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煤到焦化、燃氣發電、焦油提煉、粗苯加工、尾水回收,煤被層層高效利用;從原煤到焦炭,到焦油加工、到甲醇提取、到燃氣發電,經歷一個完整的煤化工循環產業鏈,煤的生產附加值一路飆升。
綠色煤化產業正引領峰峰礦區的傳統煤炭經濟實現突圍。煤炭被一點點“吃干榨凈”循環利用,過去“傻”、“大”、“黑”、“粗”的產煤區,正被干凈靚麗優美舒適的生態礦區所取代。
嬗變之路
峰峰礦區煤炭資源豐富,是全國第二大主焦煤生產基地。在煤化工產業之前,煤焦產量已達年均633萬噸。然而,煤炭是不可再生資源,總有一天會枯竭。那么,以煤炭為支柱的產業是否就此走向末路?
“因資源而興,不能因資源而衰。必須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努力打造綠色煤化工產業基地。”峰峰礦區區委書記李士海的這段話,透露出區主要班子成員的緊迫感。
去年初,峰峰研究確定了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戰略舉措,明確了“控制總產能、提升附加值、延伸產業鏈、培育大集團”的工作思路,提出以“打造河北千萬噸級綠色煤化工基地”目標為重要內容的 “1633”戰略,并將其列入“十二五”規劃。其總體目標是:機制焦產量達到1600萬噸,年產煤基液態燃料160萬噸,焦油裂解量達到50萬噸,工業增加值達到55億元,占GDP的41.58%,建立起系統的煤化工產業體系。
同時,大力實施“雷霆行動”。全區共關停18家54座焦爐,淘汰落后焦化產能達328萬噸,實現削減二氧化硫16826噸、煙粉塵16110噸。在確保年度減排任務高限完成的同時,又為新項目建設騰出了環境容量。
發展之路
環境保護與工業發展是經濟發展中的一對“冤家”。煤化工產業在人們的印象中更與高耗能、高污染難脫干系。如果堅持單一經濟增長,結果只能是以破壞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峰峰礦區在建設和布局煤化工項目初期就堅定一個目標——走環保與經濟協調發展之路,大力發展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工業,確保項目質量。
為此,峰峰礦區制定了嚴格的投資入駐門檻和產業布局規劃,并在全省率先對區域《煤化工產業循環經濟發展規劃》進行了規劃環評,搶占了發展先機。在《成峰工業走廊發展規劃》和《峰峰礦區產業聚集區發展規劃》編制過程中,同步進行環評編制和評價,對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進行科學分析預測和嚴格的總量控制,堅決杜絕不符合產業政策、發展規劃的項目進入園區。
注重龍頭項目建設和龍頭企業作用的發揮,打造產業集群。以峰峰集團煤化工二期、河北億達10萬噸苯加氫等重大項目為龍頭,不斷拉長產業鏈條。篩選、整理、包裝了十多個主導綠色煤化工產業項目,采用網上發布、招商活動宣傳等多種方式,積極向外推介。
截至目前,河北省煤化工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已規劃形成和村、大社、大峪三大煤化工產業園區,入園項目106個,入園率達到98%。煤化工集聚區已成為峰峰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循環之路
一開始,峰峰礦區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即做怎樣的煤化工?峰煤焦化則給人們展現了一幅宏偉的綠色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的發展藍圖。總投資155億元,建成后形成年產500萬噸焦炭、100萬噸甲醇、60萬噸醋酸、30萬噸煤焦油加工、10萬噸粗苯精制、20萬噸醋酸酯、18萬噸醋酸乙烯、5萬噸醋酐、5萬噸醋酸纖維能力,并配套建設2座37MW余氣余熱電力車間。煤化工正朝著精細化、深加工、高附加值實現戰略轉變。
鑫寶煤化工有限公司常務副總韓慶順告訴記者,延伸產業鏈條,實現了煤炭效益的最大化。僅焦油處理一項每年就達20萬噸,生產的工業萘、洗油、輕油、燃料油等化工產品供不應求,生產的煤瀝青遠銷美國、巴西、俄羅斯、印度。
在彭楠焦化有限公司,百余米高的主煙囪,飄出的是水蒸汽形成的白霧。工作人員自豪地說:“技改后,原先白白浪費掉的廢氣、廢渣,全部變廢為寶。”公司還新建了污水處理系統,水資源閉路循環由期盼變為現實。
目前,隨著一個個集煤、電、化綜合一體化的大型煤化工產業群不斷涌現,峰峰礦區合理解決區域內水、煤、市場資源的沖突,做到了資源的充分利用。在循環經濟理念的引導下,煤炭實現了由“黑”變“綠”,產業鏈由粗變細、變長,寶貴的傳統資源正產生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截至目前,峰峰礦區已形成煤化工綜合產能978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26億元,完成工業增加值42.5億元,實現利稅8.8億。煤化工產業在經濟轉型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一個以綠色煤化工產業基地為標志的新型循環經濟城市已初具雛形。
綠色煤化產業正引領峰峰礦區的傳統煤炭經濟實現突圍。煤炭被一點點“吃干榨凈”循環利用,過去“傻”、“大”、“黑”、“粗”的產煤區,正被干凈靚麗優美舒適的生態礦區所取代。
嬗變之路
峰峰礦區煤炭資源豐富,是全國第二大主焦煤生產基地。在煤化工產業之前,煤焦產量已達年均633萬噸。然而,煤炭是不可再生資源,總有一天會枯竭。那么,以煤炭為支柱的產業是否就此走向末路?
“因資源而興,不能因資源而衰。必須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努力打造綠色煤化工產業基地。”峰峰礦區區委書記李士海的這段話,透露出區主要班子成員的緊迫感。
去年初,峰峰研究確定了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戰略舉措,明確了“控制總產能、提升附加值、延伸產業鏈、培育大集團”的工作思路,提出以“打造河北千萬噸級綠色煤化工基地”目標為重要內容的 “1633”戰略,并將其列入“十二五”規劃。其總體目標是:機制焦產量達到1600萬噸,年產煤基液態燃料160萬噸,焦油裂解量達到50萬噸,工業增加值達到55億元,占GDP的41.58%,建立起系統的煤化工產業體系。
同時,大力實施“雷霆行動”。全區共關停18家54座焦爐,淘汰落后焦化產能達328萬噸,實現削減二氧化硫16826噸、煙粉塵16110噸。在確保年度減排任務高限完成的同時,又為新項目建設騰出了環境容量。
發展之路
環境保護與工業發展是經濟發展中的一對“冤家”。煤化工產業在人們的印象中更與高耗能、高污染難脫干系。如果堅持單一經濟增長,結果只能是以破壞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峰峰礦區在建設和布局煤化工項目初期就堅定一個目標——走環保與經濟協調發展之路,大力發展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工業,確保項目質量。
為此,峰峰礦區制定了嚴格的投資入駐門檻和產業布局規劃,并在全省率先對區域《煤化工產業循環經濟發展規劃》進行了規劃環評,搶占了發展先機。在《成峰工業走廊發展規劃》和《峰峰礦區產業聚集區發展規劃》編制過程中,同步進行環評編制和評價,對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進行科學分析預測和嚴格的總量控制,堅決杜絕不符合產業政策、發展規劃的項目進入園區。
注重龍頭項目建設和龍頭企業作用的發揮,打造產業集群。以峰峰集團煤化工二期、河北億達10萬噸苯加氫等重大項目為龍頭,不斷拉長產業鏈條。篩選、整理、包裝了十多個主導綠色煤化工產業項目,采用網上發布、招商活動宣傳等多種方式,積極向外推介。
截至目前,河北省煤化工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已規劃形成和村、大社、大峪三大煤化工產業園區,入園項目106個,入園率達到98%。煤化工集聚區已成為峰峰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循環之路
一開始,峰峰礦區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即做怎樣的煤化工?峰煤焦化則給人們展現了一幅宏偉的綠色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的發展藍圖。總投資155億元,建成后形成年產500萬噸焦炭、100萬噸甲醇、60萬噸醋酸、30萬噸煤焦油加工、10萬噸粗苯精制、20萬噸醋酸酯、18萬噸醋酸乙烯、5萬噸醋酐、5萬噸醋酸纖維能力,并配套建設2座37MW余氣余熱電力車間。煤化工正朝著精細化、深加工、高附加值實現戰略轉變。
鑫寶煤化工有限公司常務副總韓慶順告訴記者,延伸產業鏈條,實現了煤炭效益的最大化。僅焦油處理一項每年就達20萬噸,生產的工業萘、洗油、輕油、燃料油等化工產品供不應求,生產的煤瀝青遠銷美國、巴西、俄羅斯、印度。
在彭楠焦化有限公司,百余米高的主煙囪,飄出的是水蒸汽形成的白霧。工作人員自豪地說:“技改后,原先白白浪費掉的廢氣、廢渣,全部變廢為寶。”公司還新建了污水處理系統,水資源閉路循環由期盼變為現實。
目前,隨著一個個集煤、電、化綜合一體化的大型煤化工產業群不斷涌現,峰峰礦區合理解決區域內水、煤、市場資源的沖突,做到了資源的充分利用。在循環經濟理念的引導下,煤炭實現了由“黑”變“綠”,產業鏈由粗變細、變長,寶貴的傳統資源正產生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截至目前,峰峰礦區已形成煤化工綜合產能978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26億元,完成工業增加值42.5億元,實現利稅8.8億。煤化工產業在經濟轉型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一個以綠色煤化工產業基地為標志的新型循環經濟城市已初具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