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詹純新談中聯國際化秘訣:包容、共享、責任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1-09-27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華聲在線
核心提示:詹純新談中聯國際化秘訣:包容、共享、責任
  由一個國家級建設機械研究院8名工程師借款50萬創立的小公司,19年間連續實現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60%;先后成功主導9次跨國界、跨地域的重組并購;從創立時日均收入不足萬元發展到今天日均收入過2億、擁有3萬多名員工、全球排名第八的工程機械跨國公司——中聯重科的秘訣是什么?

  9月22日至23日,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簡稱中機聯)主辦,《中國機電工業》雜志社、中國機經網承辦的“中國裝備裝備中國 走向世界”——中國機械工業主題宣傳活動報告會在北京召開。經過行業協會、地方協會及媒體推薦與專家評審,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榮獲“裝備中國功勛企業家”稱號。他在獲獎后發表了題為“中國企業融入國際的新姿態”的主題演講,暢談中聯重科國際化發展的成功之道。

  19年收購9家企業 收購一家成功一家

  在中聯重科19年發展歷程中,曾先后收購了9家企業,而且收購一家成功一家,被收購企業效益均得到了數倍的增長。比如收購原浦沅工程機械集團公司,“收購前該企業凈利潤1000多萬,去年該企業凈利潤10幾億”。此外,中聯在收購華泰重工(現中聯重科物料輸送設備公司)、信誠液壓(現中聯重科常德液壓公司)、陜西新黃工(現中聯重科土方機械公司)等企業后,這些企業的銷售收入和利潤均實現了大幅增長.

  2008年,中聯重科收購世界第三大混凝土機械制造商意大利CIFA公司,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混凝土機械制造商。三年來,中聯重科與CIFA公司在技術上實現了中歐合璧,在采購上實現了全球一體化,在市場上實現了網絡的有機疊加,在品牌形象上實現了支撐配合,在團隊建設上實現了中意融合,這種全方位的協同發展極大地提升了中聯重科的國際化指數。2011年1月,為表彰中聯重科在收購意大利CIFA公司的過程中對該國所做出的貢獻,意大利工商科技界杰出團體萊昂納多委員會將2010年度“萊昂納多國際獎”授予了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

  融合CIFA技術 成功研制世界最先進臂架技術泵車

  當前,中國企業紛紛走出國門,但究竟應以什么樣的姿態融入國際社會?詹純新用“包容、共享、責任”三個關鍵詞,結合中聯與CIFA的融合過程,作了簡單明了的表達。

  詹純新所理解的包容就是尊重、理解和主動適應,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包,也就是涵,身處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需要海涵他人,通過改變自己而不是試圖改變對方來融入當地文化。這體現的是一個企業的胸懷。第二層意思就是容,也就是納,要海納對方優秀之處,為我所用,提高自身整合資源的能力。這體現的是一個企業的學習能力。

  CIFA公司有一項關鍵技術叫臂架輕量化設計,使用碳纖維材料減輕整車質量,中聯重科收購CIFA后,通過對此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使國產混凝土泵車的質量和穩定性提升到了國際領先水平,而使用該項世界最先進臂架技術的混凝土泵車也即將在長沙成功下線。

  結成利益共同體 實現共同發展

  “共享,意味著坦誠和開放,意味著合作與共贏。國際化不是經濟殖民,不是文化殖民,不是誰買下誰、誰征服誰,而是要在共同的愿景下,建立共同的利益體,實現共同發展。”詹純新在演講中如此說道。

  收購CIFA初期,CIFA公司員工和管理團隊對于收購后即將到來的變革懷疑不安、心生抵觸。詹純新發現CIFA員工種種負面情緒后,對癥下藥,真誠地為他們勾畫出CIFA發展愿景,對骨干團隊實施股權激勵,從而在一個共同愿景下結成了利益的共同體。在精神安撫和物質激勵的雙重作用下,雙方全球供應鏈、全球研發平臺、全球市場網絡迅速得到了整合,CIFA公司在金融危機中率先歐洲同行企業走出困境。

  對員工負責 國外員工主動減薪

  詹純新董事長說;“責任意味著企業在國際化中要認真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在當地做一個好的企業公民,在企業內部承擔應盡的責任。”

  2008年,中聯收購CIFA后正好趕上金融危機,相當多的歐洲公司大幅裁員,但中聯沒有辭掉一名意大利員工,反而讓CIFA在中聯長沙總部成立了一個生產車間,中意兩國員工在同一個平臺上工作,實現了制造平臺的共享、制造工藝的提升。責任往往是相互的。企業對員工負責,員工必然對企業負責,責任于是演化為一種雙向承諾。據了解,收購至今,中聯重科沒有更換CIFA的管理團隊,而是賦予他們充分的信任,這種信任帶來的回報則是員工對企業的忠誠。面對同行的多次邀請,CIFA沒有一名骨干員工流失。在金融危機最困難的時期,CIFA管理團隊主動減薪,甚至自籌300萬歐元增資入股,與公司共命運。這便是責任的力量——負責任的企業造就負責任的員工,負責任的員工成就令人尊敬的企業。

  在演講最后,詹純新說道:“人就院做一個好的企業公民,同樣明和商業精神,那便是包容、共享、負包容、共享、責任,實質上是一種放低自己、成就他人的胸懷,是中國企業走出去必須具備的軟實力。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需要我們有這種胸襟和實力,放低身段,以謙卑示人,這正是融入國際的新姿態。”這——就是中聯重科國際化發展的成功經驗。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庆云县| 时尚| 湘乡市| 陆良县| 景谷| 新泰市| 新郑市| 炎陵县| 博野县| 泸西县| 锡林浩特市| 丁青县| 永安市| 南宫市| 万年县| 宿州市| 锦州市| 喜德县| 惠东县| 沙田区| 威远县| 胶南市| 新蔡县| 芒康县| 微山县| 保靖县| 寿阳县| 南康市| 清新县| 时尚| 馆陶县| 四子王旗| 富阳市| 慈溪市| 依安县| 黄龙县| 将乐县| 德惠市| 宝丰县| 丽水市| 白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