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散裝水泥工作是現代建筑業文明生產和綠色發展的必然選擇,對于保護環境,節能減排,推動建造方式的改革有著積極的作用。在對以往工作認真分析研究的基礎上,現制定2012年全省發展散裝水泥重點工作思路及工作要點。
一、總體思路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穩中求進。以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契機,以市場為導向,以完善散裝水泥發展政策法規為保障,以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為支持,充分發揮散裝水泥專項資金的經濟杠桿作用,提高散裝水泥技術裝備水平,大力發展散裝水泥,加快發展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為促進小康社會和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實現綠色發展做出貢獻。
二、預期目標
2012年,全省散裝水泥供應量達到500萬噸以上,生產供應預拌混凝土600萬立方米以上。全省水泥散裝使用率達到46%。其中,西寧市散裝水泥使用率達到55%以上,海東地區散裝水泥使用率達到35%以上,海西州散裝水泥使用率達到26%以上,黃南州散裝水泥使用率達到15%以上,海北州散裝水泥使用率達到15%以上,海南州散裝水泥使用率達到15%以上,其它地區加強開展散裝水泥、城市預拌混凝土的推廣應用和規范管理工作。
三、重點工作任務
(一)完善政策法規,理順體制機制
2012年,以完善散裝水泥發展政策體系建設為重點。促進《青海省促進散裝水泥發展辦法》盡快出臺,開展《青海省散裝水泥專項資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實施細則》的修訂及調研工作。積極指導各地制定發展散裝水泥的政策措施。
(二)繼續強化發展散裝水泥目標管理
2012年,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將發展散裝水泥工作目標任務納入對各地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目標考核內容中,同時將水泥生產企業散裝水泥供應量目標任務、散裝水泥專項資金上繳目標任務、預拌混凝土企業生產任務、農牧區發展散裝水泥目標任務納入考核范圍,繼續實行目標管理。利用青海省散裝水泥信息網絡平臺,做好散裝水泥供應、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使用散裝水泥的統計資料上報及分析等工作,各類統計結果將作為今年發展散裝水泥工作目標責任考核依據,進一步加強各地住房建設部門推散力度和規范企業經營行為,確保各項目標任務的順利完成。
(三)從使用環節入手,創新發展散裝水泥工作思路
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十二五”期間加快我省散裝水泥發展的指導意見》、《青海省散裝水泥“十二五”規劃綱要和2020年發展展望》。充分發揮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行業職能,加大發展散裝水泥管理體制機制的創新工作,積極扶持地方制定相應的引導和鼓勵辦法,以散裝水泥的使用為切入點,從工程建設的各環節大力開展散裝水泥推廣應用工作。加強對城(鎮)禁止現場攪拌混凝土工作的檢查和督導。加快西寧市預拌砂漿推廣應用步伐,積極引導格爾木、德令哈市培育預拌砂漿生產應用市場,進一步擴大城市“禁現”范圍。加快推進“禁現”市場體系建設,形成行業市場競爭有序、發展健康、運行規范的新機制。協調相關部門,加大對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行業發展給予政策支持。
(四)繼續堅持示范引導,積極推進農牧區散裝水泥發展
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一步貫徹落實《關于在全省農村牧區推廣使用散裝水泥實施意見》。利用基層供銷社、農資銷售點、便民超市等流通資源,開展散裝水泥配送網點建設工作。指導、扶持水泥企業面向各地縣城及農牧區鄉鎮推廣使用散裝水泥。擴大預拌混凝土面向農村的應用市場,實現城鄉統籌協調發展散裝水泥,繼續扶持和規范散裝水泥配送中心項目建設,探索建立農牧區散裝水泥物流配送運營模式,使我省農牧區發展散裝水泥工作步入健康有序的軌道。
(五)抓好科技創新,推動行業技術進步
監督指導各地執行《青海省預拌混凝土生產與應用技術規程》。制定我省建設工程使用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的定額標準,為工程建設監管提供依據。繼續開展青海省散裝水泥生產、運營服務信息網絡的建設工作,完成散裝水泥物流信息平臺(二期)建設。建立健全散裝水泥發放、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生產運營監管體系。發布實施《青海省散裝水泥農村配送站技術規范》,完善對農村發展散裝水泥網點設備設施考核標準、成本核算體系、物流模式、服務規范。逐步建立起科學的散裝水泥配送標準體系,提高散裝水泥行業科技水平。
(六)嚴格專項資金征管,充分發揮專項資金導向作用
協調指導全省各地區開展散裝水泥專項資金征繳工作,擴大專項資金征收覆蓋面,進一步規范散裝水泥專項資金的征繳、退返工作。開展崗位廉政風險防范管理工作,建立完善專項資金征收工作流程及操作要點,做到收費項目、收費標準、收費程序公開透明。嚴格征收管理工作,保持政策的嚴肅性,禁止隨意減免行為,提高散裝水泥專項資金征繳率。充分發揮專項資金的導向和杠桿作用,加強對使用專項資金項目的全過程監管,提高散裝水泥專項資金的投入效益,保證專款專用。繼續保持對水泥企業、農牧區散裝水泥配送網點、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企業新建、擴建等發展散裝水泥技改設施設備建設項目的專項資金支持力度。
一、總體思路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穩中求進。以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契機,以市場為導向,以完善散裝水泥發展政策法規為保障,以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為支持,充分發揮散裝水泥專項資金的經濟杠桿作用,提高散裝水泥技術裝備水平,大力發展散裝水泥,加快發展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為促進小康社會和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實現綠色發展做出貢獻。
二、預期目標
2012年,全省散裝水泥供應量達到500萬噸以上,生產供應預拌混凝土600萬立方米以上。全省水泥散裝使用率達到46%。其中,西寧市散裝水泥使用率達到55%以上,海東地區散裝水泥使用率達到35%以上,海西州散裝水泥使用率達到26%以上,黃南州散裝水泥使用率達到15%以上,海北州散裝水泥使用率達到15%以上,海南州散裝水泥使用率達到15%以上,其它地區加強開展散裝水泥、城市預拌混凝土的推廣應用和規范管理工作。
三、重點工作任務
(一)完善政策法規,理順體制機制
2012年,以完善散裝水泥發展政策體系建設為重點。促進《青海省促進散裝水泥發展辦法》盡快出臺,開展《青海省散裝水泥專項資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實施細則》的修訂及調研工作。積極指導各地制定發展散裝水泥的政策措施。
(二)繼續強化發展散裝水泥目標管理
2012年,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將發展散裝水泥工作目標任務納入對各地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目標考核內容中,同時將水泥生產企業散裝水泥供應量目標任務、散裝水泥專項資金上繳目標任務、預拌混凝土企業生產任務、農牧區發展散裝水泥目標任務納入考核范圍,繼續實行目標管理。利用青海省散裝水泥信息網絡平臺,做好散裝水泥供應、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使用散裝水泥的統計資料上報及分析等工作,各類統計結果將作為今年發展散裝水泥工作目標責任考核依據,進一步加強各地住房建設部門推散力度和規范企業經營行為,確保各項目標任務的順利完成。
(三)從使用環節入手,創新發展散裝水泥工作思路
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十二五”期間加快我省散裝水泥發展的指導意見》、《青海省散裝水泥“十二五”規劃綱要和2020年發展展望》。充分發揮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行業職能,加大發展散裝水泥管理體制機制的創新工作,積極扶持地方制定相應的引導和鼓勵辦法,以散裝水泥的使用為切入點,從工程建設的各環節大力開展散裝水泥推廣應用工作。加強對城(鎮)禁止現場攪拌混凝土工作的檢查和督導。加快西寧市預拌砂漿推廣應用步伐,積極引導格爾木、德令哈市培育預拌砂漿生產應用市場,進一步擴大城市“禁現”范圍。加快推進“禁現”市場體系建設,形成行業市場競爭有序、發展健康、運行規范的新機制。協調相關部門,加大對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行業發展給予政策支持。
(四)繼續堅持示范引導,積極推進農牧區散裝水泥發展
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一步貫徹落實《關于在全省農村牧區推廣使用散裝水泥實施意見》。利用基層供銷社、農資銷售點、便民超市等流通資源,開展散裝水泥配送網點建設工作。指導、扶持水泥企業面向各地縣城及農牧區鄉鎮推廣使用散裝水泥。擴大預拌混凝土面向農村的應用市場,實現城鄉統籌協調發展散裝水泥,繼續扶持和規范散裝水泥配送中心項目建設,探索建立農牧區散裝水泥物流配送運營模式,使我省農牧區發展散裝水泥工作步入健康有序的軌道。
(五)抓好科技創新,推動行業技術進步
監督指導各地執行《青海省預拌混凝土生產與應用技術規程》。制定我省建設工程使用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的定額標準,為工程建設監管提供依據。繼續開展青海省散裝水泥生產、運營服務信息網絡的建設工作,完成散裝水泥物流信息平臺(二期)建設。建立健全散裝水泥發放、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生產運營監管體系。發布實施《青海省散裝水泥農村配送站技術規范》,完善對農村發展散裝水泥網點設備設施考核標準、成本核算體系、物流模式、服務規范。逐步建立起科學的散裝水泥配送標準體系,提高散裝水泥行業科技水平。
(六)嚴格專項資金征管,充分發揮專項資金導向作用
協調指導全省各地區開展散裝水泥專項資金征繳工作,擴大專項資金征收覆蓋面,進一步規范散裝水泥專項資金的征繳、退返工作。開展崗位廉政風險防范管理工作,建立完善專項資金征收工作流程及操作要點,做到收費項目、收費標準、收費程序公開透明。嚴格征收管理工作,保持政策的嚴肅性,禁止隨意減免行為,提高散裝水泥專項資金征繳率。充分發揮專項資金的導向和杠桿作用,加強對使用專項資金項目的全過程監管,提高散裝水泥專項資金的投入效益,保證專款專用。繼續保持對水泥企業、農牧區散裝水泥配送網點、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企業新建、擴建等發展散裝水泥技改設施設備建設項目的專項資金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