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球起重機峰會組委會透露,包括徐工集團、中聯重科、三一重工等公司將有望繼續入選全球起重機十強榜單。這是否預示著,隨著中國經濟與基礎設施建設快速發展,中國已成為全球重要的起重機市場?那未來,中國的起重機發展方向如何?是做大做強?還是做精做細?或許徐工越野輪胎起重機法國INTERMAT展受青睞能夠給大家一些啟示。
在第九屆法國國際工程機械、建筑機械、零部件和工程車輛博覽會(INTERMAT 2012)上,徐工集團與德國資深研發機構聯合研發的全新越野輪胎起重機RT70E受到比利時、意大利、英國、法國等國參展客商的親睞。究其原因,產品創新應用了“緊湊型臂架技術”、“擺動式、可剛性鎖止的液壓懸架技術”、“正反向行駛及多模式轉向控制技術”等多項國家前沿技術,已順利通過歐洲CE、北美cTUVus高端市場的認證,多項關鍵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了國外企業的技術壟斷。這不難發現,無論是做大做強還是做精做細,自主創新才是王道!
做大做強 中國履帶起重機發展形勢向好
2011年5月份,是履帶起重機的光榮月,這一月,由中聯重科自主研發制造的超大噸位履帶起重機ZCC3200NP成功下線,最大起重量達到3200噸,最大起重力矩達到82000噸米,為世界上起重能力最強的移動式起重機。同月,世界最大噸位履帶起重機三一SCC86000TM(3600噸)履帶起重機成功下線,被業界譽為“全球第一吊”!同年12月,全球最大履帶起重機——徐工XGC88000在徐工建機投產,該機最大起重量超過3600噸,最大起重力矩超過88000噸米,將是目前世界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履帶起重機。
說到這里,不禁有人發問,如此多的龐然大物,是否能夠真正用到建設領域呢?據中國工程機械商貿網記者了解,超大噸位履帶式起重機多屬于定制型產品,較多的應用于國家石油化工、煤化工及核電建設領域建設。我國超大噸位履帶式起重機的相繼推出,履帶式起重機的大噸位發展的欣欣向榮,一方面是順應市場需求的結果,另一方面,超大噸位履帶式起重機的推出標志著我國自主知識產權已經逐漸的攻破了國外領先企業在起重機械領域的知識產權壁壘,開始走到了世界起重機械的最前端,這更是一種品牌宣傳推廣的營銷良方。
據中國工程機械商貿網發布的《2012-2015年中國履帶起重機市場分析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顯示:2012年,對于起重機市場來講與2011年相比會是“前低后高”,整體與2011年基本持平。由于鐵路與核電建設在2011年沉寂之后,2012年將有所回升,大噸位汽車吊的市場需求將會比2011年要好,或將保持10%左右的增長。大噸位履帶起重機的作用隨著客戶的使用了解,會越來越被受到青睞,其增長幅度雖然不會有2011年那么高,但也會有所增長。
做精做細 隨車起重機迎來新發展機遇
相較于履帶起重機的做大做強,中國隨車起重機企業更傾向于對加強市場需求量大的產品進行技術含量的提高、附加值的提升,提高產品質量、服務意識和服務力度,以培育自身的競爭力,擴大國產品牌的知名度和認知度,逐步縮小與國際品牌差距。中國工程機械商貿網資深分析師表示,從市場的需求看,中小噸位起重機在目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內還將保持的較大的市場需求量。以2011年市場銷售量為例:8噸-16噸,共銷售9361臺,占汽車起重機銷售量的26.4%,20噸-50噸,共銷售24333臺,占總銷售量的68.6%。從8噸-50噸,共計33691臺,占汽車起重機銷售總量的95%,市場需求就是企業發展的方向。
2012年3月,馬尼托瓦克便推出了GT8/GT10A兩款新品。據中國工程機械商貿網記者了解,這兩款新品是合資公司遵循和應用馬尼托瓦克的研制程序,通過扎實全面的客戶調查,運用強大的技術后盾力量,以及不斷改進的制造工藝,吸取了大量的格魯夫的先進設計理念,以及同行內產品的優點設計制造的。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和勞動力成本的提高,隨車起重機的需求數量將會越來越大。隨車起重機要想快速發展,只有滿足用戶多方面的需要,才能爭得市場的主動權。當前,國內廠家競爭最激烈的是介于3到5噸的小噸位產品。從這一方面來講,誰更能滿足用戶的需求,誰就能在這個市場立于不敗之地。
市場巨大 創新是起重機永恒的發展主題
起重機是應用領域最廣的設備之一,發電廠、核電、碼頭、水利、隧道、橋梁、石化、冶金、建筑等行業隨處可見它的雄姿。起重機的大型化趨勢已是不爭的事實,而更人性化的設計,注重操作、維護簡便、盡量減小工作強度等也要求生產企業不斷做精做細。不管是做大做強還是做精做細,起重機行業的創新是企業邁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有數據顯示,2012年1-3月,全國起重機的產量達172萬噸,同比增長4.50 %。從各省市的產量來看,2012年1-3月,山東省起重機的產量排在全國首位,增長迅速,其產量達46.6萬噸,同比增長80.96 %,占全國總產量的27.10 %。緊隨其后的是河南省、湖南省和安徽省,分別占總產量的17.63%、16.56%和9.79 %。業內人士稱,未來市場需求的重型起重機將是起重量和運輸尺寸優化的產物,是按顧客要求生產出來的產品。
近幾年,石化、能源、電力等領域的發展,帶動了中國起重機市場的持續穩健向上。隨著對中國市場重視程度的增加,國外主要起重機企業,大部分都在中國建立了組裝制造基地。而中國本土起重機企業在產品、技術創新上的頻頻發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可謂是不斷推陳出新。盡管起重機市場未來的發展難以預測,但是毫無疑問,隨著中國制造商的崛起,起重設備制造商在國際國內市場的占有率將會改變。
這是個創造奇跡的時代,所有的紀錄隨時都可能被打破,對于中國的起重機行業來說更是如此。有業內人士樂觀地預測:中國的大型吊裝市場還會興旺幾十年,那么也就意味著起重設備的需求還將會興旺幾十年。那未來的幾十年,中國起重機企業如何以更靈活地拓展模式,通過擴建、合作等方式,不斷完善在中國乃至全球起重機市場的業務布局?不得不說,這其中,創新將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沒有創新,就沒有強大的“中國制造”,沒有創新,就更不會有中國起重機行業發展的廣闊未來!
在第九屆法國國際工程機械、建筑機械、零部件和工程車輛博覽會(INTERMAT 2012)上,徐工集團與德國資深研發機構聯合研發的全新越野輪胎起重機RT70E受到比利時、意大利、英國、法國等國參展客商的親睞。究其原因,產品創新應用了“緊湊型臂架技術”、“擺動式、可剛性鎖止的液壓懸架技術”、“正反向行駛及多模式轉向控制技術”等多項國家前沿技術,已順利通過歐洲CE、北美cTUVus高端市場的認證,多項關鍵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了國外企業的技術壟斷。這不難發現,無論是做大做強還是做精做細,自主創新才是王道!
做大做強 中國履帶起重機發展形勢向好
2011年5月份,是履帶起重機的光榮月,這一月,由中聯重科自主研發制造的超大噸位履帶起重機ZCC3200NP成功下線,最大起重量達到3200噸,最大起重力矩達到82000噸米,為世界上起重能力最強的移動式起重機。同月,世界最大噸位履帶起重機三一SCC86000TM(3600噸)履帶起重機成功下線,被業界譽為“全球第一吊”!同年12月,全球最大履帶起重機——徐工XGC88000在徐工建機投產,該機最大起重量超過3600噸,最大起重力矩超過88000噸米,將是目前世界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履帶起重機。
說到這里,不禁有人發問,如此多的龐然大物,是否能夠真正用到建設領域呢?據中國工程機械商貿網記者了解,超大噸位履帶式起重機多屬于定制型產品,較多的應用于國家石油化工、煤化工及核電建設領域建設。我國超大噸位履帶式起重機的相繼推出,履帶式起重機的大噸位發展的欣欣向榮,一方面是順應市場需求的結果,另一方面,超大噸位履帶式起重機的推出標志著我國自主知識產權已經逐漸的攻破了國外領先企業在起重機械領域的知識產權壁壘,開始走到了世界起重機械的最前端,這更是一種品牌宣傳推廣的營銷良方。
據中國工程機械商貿網發布的《2012-2015年中國履帶起重機市場分析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顯示:2012年,對于起重機市場來講與2011年相比會是“前低后高”,整體與2011年基本持平。由于鐵路與核電建設在2011年沉寂之后,2012年將有所回升,大噸位汽車吊的市場需求將會比2011年要好,或將保持10%左右的增長。大噸位履帶起重機的作用隨著客戶的使用了解,會越來越被受到青睞,其增長幅度雖然不會有2011年那么高,但也會有所增長。
做精做細 隨車起重機迎來新發展機遇
相較于履帶起重機的做大做強,中國隨車起重機企業更傾向于對加強市場需求量大的產品進行技術含量的提高、附加值的提升,提高產品質量、服務意識和服務力度,以培育自身的競爭力,擴大國產品牌的知名度和認知度,逐步縮小與國際品牌差距。中國工程機械商貿網資深分析師表示,從市場的需求看,中小噸位起重機在目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內還將保持的較大的市場需求量。以2011年市場銷售量為例:8噸-16噸,共銷售9361臺,占汽車起重機銷售量的26.4%,20噸-50噸,共銷售24333臺,占總銷售量的68.6%。從8噸-50噸,共計33691臺,占汽車起重機銷售總量的95%,市場需求就是企業發展的方向。
2012年3月,馬尼托瓦克便推出了GT8/GT10A兩款新品。據中國工程機械商貿網記者了解,這兩款新品是合資公司遵循和應用馬尼托瓦克的研制程序,通過扎實全面的客戶調查,運用強大的技術后盾力量,以及不斷改進的制造工藝,吸取了大量的格魯夫的先進設計理念,以及同行內產品的優點設計制造的。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和勞動力成本的提高,隨車起重機的需求數量將會越來越大。隨車起重機要想快速發展,只有滿足用戶多方面的需要,才能爭得市場的主動權。當前,國內廠家競爭最激烈的是介于3到5噸的小噸位產品。從這一方面來講,誰更能滿足用戶的需求,誰就能在這個市場立于不敗之地。
市場巨大 創新是起重機永恒的發展主題
起重機是應用領域最廣的設備之一,發電廠、核電、碼頭、水利、隧道、橋梁、石化、冶金、建筑等行業隨處可見它的雄姿。起重機的大型化趨勢已是不爭的事實,而更人性化的設計,注重操作、維護簡便、盡量減小工作強度等也要求生產企業不斷做精做細。不管是做大做強還是做精做細,起重機行業的創新是企業邁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有數據顯示,2012年1-3月,全國起重機的產量達172萬噸,同比增長4.50 %。從各省市的產量來看,2012年1-3月,山東省起重機的產量排在全國首位,增長迅速,其產量達46.6萬噸,同比增長80.96 %,占全國總產量的27.10 %。緊隨其后的是河南省、湖南省和安徽省,分別占總產量的17.63%、16.56%和9.79 %。業內人士稱,未來市場需求的重型起重機將是起重量和運輸尺寸優化的產物,是按顧客要求生產出來的產品。
近幾年,石化、能源、電力等領域的發展,帶動了中國起重機市場的持續穩健向上。隨著對中國市場重視程度的增加,國外主要起重機企業,大部分都在中國建立了組裝制造基地。而中國本土起重機企業在產品、技術創新上的頻頻發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可謂是不斷推陳出新。盡管起重機市場未來的發展難以預測,但是毫無疑問,隨著中國制造商的崛起,起重設備制造商在國際國內市場的占有率將會改變。
這是個創造奇跡的時代,所有的紀錄隨時都可能被打破,對于中國的起重機行業來說更是如此。有業內人士樂觀地預測:中國的大型吊裝市場還會興旺幾十年,那么也就意味著起重設備的需求還將會興旺幾十年。那未來的幾十年,中國起重機企業如何以更靈活地拓展模式,通過擴建、合作等方式,不斷完善在中國乃至全球起重機市場的業務布局?不得不說,這其中,創新將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沒有創新,就沒有強大的“中國制造”,沒有創新,就更不會有中國起重機行業發展的廣闊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