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采取行業稅源管理模式。改變傳統的按區域管理的稅源管理模式,將混凝土生產企業交由一個稅管員進行集中管理,通過對混凝土行業報送數據的橫向和縱向比較分析,及時發現異常。
二是注重混凝土生產行業報送的數據信息比對。建立健全涉稅信息交換機制,從地稅、電力等部門獲取混泥土生產企業的其他數據,通過獲取的數據與企業報送的稅收數據進行比對,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三是建立混凝土生產行業風險分析模型。針對混凝土生產行業存在的發票風險、銷售收入不實或者不及時申報風險以及虛增成本風險,建立原材料測算法、能耗測算法兩大風險分析模型,有效規避混凝土行業生產風險。
四是將日常巡查和重點檢查相結合。針對混凝土生產行業原料流轉速度快、存在不正常開具發票等情況,進一步加強日常巡查和重點檢查,有效提高該行業的稅法遵從度。
二是注重混凝土生產行業報送的數據信息比對。建立健全涉稅信息交換機制,從地稅、電力等部門獲取混泥土生產企業的其他數據,通過獲取的數據與企業報送的稅收數據進行比對,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三是建立混凝土生產行業風險分析模型。針對混凝土生產行業存在的發票風險、銷售收入不實或者不及時申報風險以及虛增成本風險,建立原材料測算法、能耗測算法兩大風險分析模型,有效規避混凝土行業生產風險。
四是將日常巡查和重點檢查相結合。針對混凝土生產行業原料流轉速度快、存在不正常開具發票等情況,進一步加強日常巡查和重點檢查,有效提高該行業的稅法遵從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