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的主題是: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部署“十二五”時期推進我國散裝水泥和城市“禁現”工作,為促進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與環境友好型社會作出新的貢獻。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十一五”時期全國散裝水泥推廣工作取得明顯進展
一是散裝水泥規模不斷擴大,散裝率顯著提升。在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各級散裝水泥行政管理部門迎難而上,扎實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十一五”期間,散裝水泥累計供應量達到33.2億噸,其中2010年達到9億噸,與2005年相比增長了136%,江蘇省散裝水泥供應量首次突破億噸大關,成為全國發散量超億噸的第一個省份;水泥散裝率2010年達到48.1%,比2005年的36.6%提高了11.5個百分點,散裝率排在前六位的分別是上海、天津、北京、浙江、江蘇、山東。
二是東西部散裝水泥發展差距逐步減小,農村推廣散裝水泥工作初見成效。2010年西部地區散裝水泥供應量超過2億噸,比2009年增長41%,增長率分別比同期的東、中部高出31和20個百分點;供應量占全國總量的比重也由2009年的19%提高到22%。西部地區散裝水泥增長較快的是四川、貴州、青海、新疆等省(自治區)。全國農村散裝水泥使用率由2005年的6%提高到2010年的36.5%,上升了30.5個百分點,遠高于全國同期上升11.5個百分點的水平。農村散裝水泥推廣工作開展較好的是山東、江蘇、浙江、河南、河北等省。
三是預拌砂漿推廣工作成效顯著。2007年,商務部等6部門下發了《關于在部分城市限期禁止現場攪拌砂漿工作的通知》(商改發[2007]205號),2009年,商務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推動禁止現場攪拌砂漿工作的通知》(商商貿發[2009]361號),對預拌砂漿推廣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這些政策的強力推動下,全國預拌砂漿產量大幅增長,2010年達到1700萬噸,比“十五”末增長三倍以上。預拌砂漿推廣工作成效顯著的是上海、天津、北京、哈爾濱、濟南、南京、鄭州、廣州、成都等城市。
四是散裝水泥政策環境不斷完善。《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通知》(國發[2007]17號)明確了繼續執行“限制袋裝、鼓勵和發展散裝”的方針,2009年施行的《循環經濟促進法》明確規定了“鼓勵使用散裝水泥,推廣使用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2006年,商務部下發了《關于“十一五”期間加快散裝水泥發展的指導意見》(商改發[2006]519號),目前,已有湖南、江西、福建、浙江、江蘇、黑龍江6省先后出臺了《促進散裝水泥發展條例》,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也大都以政府令的形式出臺了實施促進散裝水泥發展的管理辦法。上述政策法規的出臺和貫徹落實,加快了散裝水泥政策法規體系建設,有力推動了散裝水泥工作的發展。
五是基礎性工作不斷鞏固,隊伍建設得到加強。商務部委托中國散裝水泥推廣發展協會、北京市散裝水泥辦公室等有關單位,加快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的行業標準制訂工作。目前已有一批相關行業標準出臺,對引導、規范行業健康發展產生了重要作用。由中國散裝水泥推廣發展協會承擔的散裝水泥統計工作,保持了多年的連續性,統計數據及時、準確,統計體系日趨完善。2010年,商務部與中國散裝水泥推廣發展協會、山東省、河南省散裝水泥辦公室共同編寫的散裝水泥系列培訓教材很快將出版,這將對加強行業人才培養、提升行業人員素質起到積極的作用。全國散裝水泥機構由2009年的964個增加到目前的1275個,其中省級散裝水泥辦公室進入公務員序列或參公的17個,全額撥款的7個,自收自支的6個。江西省普遍建立縣級散裝水泥管理機構,工作人員近400人。陜西省散裝水泥辦公室積極協調有關部門,解決了全省各地級市散裝水泥管理人員和機構參公管理和全額撥款的體制問題。
六是不斷加大宣傳工作力度。除了堅持做好每年一次的散裝水泥宣傳周活動外,商務部還通過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的《共同關注》和《早間新聞》欄目,對推廣散裝水泥工作進行了重點報道。河南省散裝水泥辦公室與中國散裝水泥推廣發展協會共同舉辦了推廣散裝水泥楹聯大賽,既宣傳了散裝水泥推廣工作,又豐富了行業文化。湖北省堅持辦好散裝水泥信息網,豐富宣傳報道內容,增強了信息發布和服務功能。
散裝水泥的快速推廣,促進了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取得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據測算,通過推廣散裝水泥,“十一五”期間,共節約標煤2592萬噸,節約電239億度;因節約包裝紙減少優質木材消耗1.1億立方米,相當于增加森林覆蓋面積約3000萬畝;減少大氣粉塵排放334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億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65萬噸;實現綜合經濟效益1495億元。2010年,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和砂漿及相關物流配送行業的總產值達4500億元以上,行業增加值約1400億元,帶動就業超過60萬人。
散裝水泥工作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各方面的支持,離不開全行業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商務部的工作得到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財政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鐵道部、稅務總局、質檢總局等部門和各級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中國散裝水泥推廣發展協會及有關企業的積極配合。在這里,我代表商務部,對有關各方為散裝水泥行業發展作出的努力和貢獻表示衷心的感謝!
二、我國散裝水泥推廣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要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為此,中央提出要促進經濟結構調整,進一步加強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的節能減排和低碳發展工作,實現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這既是建設“兩型”社會的必然選擇,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十二五”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水泥行業作為國家實施節能減排、低碳發展的重點領域,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2010年,我國水泥產量達到18.8億噸,超過全球水泥產量的一半以上。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與預拌砂漿的發展,是粗放型傳統建筑業向現代化建筑業邁進的重要途徑,是提高建筑質量、順應現代建筑業發展趨勢的具體措施,是我國水泥工業延伸產業鏈,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因此,促進水泥生產、流通和使用全過程的散裝化,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進而提升行業的經濟社會綜合效益,是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迫切需要,是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的推廣面臨巨大的發展空間。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深入,我國基礎設施建設、保障性住房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等都將繼續拉動水泥市場需求,建材下鄉等惠農便民政策的實施和擴大也將開創散裝水泥發展的新領域。散裝水泥推廣工作在“十一五”時期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薄弱環節。主要有:
一是散裝水泥總體發展水平不高。散裝率是散裝水泥總體發展水平的重要體現。2010年,我國水泥散裝率雖然增至48.1%,但與歐美發達國家平均90%的散裝率仍有很大差距,與國家節能減排戰略的要求還有較大距離。
二是區域發展不平衡。2010年,西部十二省(自治區、直轄市)水泥散裝率為38.3%,低于全國水泥散裝率近10個百分點。一些地區仍然大量使用袋裝水泥,推廣散裝水泥和預拌混凝土工作任務艱巨。
三是城市砂漿“禁現”工作難度較大。目前,全國預拌砂漿“禁現”的開展情況普遍不容樂觀,部分城市“禁現”工作尚未啟動。全行業未能很好解決“禁現”政策配套措施滯后、市場監管不到位、宣傳力度不夠、預拌砂漿價格瓶頸與物流設施投入不足等發展難題。
四是農村散裝水泥發展相對滯后。農村建筑規模小、地點分散,交通和信息方面受到制約,產品運輸成本高。目前大部分農村水泥供應仍以袋裝為主,尚未形成適用于農村特點的高效、低成本的散裝水泥物流體系。
這些問題的存在,既有經濟發展水平制約的因素,也有政策方面的因素,如一些地區的散裝水泥機構到目前仍屬自收自支性質,大量的專項資金用于行政管理費用支出,未能發揮好政府性基金支持散裝水泥推廣的作用;同時也存在一定的主觀原因,如一些西部地區的散裝水泥工作有聲有色、成績顯著,而個別經濟發達的省份水泥散裝率還未達到全國平均水平。這些問題值得我們認真研究解決。
三、“十二五”期間散裝水泥工作的目標和要求
“十二五”時期,我們要堅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目標,以完善落實相關法律法規為保障,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創新為突破,優化行業技術結構和產品結構,延伸完善散裝水泥產業鏈和供應鏈,滿足現代建筑業發展的需要,全面提升行業管理水平和產業實力。爭取到2015年,全國散裝水泥年供應量達到13億噸,水泥散裝率達到58%,預拌混凝土使用量達到22 億立方米,預拌砂漿使用量達到4800萬噸,農村散裝水泥使用率達到45%。
為實現上述目標,商務部將繼續積極會同財政部等有關部門,盡快完善《散裝水泥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積極爭取調整預拌砂漿的稅收政策,加大稅收優惠力度。同時,商務部將加快制訂《散裝水泥管理條例》,努力推動國家層面的立法進程,同時不斷完善散裝水泥推廣的有關標準;樹立行業典型,對成績顯著、貢獻較大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進一步推動散裝水泥事業的快速發展。各地散裝水泥主管部門應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是做好推廣散裝水泥基礎性工作。要研究制訂和完善引導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發展的政策與法規,使行業發展逐漸步入法制化、科學化軌道。研究制訂高性能混凝土生產應用標準,提高預拌混凝土的應用和技術水平;完善預拌砂漿生產、運輸、施工等有關技術標準,健全預拌砂漿標準體系。
二是加快推廣預拌混凝土及預拌砂漿。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根據地區特點和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結合“十二五”建設重點,推進散裝水泥“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加快擴大“禁現”城市數量和覆蓋范圍,鼓勵預拌混凝土向中心鎮、市鎮周邊與農村發展,鼓勵有條件的中小城市發展預拌砂漿。
三是積極拓展農村散裝水泥市場。推進農村、小城鎮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的應用,重點抓好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小城鎮建設和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對散裝水泥與預拌混凝土的使用,提高農村散裝水泥使用率,擴大預拌混凝土的使用量。
四是改善促進散裝水泥行業發展的政策環境。要綜合運用財政、稅收等政策手段,繼續加大專項資金支持散裝水泥推廣力度,鼓勵和帶動社會力量投入散裝水泥推廣工作。
五是加強監管檢查。要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加強執法和專項檢查,綜合運用經濟、行政、法律手段,形成有效的管理機制和監管體系,細化日常管理流程,加強對關鍵環節的監控,充分發揮各級散裝水泥行政管理部門監管職能。
六是加強隊伍建設。要加強行業和企業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管理人員素質,為“推散”和“禁現”工作做好人才儲備。繼續建立健全各級散裝水泥管理機構,努力實現各級散裝水泥管理機構的參公管理或全額撥款,為依法行政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同時,在基層“推散”工作中,要堅持專職管理人員與兼職管理人員相結合,充分發揮基層相關管理人員的作用,有效擴大管理隊伍。
七是做好宣傳工作。要進一步做好散裝水泥宣傳工作,使全社會進一步認識推廣散裝水泥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推動“兩型”社會建設的重要意義。繼續加強行業統計工作,在為政府和行業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服務的同時,定期向各地主管部門通報當地散裝水泥工作完成情況。
同時,希望各級散裝水泥協會要積極引導企業加強行業自律,及時反映行業問題和企業訴求,為企業提供全面服務,提高行業整體素質。各地要加快各級行業協會建設,推動行業快速有序發展。
希望有關企業加快散裝水泥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專業化物流,建立高效物流配送體系。組織開展行業內重大科技項目攻關,加強對行業重大和共性問題的研究。加快推廣先進設備,提高行業整體科技水平。加強企業管理人員培訓,提高管理人員素質,為推廣工作做好人才儲備。
今年是 “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環境面臨許多新的挑戰。讓我們進一步實踐科學發展觀,以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積極開拓進取,加倍努力工作,大力發展散裝水泥事業,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作出應有貢獻。
一、“十一五”時期全國散裝水泥推廣工作取得明顯進展
一是散裝水泥規模不斷擴大,散裝率顯著提升。在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各級散裝水泥行政管理部門迎難而上,扎實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十一五”期間,散裝水泥累計供應量達到33.2億噸,其中2010年達到9億噸,與2005年相比增長了136%,江蘇省散裝水泥供應量首次突破億噸大關,成為全國發散量超億噸的第一個省份;水泥散裝率2010年達到48.1%,比2005年的36.6%提高了11.5個百分點,散裝率排在前六位的分別是上海、天津、北京、浙江、江蘇、山東。
二是東西部散裝水泥發展差距逐步減小,農村推廣散裝水泥工作初見成效。2010年西部地區散裝水泥供應量超過2億噸,比2009年增長41%,增長率分別比同期的東、中部高出31和20個百分點;供應量占全國總量的比重也由2009年的19%提高到22%。西部地區散裝水泥增長較快的是四川、貴州、青海、新疆等省(自治區)。全國農村散裝水泥使用率由2005年的6%提高到2010年的36.5%,上升了30.5個百分點,遠高于全國同期上升11.5個百分點的水平。農村散裝水泥推廣工作開展較好的是山東、江蘇、浙江、河南、河北等省。
三是預拌砂漿推廣工作成效顯著。2007年,商務部等6部門下發了《關于在部分城市限期禁止現場攪拌砂漿工作的通知》(商改發[2007]205號),2009年,商務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推動禁止現場攪拌砂漿工作的通知》(商商貿發[2009]361號),對預拌砂漿推廣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這些政策的強力推動下,全國預拌砂漿產量大幅增長,2010年達到1700萬噸,比“十五”末增長三倍以上。預拌砂漿推廣工作成效顯著的是上海、天津、北京、哈爾濱、濟南、南京、鄭州、廣州、成都等城市。
四是散裝水泥政策環境不斷完善。《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通知》(國發[2007]17號)明確了繼續執行“限制袋裝、鼓勵和發展散裝”的方針,2009年施行的《循環經濟促進法》明確規定了“鼓勵使用散裝水泥,推廣使用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2006年,商務部下發了《關于“十一五”期間加快散裝水泥發展的指導意見》(商改發[2006]519號),目前,已有湖南、江西、福建、浙江、江蘇、黑龍江6省先后出臺了《促進散裝水泥發展條例》,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也大都以政府令的形式出臺了實施促進散裝水泥發展的管理辦法。上述政策法規的出臺和貫徹落實,加快了散裝水泥政策法規體系建設,有力推動了散裝水泥工作的發展。
五是基礎性工作不斷鞏固,隊伍建設得到加強。商務部委托中國散裝水泥推廣發展協會、北京市散裝水泥辦公室等有關單位,加快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的行業標準制訂工作。目前已有一批相關行業標準出臺,對引導、規范行業健康發展產生了重要作用。由中國散裝水泥推廣發展協會承擔的散裝水泥統計工作,保持了多年的連續性,統計數據及時、準確,統計體系日趨完善。2010年,商務部與中國散裝水泥推廣發展協會、山東省、河南省散裝水泥辦公室共同編寫的散裝水泥系列培訓教材很快將出版,這將對加強行業人才培養、提升行業人員素質起到積極的作用。全國散裝水泥機構由2009年的964個增加到目前的1275個,其中省級散裝水泥辦公室進入公務員序列或參公的17個,全額撥款的7個,自收自支的6個。江西省普遍建立縣級散裝水泥管理機構,工作人員近400人。陜西省散裝水泥辦公室積極協調有關部門,解決了全省各地級市散裝水泥管理人員和機構參公管理和全額撥款的體制問題。
六是不斷加大宣傳工作力度。除了堅持做好每年一次的散裝水泥宣傳周活動外,商務部還通過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的《共同關注》和《早間新聞》欄目,對推廣散裝水泥工作進行了重點報道。河南省散裝水泥辦公室與中國散裝水泥推廣發展協會共同舉辦了推廣散裝水泥楹聯大賽,既宣傳了散裝水泥推廣工作,又豐富了行業文化。湖北省堅持辦好散裝水泥信息網,豐富宣傳報道內容,增強了信息發布和服務功能。
散裝水泥的快速推廣,促進了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取得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據測算,通過推廣散裝水泥,“十一五”期間,共節約標煤2592萬噸,節約電239億度;因節約包裝紙減少優質木材消耗1.1億立方米,相當于增加森林覆蓋面積約3000萬畝;減少大氣粉塵排放334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億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65萬噸;實現綜合經濟效益1495億元。2010年,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和砂漿及相關物流配送行業的總產值達4500億元以上,行業增加值約1400億元,帶動就業超過60萬人。
散裝水泥工作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各方面的支持,離不開全行業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商務部的工作得到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財政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鐵道部、稅務總局、質檢總局等部門和各級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中國散裝水泥推廣發展協會及有關企業的積極配合。在這里,我代表商務部,對有關各方為散裝水泥行業發展作出的努力和貢獻表示衷心的感謝!
二、我國散裝水泥推廣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要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為此,中央提出要促進經濟結構調整,進一步加強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的節能減排和低碳發展工作,實現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這既是建設“兩型”社會的必然選擇,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十二五”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水泥行業作為國家實施節能減排、低碳發展的重點領域,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2010年,我國水泥產量達到18.8億噸,超過全球水泥產量的一半以上。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與預拌砂漿的發展,是粗放型傳統建筑業向現代化建筑業邁進的重要途徑,是提高建筑質量、順應現代建筑業發展趨勢的具體措施,是我國水泥工業延伸產業鏈,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因此,促進水泥生產、流通和使用全過程的散裝化,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進而提升行業的經濟社會綜合效益,是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迫切需要,是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的推廣面臨巨大的發展空間。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深入,我國基礎設施建設、保障性住房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等都將繼續拉動水泥市場需求,建材下鄉等惠農便民政策的實施和擴大也將開創散裝水泥發展的新領域。散裝水泥推廣工作在“十一五”時期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薄弱環節。主要有:
一是散裝水泥總體發展水平不高。散裝率是散裝水泥總體發展水平的重要體現。2010年,我國水泥散裝率雖然增至48.1%,但與歐美發達國家平均90%的散裝率仍有很大差距,與國家節能減排戰略的要求還有較大距離。
二是區域發展不平衡。2010年,西部十二省(自治區、直轄市)水泥散裝率為38.3%,低于全國水泥散裝率近10個百分點。一些地區仍然大量使用袋裝水泥,推廣散裝水泥和預拌混凝土工作任務艱巨。
三是城市砂漿“禁現”工作難度較大。目前,全國預拌砂漿“禁現”的開展情況普遍不容樂觀,部分城市“禁現”工作尚未啟動。全行業未能很好解決“禁現”政策配套措施滯后、市場監管不到位、宣傳力度不夠、預拌砂漿價格瓶頸與物流設施投入不足等發展難題。
四是農村散裝水泥發展相對滯后。農村建筑規模小、地點分散,交通和信息方面受到制約,產品運輸成本高。目前大部分農村水泥供應仍以袋裝為主,尚未形成適用于農村特點的高效、低成本的散裝水泥物流體系。
這些問題的存在,既有經濟發展水平制約的因素,也有政策方面的因素,如一些地區的散裝水泥機構到目前仍屬自收自支性質,大量的專項資金用于行政管理費用支出,未能發揮好政府性基金支持散裝水泥推廣的作用;同時也存在一定的主觀原因,如一些西部地區的散裝水泥工作有聲有色、成績顯著,而個別經濟發達的省份水泥散裝率還未達到全國平均水平。這些問題值得我們認真研究解決。
三、“十二五”期間散裝水泥工作的目標和要求
“十二五”時期,我們要堅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目標,以完善落實相關法律法規為保障,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創新為突破,優化行業技術結構和產品結構,延伸完善散裝水泥產業鏈和供應鏈,滿足現代建筑業發展的需要,全面提升行業管理水平和產業實力。爭取到2015年,全國散裝水泥年供應量達到13億噸,水泥散裝率達到58%,預拌混凝土使用量達到22 億立方米,預拌砂漿使用量達到4800萬噸,農村散裝水泥使用率達到45%。
為實現上述目標,商務部將繼續積極會同財政部等有關部門,盡快完善《散裝水泥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積極爭取調整預拌砂漿的稅收政策,加大稅收優惠力度。同時,商務部將加快制訂《散裝水泥管理條例》,努力推動國家層面的立法進程,同時不斷完善散裝水泥推廣的有關標準;樹立行業典型,對成績顯著、貢獻較大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進一步推動散裝水泥事業的快速發展。各地散裝水泥主管部門應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是做好推廣散裝水泥基礎性工作。要研究制訂和完善引導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發展的政策與法規,使行業發展逐漸步入法制化、科學化軌道。研究制訂高性能混凝土生產應用標準,提高預拌混凝土的應用和技術水平;完善預拌砂漿生產、運輸、施工等有關技術標準,健全預拌砂漿標準體系。
二是加快推廣預拌混凝土及預拌砂漿。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根據地區特點和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結合“十二五”建設重點,推進散裝水泥“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加快擴大“禁現”城市數量和覆蓋范圍,鼓勵預拌混凝土向中心鎮、市鎮周邊與農村發展,鼓勵有條件的中小城市發展預拌砂漿。
三是積極拓展農村散裝水泥市場。推進農村、小城鎮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的應用,重點抓好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小城鎮建設和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對散裝水泥與預拌混凝土的使用,提高農村散裝水泥使用率,擴大預拌混凝土的使用量。
四是改善促進散裝水泥行業發展的政策環境。要綜合運用財政、稅收等政策手段,繼續加大專項資金支持散裝水泥推廣力度,鼓勵和帶動社會力量投入散裝水泥推廣工作。
五是加強監管檢查。要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加強執法和專項檢查,綜合運用經濟、行政、法律手段,形成有效的管理機制和監管體系,細化日常管理流程,加強對關鍵環節的監控,充分發揮各級散裝水泥行政管理部門監管職能。
六是加強隊伍建設。要加強行業和企業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管理人員素質,為“推散”和“禁現”工作做好人才儲備。繼續建立健全各級散裝水泥管理機構,努力實現各級散裝水泥管理機構的參公管理或全額撥款,為依法行政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同時,在基層“推散”工作中,要堅持專職管理人員與兼職管理人員相結合,充分發揮基層相關管理人員的作用,有效擴大管理隊伍。
七是做好宣傳工作。要進一步做好散裝水泥宣傳工作,使全社會進一步認識推廣散裝水泥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推動“兩型”社會建設的重要意義。繼續加強行業統計工作,在為政府和行業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服務的同時,定期向各地主管部門通報當地散裝水泥工作完成情況。
同時,希望各級散裝水泥協會要積極引導企業加強行業自律,及時反映行業問題和企業訴求,為企業提供全面服務,提高行業整體素質。各地要加快各級行業協會建設,推動行業快速有序發展。
希望有關企業加快散裝水泥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專業化物流,建立高效物流配送體系。組織開展行業內重大科技項目攻關,加強對行業重大和共性問題的研究。加快推廣先進設備,提高行業整體科技水平。加強企業管理人員培訓,提高管理人員素質,為推廣工作做好人才儲備。
今年是 “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環境面臨許多新的挑戰。讓我們進一步實踐科學發展觀,以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積極開拓進取,加倍努力工作,大力發展散裝水泥事業,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