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作為地處首都的大型國有企業,北京金隅集團始終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協調統一”作為堅持發展第一要務的最高原則,主動踐行循環經濟理念,轉變發展方式,走出了一條新型工業化道路。
一、主動踐行循環經濟理念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現實選擇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之所以作為我國“十二五”時期發展的主線,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和推動科學發展的重大舉措,是適應全球需求結構重大變化、順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的階段性特征的必然要求。
一要使循環經濟理念根植于企業經營管理者之內心從而化為發展循環經濟的自覺行動。必須清醒而充分的認識到,經濟系統不單受社會規律的支配,也要受自然生態規律的制約。傳統工業化過分強調經濟增長的高速度,依靠規模擴大來推進工業化進程,以大量消耗資源和犧牲環境為代價,造成了對資源大量消耗和對生態環境嚴重破壞?;谘h經濟理念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以“資源—生產—消費—再生資源”的反饋式循環為主要特征,形成了層次合理、運行協調的現代生態工業體系,強調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環境保護。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由傳統工業道路向現代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轉變是我國工業化發展的戰略選擇。
二要以結構調整作為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之舉進而成為走好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有力保障。發展循環經濟本質上是遵循生態規律和經濟規律安排經濟活動,其核心是建立一種新的生態化產業模式。從宏觀層面講,就是要依據產業的客觀比例關系,來調整不協調的產業結構,促進國民經濟各產業的協調發展。產業結構優化過程就是通過有關產業政策調整影響產業結構變化的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實行資源優化配置與再配置,來推進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高度化發展,最終在不同類別的產業之間形成類似于自然生態鏈的關系,運用反饋式、網絡狀動態聯系,使物質能量流在系統內不同行業之間有序循環。從微觀層面講,企業作為這個大的“生態化”體系的組成單元或者節點,只有主動進行產品結構、產業結構、組織結構等的持續優化乃至大力度調整,方能適應或積極引領行業發展。
北京金隅集團之所以能發展成為以“水泥及預拌混凝土—新型建材制造—房地產開發—物業投資與管理”為核心產業鏈的大型產業集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結構調整。一是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決淘汰了膠合板、硬質纖維板、水泥纖維板、石棉制品、砂石產品等50多種高能耗、高污染、技術附加值低的傳統建材產品,重點發展綠色環保、節能低耗的新型建材產品,目前已成為全國最大建材制造商之一和環渤海經濟圈建材行業的領導者、京津冀地區最大的水泥供應商和北京地區最大的水泥生產商,并被列為國家重點支持的十二家大型水泥企業(集團)之一。二是在加快建材工業結構調整的同時,充分利用騰退后的土地,大力發展房地產開發業,金隅集團已成為北京綜合實力最強的房地產開發商之一、最大的保障性住房開發企業之一。三是在實施房地產開發的同時,自持部分優質不動產,大力發展以高端寫字樓經營、度假休閑和物業服務為核心的現代服務業,發展符合首都定位的都市型產業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當前,北京金隅集團將“結構更加優化、效益更加顯著、發展更加和諧”確立為加快實現集團戰略目標的有效路徑,其中“結構更加優化”是前提和基礎,也必將成為集團在新型工業化道路上又好又快發展的有力保障。
二、強力推進清潔生產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基礎
清潔生產旨在最大限度地減少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對產品進行全過程的污染控制與管理,兼顧了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基礎和有效途徑。就企業層面而言,清潔生產本身即循環經濟的微觀體現,一個產品、一臺裝置、一條生產線都可采用清潔生產的方案。在發展循環經濟的實際運作過程中,需要解決一系列問題,清潔生產為此提供了必要的手段。特別應該指出的是,推行循環經濟技術上的前提是產品的生態設計,沒有產品的生態設計,循環經濟只能是一句口號而無法變成現實。因此,推進清潔生產也是有強烈社會責任感和行業發展使命感的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最現實和最理性的選擇;就行業層面而言,在行業發展規劃、行業標準制定、業內競爭自律等方面同樣應以清潔生產的實施成效作為先進性衡量和價值判斷的重要依據。只有實現微觀和中觀兩個層面的良性互動,宏觀的或者說廣義的循環經濟才能在更廣范圍和區域得以推動并獲得最終成效,進而實現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目標。
在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十多年中,北京金隅集團始終強力推行清潔生產,一方面堅持新建、改建、擴建項目要達到工藝先進、能耗物耗小、污染排放少的標準和要求,并通過產品結構調整、污染企業搬遷、新改擴項目以新代老、老污染源限期治理等措施,實現了從單純的末端治理向生產全過程控制的轉變;另一方面不斷加大節能減排工作力度和環保投入,取得了明顯成效。與2000年相比,2009年集團萬元產值綜合能耗下降46%,工業萬元產值取水下降85%,在京工業企業煙塵、工業粉塵、二氧化硫、COD排放分別下降85.64%、39.91%、87.8%和88.34%,在北京市城市綜合整治定量考核中,連續多年名列榜首。
三、大力開展資源綜合利用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舉措
建材行業是目前綜合利用各類廢棄物,尤其是廢物、廢水和廢氣的大戶,也是潛力最大的行業,其中每年消納和利用的各類固體廢棄物約占全國工業部門固體廢棄物利用總量的80%以上,是整個社會實現資源循環的一個關鍵環節。就水泥工業來看,綜合利用石灰石和砂巖、礦山廢石、運用粉煤灰和煤矸石替代黏土,運用轉爐渣、硫酸渣替代鐵礦石,運用脫硫石膏替代天然石膏,運用電石渣替代石灰石原料等技術已十分成熟,在實踐中也較為普遍。因此,許多工業廢棄物都可作為建材產品生產的替代原料和替代燃料。在能源資源問題日益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今天,中央作出的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戰略部署,對作為我國國民經濟重要產業之一的建材工業而言,在節能減排及能源結構調整中大有可為。
四、不斷推動自主創新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動力源泉
建材行業作為國家發展循環經濟的試點行業,在進行初級綜合利用的基礎上,如何對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既是對建材行業社會責任感的檢驗,也是對其創新能力的考量。
在即將完成的金隅集團“十一五”規劃期間,集團不斷加大技術研發投資力度,累計投入3億多元用于新產品、新技術和新工藝的研發,累計投入近20億元用于污染擾民企業調整搬遷和落后技術工藝改造,為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提供了有力保障。與此同時,通過大力整合技術資源,打造了一流的研發平臺。以北京建材科研總院為依托,包括墻體材料、水泥混凝土、家具設計、固廢處置、耐火材料、礦棉吸聲板、建筑技術等7個分中心的集團技術中心,被評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不僅為集團自身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同時也成為行業新技術“孵化器”。
發展循環經濟、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既需要我們積極探索、自覺實踐和不斷創新,也需要政府規范市場、扶優促強和強力支持。但根本還在于企業自身主動轉變發展方式,逐步“由大變強”,堅持“靠新出強”,方能在全國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當前和國家“十二五”規劃的未來五年有所作為。
一、主動踐行循環經濟理念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現實選擇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之所以作為我國“十二五”時期發展的主線,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和推動科學發展的重大舉措,是適應全球需求結構重大變化、順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的階段性特征的必然要求。
一要使循環經濟理念根植于企業經營管理者之內心從而化為發展循環經濟的自覺行動。必須清醒而充分的認識到,經濟系統不單受社會規律的支配,也要受自然生態規律的制約。傳統工業化過分強調經濟增長的高速度,依靠規模擴大來推進工業化進程,以大量消耗資源和犧牲環境為代價,造成了對資源大量消耗和對生態環境嚴重破壞?;谘h經濟理念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以“資源—生產—消費—再生資源”的反饋式循環為主要特征,形成了層次合理、運行協調的現代生態工業體系,強調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環境保護。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由傳統工業道路向現代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轉變是我國工業化發展的戰略選擇。
二要以結構調整作為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之舉進而成為走好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有力保障。發展循環經濟本質上是遵循生態規律和經濟規律安排經濟活動,其核心是建立一種新的生態化產業模式。從宏觀層面講,就是要依據產業的客觀比例關系,來調整不協調的產業結構,促進國民經濟各產業的協調發展。產業結構優化過程就是通過有關產業政策調整影響產業結構變化的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實行資源優化配置與再配置,來推進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高度化發展,最終在不同類別的產業之間形成類似于自然生態鏈的關系,運用反饋式、網絡狀動態聯系,使物質能量流在系統內不同行業之間有序循環。從微觀層面講,企業作為這個大的“生態化”體系的組成單元或者節點,只有主動進行產品結構、產業結構、組織結構等的持續優化乃至大力度調整,方能適應或積極引領行業發展。
北京金隅集團之所以能發展成為以“水泥及預拌混凝土—新型建材制造—房地產開發—物業投資與管理”為核心產業鏈的大型產業集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結構調整。一是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決淘汰了膠合板、硬質纖維板、水泥纖維板、石棉制品、砂石產品等50多種高能耗、高污染、技術附加值低的傳統建材產品,重點發展綠色環保、節能低耗的新型建材產品,目前已成為全國最大建材制造商之一和環渤海經濟圈建材行業的領導者、京津冀地區最大的水泥供應商和北京地區最大的水泥生產商,并被列為國家重點支持的十二家大型水泥企業(集團)之一。二是在加快建材工業結構調整的同時,充分利用騰退后的土地,大力發展房地產開發業,金隅集團已成為北京綜合實力最強的房地產開發商之一、最大的保障性住房開發企業之一。三是在實施房地產開發的同時,自持部分優質不動產,大力發展以高端寫字樓經營、度假休閑和物業服務為核心的現代服務業,發展符合首都定位的都市型產業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當前,北京金隅集團將“結構更加優化、效益更加顯著、發展更加和諧”確立為加快實現集團戰略目標的有效路徑,其中“結構更加優化”是前提和基礎,也必將成為集團在新型工業化道路上又好又快發展的有力保障。
二、強力推進清潔生產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基礎
清潔生產旨在最大限度地減少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對產品進行全過程的污染控制與管理,兼顧了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基礎和有效途徑。就企業層面而言,清潔生產本身即循環經濟的微觀體現,一個產品、一臺裝置、一條生產線都可采用清潔生產的方案。在發展循環經濟的實際運作過程中,需要解決一系列問題,清潔生產為此提供了必要的手段。特別應該指出的是,推行循環經濟技術上的前提是產品的生態設計,沒有產品的生態設計,循環經濟只能是一句口號而無法變成現實。因此,推進清潔生產也是有強烈社會責任感和行業發展使命感的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最現實和最理性的選擇;就行業層面而言,在行業發展規劃、行業標準制定、業內競爭自律等方面同樣應以清潔生產的實施成效作為先進性衡量和價值判斷的重要依據。只有實現微觀和中觀兩個層面的良性互動,宏觀的或者說廣義的循環經濟才能在更廣范圍和區域得以推動并獲得最終成效,進而實現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目標。
在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十多年中,北京金隅集團始終強力推行清潔生產,一方面堅持新建、改建、擴建項目要達到工藝先進、能耗物耗小、污染排放少的標準和要求,并通過產品結構調整、污染企業搬遷、新改擴項目以新代老、老污染源限期治理等措施,實現了從單純的末端治理向生產全過程控制的轉變;另一方面不斷加大節能減排工作力度和環保投入,取得了明顯成效。與2000年相比,2009年集團萬元產值綜合能耗下降46%,工業萬元產值取水下降85%,在京工業企業煙塵、工業粉塵、二氧化硫、COD排放分別下降85.64%、39.91%、87.8%和88.34%,在北京市城市綜合整治定量考核中,連續多年名列榜首。
三、大力開展資源綜合利用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舉措
建材行業是目前綜合利用各類廢棄物,尤其是廢物、廢水和廢氣的大戶,也是潛力最大的行業,其中每年消納和利用的各類固體廢棄物約占全國工業部門固體廢棄物利用總量的80%以上,是整個社會實現資源循環的一個關鍵環節。就水泥工業來看,綜合利用石灰石和砂巖、礦山廢石、運用粉煤灰和煤矸石替代黏土,運用轉爐渣、硫酸渣替代鐵礦石,運用脫硫石膏替代天然石膏,運用電石渣替代石灰石原料等技術已十分成熟,在實踐中也較為普遍。因此,許多工業廢棄物都可作為建材產品生產的替代原料和替代燃料。在能源資源問題日益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今天,中央作出的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戰略部署,對作為我國國民經濟重要產業之一的建材工業而言,在節能減排及能源結構調整中大有可為。
四、不斷推動自主創新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動力源泉
建材行業作為國家發展循環經濟的試點行業,在進行初級綜合利用的基礎上,如何對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既是對建材行業社會責任感的檢驗,也是對其創新能力的考量。
在即將完成的金隅集團“十一五”規劃期間,集團不斷加大技術研發投資力度,累計投入3億多元用于新產品、新技術和新工藝的研發,累計投入近20億元用于污染擾民企業調整搬遷和落后技術工藝改造,為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提供了有力保障。與此同時,通過大力整合技術資源,打造了一流的研發平臺。以北京建材科研總院為依托,包括墻體材料、水泥混凝土、家具設計、固廢處置、耐火材料、礦棉吸聲板、建筑技術等7個分中心的集團技術中心,被評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不僅為集團自身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同時也成為行業新技術“孵化器”。
發展循環經濟、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既需要我們積極探索、自覺實踐和不斷創新,也需要政府規范市場、扶優促強和強力支持。但根本還在于企業自身主動轉變發展方式,逐步“由大變強”,堅持“靠新出強”,方能在全國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當前和國家“十二五”規劃的未來五年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