未對它們產生絲毫影響。人們認為,三一重工在融資方面不那么激進。
2007年到2011年,中聯重科的銷售額增長逾5倍。該公司今年的銷售額繼續增長,一季度銷售額同比增長8%。
相比之下,卡特彼勒在一季度表示,它高估了中國對建筑設備的需求,預計今年在華銷售額將出現下降,而此前該公司預計在華銷售額將增長5%至10%。
一位對沖基金交易員表示,由于市值約為卡特彼勒的五分之一,因此中聯重科也是一家昂貴的公司,盡管它還不是中國最大的機械制造企業。
英國《金融時報》聯系過的交易員和機構經紀商強調稱,他們并不認為中聯重科或者三一重工存在那種已對其他中國企業造成傷害的治理問題甚至欺詐行為。三一重工計劃今年在香港上市。
一位機構經紀商表示:“我們的分析師依然極度看空中聯重科的股票。不過,歐美基金對這類融資問題的擔憂要比中國投資者強烈得多。”
中國混凝土網對文章中的觀點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文章中談到“近些年來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是:普通中國家庭出手賒購一臺攪拌機,然后將其出租給任何一個愿付租金的人。”這本身就是一種對于混凝土行業的一種誤解,目前我國混凝土機械中最主要以混凝土泵車為主,無論是在銷售量,還是在新品的研發程度上,都獨具一格。混凝土泵車隨著大部分工程的開工,市場投入量和銷售量顯現出一種不同的趨勢。
近年來,隨著混凝土泵送技術的產業化,我國的泵車市場占有率將趕超國外品牌,由以前的10%轉變為90%,從而主導了我國的混凝土泵車市場。其中,三一和中聯的泵車就占據了國內市場的大半份額,成為國產泵車的一線品牌和全球矚目的泵車制造企業。目前,我國混凝土泵車生產企業已達10余家,年總生產能力600輛混凝土泵車國產化的趨勢也在愈加強化。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至2012年5月,全球知名工程機械企業三一重工與中聯重科混凝土泵車銷量分別達3270輛、2791輛,從今年3月開始泵車數量較年初有較大的增長,均呈現上漲趨勢。其中,中聯重科混凝土泵車增速較為明顯,5月份與2011年同期相比增長100%;由此可見,中聯重科作為全球工程機械裝備制造領軍企業,混凝土機械才是該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也是該企業做大做強的最佳途徑。
舉例來說,全球任何一個建筑工地都很常見的小型混凝土攪拌機,在中國很少歸某家企業所有。實際上,據一位中國專家稱,近些年來非常普遍的一種現象是:普通中國家庭出手賒購一臺攪拌機,然后將其出租給任何一個愿付租金的人——長期以來,這種小生意給這些家庭帶來的收益一直高于任何一種銀行存款。
但更令人擔心的是,有跡象顯示,混凝土行業的產業規模正在催生一個該行業自身的融資泡沫。
一些人擔心,逐漸成長為中國及其他國家混凝土機械行業主導者的中聯重科(Zoomlion),正處于一個復雜且不斷擴大的影子金融網絡的核心。這個網絡涉及由銀行、機械制造商和混凝土生產商發起的信貸創造。
由于投資者對中聯重科過度依賴供應商融資來實現銷售收入感到擔憂,該公司成為香港股市被做空力度最大的一支股票。對沖基金認定,建筑機械制造商的快速增長最終將在痛苦中終結。
Data Explorers的數據顯示,在中聯重科價值147億港元的港股股票中,有逾20%處于出借狀態(這部分價值約30億港元,合3.86億美元)。這令該股成為香港股市中被借出最多的一支股票,這項“頭銜”它已持有數月之久。
中聯重科表示,供應商融資是卡特彼勒(Caterpillar)及該行業其他很多公司使用的一種國際商業模式。中聯重科還表示,該公司建立了風險控制體系,其融資計劃清晰地列在年報中,這與其他一些利用不清不楚的下屬公司的中國企業明顯不同。
但一些人擔心的是,中聯重科混凝土攪拌機買家背負的債務正在翻番,因為他們把新機器當作抵押品去獲取更多貸款。混凝土攪拌企業然后又將自己的預拌混凝土賒銷給資金緊張的房地產開發商。
杰富瑞(Jefferies)駐香港的分析師曾在今年4月到江蘇省考察混凝土市場。這些分析師估計,中聯重科今年一季度售出的混凝土機械中,有一半以上甚至根本未投入使用。買家們儲備這些機器,唯一的目的是希望它們能帶來現金,以使自己能夠支付工人工資、電費和購買原材料。
杰富瑞的Julian Bu表示:“為了獲得更多貸款,他們往往會購買數量遠超自身需求的機器。據說,一位買家最初想買兩臺,結果卻買了八臺。”
中國政府一直在努力給房地產業降溫,推動經濟實現再平衡。它指示銀行減少對房地產業的放貸,這導致越來越多的開發商破產。
盡管如此,中聯重科及其主要競爭對手三一重工(Sany Heavy Industry)的混凝土機械銷售額依然保持強勁增長,卡特彼勒等國際競爭對手的銷售額下滑并未對它們產生絲毫影響。人們認為,三一重工在融資方面不那么激進。
2007年到2011年,中聯重科的銷售額增長逾5倍。該公司今年的銷售額繼續增長,一季度銷售額同比增長8%。
相比之下,卡特彼勒在一季度表示,它高估了中國對建筑設備的需求,預計今年在華銷售額將出現下降,而此前該公司預計在華銷售額將增長5%至10%。
一位對沖基金交易員表示,由于市值約為卡特彼勒的五分之一,因此中聯重科也是一家昂貴的公司,盡管它還不是中國最大的機械制造企業。
英國《金融時報》聯系過的交易員和機構經紀商強調稱,他們并不認為中聯重科或者三一重工存在那種已對其他中國企業造成傷害的治理問題甚至欺詐行為。三一重工計劃今年在香港上市。
一位機構經紀商表示:“我們的分析師依然極度看空中聯重科的股票。不過,歐美基金對這類融資問題的擔憂要比中國投資者強烈得多。”
中國混凝土網對文章中的觀點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文章中談到“近些年來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是:普通中國家庭出手賒購一臺攪拌機,然后將其出租給任何一個愿付租金的人。”這本身就是一種對于混凝土行業的一種誤解,目前我國混凝土機械中最主要以混凝土泵車為主,無論是在銷售量,還是在新品的研發程度上,都獨具一格。混凝土泵車隨著大部分工程的開工,市場投入量和銷售量顯現出一種不同的趨勢。
近年來,隨著混凝土泵送技術的產業化,我國的泵車市場占有率將趕超國外品牌,由以前的10%轉變為90%,從而主導了我國的混凝土泵車市場。其中,三一和中聯的泵車就占據了國內市場的大半份額,成為國產泵車的一線品牌和全球矚目的泵車制造企業。目前,我國混凝土泵車生產企業已達10余家,年總生產能力600輛混凝土泵車國產化的趨勢也在愈加強化。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至2012年5月,全球知名工程機械企業三一重工與中聯重科混凝土泵車銷量分別達3270輛、2791輛,從今年3月開始泵車數量較年初有較大的增長,均呈現上漲趨勢。其中,中聯重科混凝土泵車增速較為明顯,5月份與2011年同期相比增長100%;由此可見,中聯重科作為全球工程機械裝備制造領軍企業,混凝土機械才是該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也是該企業做大做強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