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由中國建材聯合會混凝土外加劑分會主辦的中國混凝土外加劑發展趨勢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分會邀請了19位業內專業、學者和企業代表在會上發言。來自全國各地的外加劑企業近160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混凝土外加劑分會副秘書長白杰主持。
會上,混凝土外加劑分會秘書長王玲首先代表分會理事長姚燕對參加此次會議的代表表示熱烈的歡迎。她說,2011年是我國“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混凝土外加劑分會通過了解各行業的發展規劃,認為混凝土外加劑未來市場需求潛力巨大,外加劑行業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將面對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與挑戰。為此,分會特邀請了公路、鐵路、水工、地鐵、核電、商品混凝土等行業的領導及在這些領域有著豐富經驗的專家到會,介紹國內外建設市場的發展情況、技術需求及外加劑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結構材料研究所紀國晉教授介紹了水工混凝土的特性、我國水電行業的發展趨勢,以及對外加劑的需求。他指出,我國水能資源位居世界第一,技術可開發量達5.4億千瓦;截至2010年我國水電裝機總量為2.1億千瓦;“十二五”規劃明確了水電作為可再生能源,開發技術成熟性和可靠性決定了其優先發展。考慮到水電建設周期長,為完成節能減排目標,“十二五”期間需開工1億千瓦,我國水電開發將進入高峰期。水電工程混凝土使用的高效減水劑仍以萘系為主,大壩主體工程使用緩凝高效減水劑的量最大。聚羧酸鹽高性能減水劑最早用于溢流面抗沖磨高強混凝土,目前已廣泛用于洞室泵送混凝土、自密實混凝土等。絕大多數工程都將單獨摻加引氣劑,不與減水劑復配。工程還將使用速凝劑、膨脹劑、緩凝劑、防凍劑等。針對“十二五”期間水電新增裝機1億千瓦的工程,則需高效減水劑20萬噸以上。對于水電市場外加劑的發展情況,紀國晉認為,目前除承包商對外加劑進行采購外,一些大的集團公司都設有物資部門負責集中采購,但無論哪種采購模式,對外加劑供應商的要求將越來越嚴格;大型水電工程外加劑的采購集中度將更高,行業準入難度將加大。
長安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陳栓發在題為《十二五公路交通發展與外加劑應用展望》的報告中介紹說,截至2010年年底,我國公路網總里程為398.4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總里程為7.4萬公里。我國公路交通未來的發展目標是,到2015年公路網總里程達到450萬公里,高速公路總里程為11萬公里,農村公路總里程將由2010年的345萬公里發展到390萬公里,二級及以上公路總里程將由2010年的45.3萬公里發展到65萬公里。目前,我國公路工程中只有30%左右的混凝土摻用外加劑,隨著人們對混凝土外加劑性能的逐步了解,未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發展必然對外加劑提出更高要求,其用量將從現在占混凝土總量的20%提高到50%,總產量將由200萬噸提高到500萬噸。
京滬鐵路客運專線公司盧祖文研究員就目前國內外鐵路運輸市場的情況進行了詳細說明。他指出,截至2010年年底,我國高鐵營業里程達8358公里,其中投入運營的新建高鐵5149公里,在建里程達1.7萬公里,已成為世界上高速鐵路系統技術最全、集成能力最強、運營里程最長、運行速度最高、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到2015年,我國鐵路營業里程將達到12萬公里左右,其中新建高鐵(不含既有提速線路)將達到1.6萬公里以上。以“四縱四橫”高鐵為主骨架,包括城際高鐵和新建快速鐵路及既有線提速改造線路組成的鐵路快速客運網總規模達4.5萬公里以上。面對如此廣闊的市場,機遇與挑戰同在,發展和風驗并存,混凝土外加劑企業應把握好時機,謀求更大的發展。
《混凝土外加劑安全生產要求》和《混凝土外加劑清潔生產技術要求》兩部標準與外加劑行業的每個企業都密切相關,這兩部標準將在2011年年底完成。此次會議安排了蘇州市相城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危化品管理科、蘇州市興邦化學建材有限公司、北京正豐易科環保技術研究中心等單位的負責人,以及這兩部標準的主編嘉興學院土木工程研究所劉紅飛教授和混凝土外加劑分會趙霞工程師,介紹了外加劑企業安全生產的重要性、清潔生產的含義及兩部標準的主要內容。未來這兩部標準將成為各級環保監測機構和安全監測機構對外加劑企業進行檢查和監控的依據,也將成為新建混凝土外加劑企業的入行門檻,更將成為已建落后外加劑企業改建的目標。
會上,遼寧奧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建民作了《聚羧酸鹽系高性能減水劑原料供應情況》的報告,江蘇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加平作了《核電混凝土技術要求及工程應用》的報告,鐵道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王軍偉作了《近期高鐵對外加劑產品檢驗中發現的問題》的報告,以及外加劑相關企業都有精彩報告呈現。
會上,混凝土外加劑分會秘書長王玲首先代表分會理事長姚燕對參加此次會議的代表表示熱烈的歡迎。她說,2011年是我國“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混凝土外加劑分會通過了解各行業的發展規劃,認為混凝土外加劑未來市場需求潛力巨大,外加劑行業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將面對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與挑戰。為此,分會特邀請了公路、鐵路、水工、地鐵、核電、商品混凝土等行業的領導及在這些領域有著豐富經驗的專家到會,介紹國內外建設市場的發展情況、技術需求及外加劑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結構材料研究所紀國晉教授介紹了水工混凝土的特性、我國水電行業的發展趨勢,以及對外加劑的需求。他指出,我國水能資源位居世界第一,技術可開發量達5.4億千瓦;截至2010年我國水電裝機總量為2.1億千瓦;“十二五”規劃明確了水電作為可再生能源,開發技術成熟性和可靠性決定了其優先發展。考慮到水電建設周期長,為完成節能減排目標,“十二五”期間需開工1億千瓦,我國水電開發將進入高峰期。水電工程混凝土使用的高效減水劑仍以萘系為主,大壩主體工程使用緩凝高效減水劑的量最大。聚羧酸鹽高性能減水劑最早用于溢流面抗沖磨高強混凝土,目前已廣泛用于洞室泵送混凝土、自密實混凝土等。絕大多數工程都將單獨摻加引氣劑,不與減水劑復配。工程還將使用速凝劑、膨脹劑、緩凝劑、防凍劑等。針對“十二五”期間水電新增裝機1億千瓦的工程,則需高效減水劑20萬噸以上。對于水電市場外加劑的發展情況,紀國晉認為,目前除承包商對外加劑進行采購外,一些大的集團公司都設有物資部門負責集中采購,但無論哪種采購模式,對外加劑供應商的要求將越來越嚴格;大型水電工程外加劑的采購集中度將更高,行業準入難度將加大。
長安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陳栓發在題為《十二五公路交通發展與外加劑應用展望》的報告中介紹說,截至2010年年底,我國公路網總里程為398.4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總里程為7.4萬公里。我國公路交通未來的發展目標是,到2015年公路網總里程達到450萬公里,高速公路總里程為11萬公里,農村公路總里程將由2010年的345萬公里發展到390萬公里,二級及以上公路總里程將由2010年的45.3萬公里發展到65萬公里。目前,我國公路工程中只有30%左右的混凝土摻用外加劑,隨著人們對混凝土外加劑性能的逐步了解,未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發展必然對外加劑提出更高要求,其用量將從現在占混凝土總量的20%提高到50%,總產量將由200萬噸提高到500萬噸。
京滬鐵路客運專線公司盧祖文研究員就目前國內外鐵路運輸市場的情況進行了詳細說明。他指出,截至2010年年底,我國高鐵營業里程達8358公里,其中投入運營的新建高鐵5149公里,在建里程達1.7萬公里,已成為世界上高速鐵路系統技術最全、集成能力最強、運營里程最長、運行速度最高、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到2015年,我國鐵路營業里程將達到12萬公里左右,其中新建高鐵(不含既有提速線路)將達到1.6萬公里以上。以“四縱四橫”高鐵為主骨架,包括城際高鐵和新建快速鐵路及既有線提速改造線路組成的鐵路快速客運網總規模達4.5萬公里以上。面對如此廣闊的市場,機遇與挑戰同在,發展和風驗并存,混凝土外加劑企業應把握好時機,謀求更大的發展。
《混凝土外加劑安全生產要求》和《混凝土外加劑清潔生產技術要求》兩部標準與外加劑行業的每個企業都密切相關,這兩部標準將在2011年年底完成。此次會議安排了蘇州市相城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危化品管理科、蘇州市興邦化學建材有限公司、北京正豐易科環保技術研究中心等單位的負責人,以及這兩部標準的主編嘉興學院土木工程研究所劉紅飛教授和混凝土外加劑分會趙霞工程師,介紹了外加劑企業安全生產的重要性、清潔生產的含義及兩部標準的主要內容。未來這兩部標準將成為各級環保監測機構和安全監測機構對外加劑企業進行檢查和監控的依據,也將成為新建混凝土外加劑企業的入行門檻,更將成為已建落后外加劑企業改建的目標。
會上,遼寧奧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建民作了《聚羧酸鹽系高性能減水劑原料供應情況》的報告,江蘇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加平作了《核電混凝土技術要求及工程應用》的報告,鐵道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王軍偉作了《近期高鐵對外加劑產品檢驗中發現的問題》的報告,以及外加劑相關企業都有精彩報告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