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27日發布報告,今年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0449億元,同比下降1.3%。其中,3月當月實現利潤4389億元,同比增長4.5%。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經濟效益處處長何平分析認為,一季度我國工業利潤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價格因素制約利潤增長(購進價格上漲較快),產品銷售增長乏力,制造成本增加等。
分經濟類型看,一季度國有及國有控股、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利潤下降較快。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主要受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利潤大幅下滑影響;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因外向型產品占比較高,受國際市場疲軟、人民幣升值和成本上升等影響較重。
統計顯示,一季度我國主要工業大類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利潤同比增長10.6%,汽車制造業增長6.3%,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8.3%;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利潤下降23.1%,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83.5%,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下降12.2%;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由去年同期盈利轉為虧損。
與前兩個月相比,3月份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由降轉升。何平分析認為,主要原因有:工業產銷增速均有所回升;價格變動對利潤增長的下拉作用有所減弱;工業企業營業外凈收入由前兩個月同比下降轉為大幅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