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西蘭和日本地震,以及前些時候的海地地震中,當災難襲來時,許多永久性的結構坍塌,震后的短期內通常以“帳篷城市”來渡過難關。
英國兩位工程學學生彼得·布魯因和威爾·克勞福德發明了混凝土帆布,這種面料的外部與普通帳篷帆布沒什么兩樣,而帆布下面加上了水泥顆粒,混凝土帆布綁定到帳篷內部的密閉充氣囊。混凝土帆布制成的帳篷可在24個小時內變成固定化的建筑,而關鍵在于:只需要充氣和沖水。
■ 在帳篷外部沖水
■ 裝置第二個單元,連成更大的空間
混凝土帆布帳篷裝在箱子里運送到部署現場。在這里,需要做的僅僅是解包,將卷形的帆布展開,接上空氣壓縮泵,朝充氣囊內灌注空氣,充氣囊像充氣玩具那樣膨脹成型,把帆布包撐成帳篷。之后,只需要用水對其帳篷外部徹底大沖刷,使用臟水也無妨,讓嵌入帆布的混凝土水合化。
第二天,混凝土硬化,你就有了約56平方米的室內空間,硬化的混凝土外殼提供了固定的庇護。裝置了充氣囊的內襯容易消毒,帳篷適合于作為傷員預檢、分診的設施。它如同任何混凝土結構的墻壁,可以打鉆,以便安裝電線、燈具、防護板,或環境要求的任何東西。
混凝土帆布是個聰明的想法,作為固定性的結構可以在任何地方架設。整個建筑是預制就緒的,豎立所需的基礎建設和額外工具都很少。2個人工作1小時就完事了,當然,得加上一天的干燥時間。多個單元可以首尾連接,組成更大的內部空間(如圖就是在裝置第二個單元)。在時間緊迫、人手供不應求的現場,它能迅速給人們一個棲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