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 隨著總投資19億元的陜煤化西安重工裝備制造業集團煤礦與建設機械工業園項目開工建設,經開區涇渭新城以交通、工程機械、新能源裝備為主導的裝備制造業規模化、集群化發展格局成形。繼交通裝備產業率先突破年產值300億元大關后,工程機械和新能源裝備兩個產業也有望在“十二五”雙雙達到百億元規模,經開區涇渭新城作為全省裝備制造業整合平臺的要素配置功能將進一步顯現。
陜煤化西安重工裝備制造業集團煤礦與建設機械工業園項目總投資19億元,占地約959畝,規劃總建筑面積38.61萬平方米;新增加工中心及數控機床等主要設備1475臺套,搬遷原有高端精良設備646臺套。按照“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化產業園”的發展定位,該項目將以煤炭采掘機械裝備和筑路、養護機械裝備生產為主,同時積極拓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實現“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的兩翼齊飛,系統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該項目建設周期為18個月。建成后,企業的生產能力和技術工藝將得到全面更新和提升,可實現年產采煤機240臺、掘進機150臺、提升設備120臺、高端瀝青混凝土攤鋪機系列150臺、高端穩定土攤鋪機系列100臺,其它筑路設備2250臺(套),銷售收入達到40億元,“十二五”末將達到80億元。
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是省委、省政府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在對本省十個重點煤炭生產開發單位和三個大型煤化企業重組的基礎上成立的特大型能源化工企業。按照“市場化運營,多元化發展”的思路,陜煤化集團通過投資新建、兼并重組等途徑,已擁有58個全資、控股及參股企業,資產總額1344億元,形成圍繞“煤炭開發、煤炭化工”兩大主業而衍生的建筑施工、裝備制造、電力、建材、物流、金融、新能源等多元化產業發展格局。
為推動企業資源整合、尤其是加快煤炭機械裝備和能源化工產業提升發展,2009年歐亞經濟論壇期間,陜煤化將新成立的西安重工裝備制造集團落戶經開區,并以涇渭新城為平臺,加快建設西北最大的煤炭及路面工程機械制造基地,構建“科技引領、產品高端、門類齊全”的現代化裝備制造業集群,為陜西省工業經濟振興和陜煤化集團的跨越式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作為加快西安工業化進程的主要承載區和我省重要的先進制造業整合平臺,近年來,經開區以打造千億元先進制造業基地和建設關中天水經濟區核心產業區為目標,按照省市“大集團引領、大項目支撐、集群化推進、園區化承載”的工業發展戰略,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努力轉變發展方式,工業經濟不斷呈現出新的張力和活力。今年上半年,經開區實現技工貿總收入1016億元,工業總產值598億元;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13億元、增加值94億元,分別占全市的1/4和1/5以上,總量繼續保持全市第一;裝備制造業總產值321億元,增長22.6%,占全市28%、全省20%,經開區已成為西部地區發展速度最快、創新能力最強和裝備制造業聚集程度最高的區域之一。
經開區涇渭新城是我市千億元先進制造業基地的承載地,裝備制造業是涇渭新城重點發展的支柱產業。目前,園區已吸引國內外裝備制造類企業140余家,總投資超過600億元。以陜汽、中集、康明斯等企業引領的交通裝備,以中鋼西重、中交西筑等企業為核心的機械裝備,以金風科技、盾安電氣等企業為龍頭的新能源裝備等三個產業加速聚集,初步形成涇渭新城裝備制造業“三足鼎立”的發展格局。上半年,涇渭新城裝備制造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73.07億元,其中,交通裝備實現239.07億元,工程機械19.2億元,新能源裝備14.8億元。陜煤化西安重裝煤機工業園的開工建設,將進一步提升工程機械產業的后續發展能力,使該產業的產值規模有望與新能源裝備產業一起在十二五期間雙雙達到百億元的水平,并從整體上優化涇渭新城裝備制造業的產業結構,為涇渭新城作為全省裝備制造業整合平臺作用的發揮提供有力的產業支撐。
陜煤化西安重工裝備制造業集團煤礦與建設機械工業園項目總投資19億元,占地約959畝,規劃總建筑面積38.61萬平方米;新增加工中心及數控機床等主要設備1475臺套,搬遷原有高端精良設備646臺套。按照“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化產業園”的發展定位,該項目將以煤炭采掘機械裝備和筑路、養護機械裝備生產為主,同時積極拓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實現“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的兩翼齊飛,系統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該項目建設周期為18個月。建成后,企業的生產能力和技術工藝將得到全面更新和提升,可實現年產采煤機240臺、掘進機150臺、提升設備120臺、高端瀝青混凝土攤鋪機系列150臺、高端穩定土攤鋪機系列100臺,其它筑路設備2250臺(套),銷售收入達到40億元,“十二五”末將達到80億元。
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是省委、省政府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在對本省十個重點煤炭生產開發單位和三個大型煤化企業重組的基礎上成立的特大型能源化工企業。按照“市場化運營,多元化發展”的思路,陜煤化集團通過投資新建、兼并重組等途徑,已擁有58個全資、控股及參股企業,資產總額1344億元,形成圍繞“煤炭開發、煤炭化工”兩大主業而衍生的建筑施工、裝備制造、電力、建材、物流、金融、新能源等多元化產業發展格局。
為推動企業資源整合、尤其是加快煤炭機械裝備和能源化工產業提升發展,2009年歐亞經濟論壇期間,陜煤化將新成立的西安重工裝備制造集團落戶經開區,并以涇渭新城為平臺,加快建設西北最大的煤炭及路面工程機械制造基地,構建“科技引領、產品高端、門類齊全”的現代化裝備制造業集群,為陜西省工業經濟振興和陜煤化集團的跨越式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作為加快西安工業化進程的主要承載區和我省重要的先進制造業整合平臺,近年來,經開區以打造千億元先進制造業基地和建設關中天水經濟區核心產業區為目標,按照省市“大集團引領、大項目支撐、集群化推進、園區化承載”的工業發展戰略,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努力轉變發展方式,工業經濟不斷呈現出新的張力和活力。今年上半年,經開區實現技工貿總收入1016億元,工業總產值598億元;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13億元、增加值94億元,分別占全市的1/4和1/5以上,總量繼續保持全市第一;裝備制造業總產值321億元,增長22.6%,占全市28%、全省20%,經開區已成為西部地區發展速度最快、創新能力最強和裝備制造業聚集程度最高的區域之一。
經開區涇渭新城是我市千億元先進制造業基地的承載地,裝備制造業是涇渭新城重點發展的支柱產業。目前,園區已吸引國內外裝備制造類企業140余家,總投資超過600億元。以陜汽、中集、康明斯等企業引領的交通裝備,以中鋼西重、中交西筑等企業為核心的機械裝備,以金風科技、盾安電氣等企業為龍頭的新能源裝備等三個產業加速聚集,初步形成涇渭新城裝備制造業“三足鼎立”的發展格局。上半年,涇渭新城裝備制造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73.07億元,其中,交通裝備實現239.07億元,工程機械19.2億元,新能源裝備14.8億元。陜煤化西安重裝煤機工業園的開工建設,將進一步提升工程機械產業的后續發展能力,使該產業的產值規模有望與新能源裝備產業一起在十二五期間雙雙達到百億元的水平,并從整體上優化涇渭新城裝備制造業的產業結構,為涇渭新城作為全省裝備制造業整合平臺作用的發揮提供有力的產業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