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正值月,鋼鐵產業現在卻在經歷寒冬。伴隨鋼材市場兩個多月的跌勢,寶鋼7月13日出臺了8月份產品價格。不出業內預料,主要產品價格悉數下降,幅度從200-800元/噸不等,而這也是寶鋼今年連續第二個月降價。7月份,寶鋼大幅跌價已經將今年前6個月的漲幅悉數抹去。從8月份鋼價的再次下調可以看出,需求萎縮,成本高企,中國鋼鐵業當前的處境可謂是“凄風苦雨”。目前國內鋼鐵行業正面臨著全行業虧損,已經有多家鋼企宣布限產。
需求低迷,理應降低成本,可是對鋼鐵產能過高的大中型鋼廠來說,鐵礦石價格成了成本下降的受阻線。如今,雖然鐵礦石現貨價格一跌再跌,像品位63.5%的印度粉礦報價近期已經降到了130美元/噸之內,跌回今年1月份的水平,但是,以協議礦為主的國內大中型鋼企卻因合約在身,必須繼續履行147美元/噸的高價協議礦。在原材料成本的壓力下,今年以來,國內鋼鐵企業噸鋼生產成本累計已經上漲了近600元左右。但4月份以來,全國主要鋼材品種價格卻不斷下跌,累計跌幅已經達到每噸上千元。
在高成本和低鋼價的雙重擠壓下,目前已經有部分鋼企“支撐不住”,紛紛開始限產停產。像濟鋼已經計劃從7月20號起對螺紋鋼生產線進行檢修,為期一周,影響產量將達3萬噸;日鋼2150毫米的熱軋鋼生產線,將在7月25號到8月10號期間停產檢修,影響產量達15萬噸左右;宣鋼計劃從7月中旬起,對2500立方米高爐進行停產檢修,為期1個月,影響產量約20萬噸,而沙鋼也從7月10號開始,對一條線材生產線進行檢修,為期半個月,影響產量約2萬噸。與此同時,鋼材貿易商們也難以忍受持續的虧損,開始拋售庫存。
持續虧損 部分鋼企減產停產
成本高企,需求萎縮,中國鋼鐵業當前的處境可謂是“凄風苦雨”。過快的產能釋放,超過了需求的增長,加大了國內市場的壓力。三大礦強制執行的季度定價機制導致鐵礦石價格不斷的波動,現貨市場的價格卻在持續地走低,目前國內鋼鐵行業正面臨著全行業的虧損狀況。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日前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6月下旬全國粗鋼產量為1711萬噸,日產量為171.1萬噸。今年前5個月,中國產鋼2.69億噸,同比增長23.8%。6月份以來,雖然日均單產有所下降,但預計全年鋼產量約為6.2到6.3億噸,再創歷史新高。而目前長協價與現貨價之間形成的倒掛,已經導致了鋼鐵業全行業的虧損狀況。而專家表示,高產能、高庫存的現狀使得行業困境在短期內也難以扭轉,預期今年三季度鋼鐵行業將持續虧損。
盛夏“冬眠” 唐山眾多中小鋼廠停工
看來,面臨著需求萎縮,成本上漲雙重重壓的鋼鐵企業,日子的確是不好過呀!我們的記者近日也專門來到了有著“中國鋼鐵第一市”之稱的唐山進行調查,在這里,記者發現,在政策、市場的雙面夾擊下,規模較小的中小鋼企受到的影響特別大,眼下,唐山很多的中小鋼廠都已經停工,盛夏時節,卻進入了“冬眠”。
建筑用鋼走軟 廢鋼回收產業鏈繃緊
隨著4月中旬國家樓市調控政策的出臺,高燒的樓市就在不斷降溫,由于房地產一向是鋼材消費的大戶,這直接導致了鋼材市場需求的萎縮,建筑用鋼也成為了鋼廠和貿易商都不愿碰觸的“風險地帶”。而房地產的建筑用鋼一直是中小鋼鐵企業的主產品,終端市場需求的大幅減少,最終讓這條利益鏈上的每一個環節,無一例外都在這個酷熱難當的盛夏里患上了“重感冒”。
工信部新規抑制產能過剩 鋼企出路何在?
無論是中小鋼廠的倒閉歇業,還是大型鋼企的全面虧損,都與鋼材市場的產能過剩不無關聯。眼下,離鋼材消費的飽和點越來越近,專家預計幾年內我國的鋼材消費是一個低增長的階段。而針對當前鋼鐵市場產能過剩的現狀,工信部在近期剛剛發布的《鋼鐵行業生產經營規范條件》中明確規定,2009年粗鋼產量100萬噸以下,特鋼30萬噸以下的鋼鐵企業都將面臨淘汰。那么鋼鐵企業的出路在哪里呢?
中國聯合鋼鐵網首席分析師馬忠普:“一個高消費低增長時代到來了,如果鋼鐵企業僅僅從市場角度,而不調整自己的經營方式轉變,不轉換自己的,不調整自己的戰略問題,實施走出去戰略,這些問題短期內都很難化解?!?
在不少專家看來,如果鋼材市場價格走勢能在短期內會發生一些變化,特別是鋼廠價格如果下調,貿易商能夠不虧損,應該就能給市場注入一個穩定機制。那么鋼價也可以走穩。雖然這種辦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鋼企虧損的問題,也不能完全補償貿易商前期的虧損,但至少短期內鋼材市場會由此得到一種平衡,再加上隨著一些鋼企限產、停產,將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一些鋼材庫存,市場應該會有一些回暖。但就長期來看,控制整個鋼鐵產業鏈的源頭才是我國鋼企的最終出路。而這就需要鋼企能夠走出去。
需求低迷,理應降低成本,可是對鋼鐵產能過高的大中型鋼廠來說,鐵礦石價格成了成本下降的受阻線。如今,雖然鐵礦石現貨價格一跌再跌,像品位63.5%的印度粉礦報價近期已經降到了130美元/噸之內,跌回今年1月份的水平,但是,以協議礦為主的國內大中型鋼企卻因合約在身,必須繼續履行147美元/噸的高價協議礦。在原材料成本的壓力下,今年以來,國內鋼鐵企業噸鋼生產成本累計已經上漲了近600元左右。但4月份以來,全國主要鋼材品種價格卻不斷下跌,累計跌幅已經達到每噸上千元。
在高成本和低鋼價的雙重擠壓下,目前已經有部分鋼企“支撐不住”,紛紛開始限產停產。像濟鋼已經計劃從7月20號起對螺紋鋼生產線進行檢修,為期一周,影響產量將達3萬噸;日鋼2150毫米的熱軋鋼生產線,將在7月25號到8月10號期間停產檢修,影響產量達15萬噸左右;宣鋼計劃從7月中旬起,對2500立方米高爐進行停產檢修,為期1個月,影響產量約20萬噸,而沙鋼也從7月10號開始,對一條線材生產線進行檢修,為期半個月,影響產量約2萬噸。與此同時,鋼材貿易商們也難以忍受持續的虧損,開始拋售庫存。
持續虧損 部分鋼企減產停產
成本高企,需求萎縮,中國鋼鐵業當前的處境可謂是“凄風苦雨”。過快的產能釋放,超過了需求的增長,加大了國內市場的壓力。三大礦強制執行的季度定價機制導致鐵礦石價格不斷的波動,現貨市場的價格卻在持續地走低,目前國內鋼鐵行業正面臨著全行業的虧損狀況。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日前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6月下旬全國粗鋼產量為1711萬噸,日產量為171.1萬噸。今年前5個月,中國產鋼2.69億噸,同比增長23.8%。6月份以來,雖然日均單產有所下降,但預計全年鋼產量約為6.2到6.3億噸,再創歷史新高。而目前長協價與現貨價之間形成的倒掛,已經導致了鋼鐵業全行業的虧損狀況。而專家表示,高產能、高庫存的現狀使得行業困境在短期內也難以扭轉,預期今年三季度鋼鐵行業將持續虧損。
盛夏“冬眠” 唐山眾多中小鋼廠停工
看來,面臨著需求萎縮,成本上漲雙重重壓的鋼鐵企業,日子的確是不好過呀!我們的記者近日也專門來到了有著“中國鋼鐵第一市”之稱的唐山進行調查,在這里,記者發現,在政策、市場的雙面夾擊下,規模較小的中小鋼企受到的影響特別大,眼下,唐山很多的中小鋼廠都已經停工,盛夏時節,卻進入了“冬眠”。
建筑用鋼走軟 廢鋼回收產業鏈繃緊
隨著4月中旬國家樓市調控政策的出臺,高燒的樓市就在不斷降溫,由于房地產一向是鋼材消費的大戶,這直接導致了鋼材市場需求的萎縮,建筑用鋼也成為了鋼廠和貿易商都不愿碰觸的“風險地帶”。而房地產的建筑用鋼一直是中小鋼鐵企業的主產品,終端市場需求的大幅減少,最終讓這條利益鏈上的每一個環節,無一例外都在這個酷熱難當的盛夏里患上了“重感冒”。
工信部新規抑制產能過剩 鋼企出路何在?
無論是中小鋼廠的倒閉歇業,還是大型鋼企的全面虧損,都與鋼材市場的產能過剩不無關聯。眼下,離鋼材消費的飽和點越來越近,專家預計幾年內我國的鋼材消費是一個低增長的階段。而針對當前鋼鐵市場產能過剩的現狀,工信部在近期剛剛發布的《鋼鐵行業生產經營規范條件》中明確規定,2009年粗鋼產量100萬噸以下,特鋼30萬噸以下的鋼鐵企業都將面臨淘汰。那么鋼鐵企業的出路在哪里呢?
中國聯合鋼鐵網首席分析師馬忠普:“一個高消費低增長時代到來了,如果鋼鐵企業僅僅從市場角度,而不調整自己的經營方式轉變,不轉換自己的,不調整自己的戰略問題,實施走出去戰略,這些問題短期內都很難化解?!?
在不少專家看來,如果鋼材市場價格走勢能在短期內會發生一些變化,特別是鋼廠價格如果下調,貿易商能夠不虧損,應該就能給市場注入一個穩定機制。那么鋼價也可以走穩。雖然這種辦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鋼企虧損的問題,也不能完全補償貿易商前期的虧損,但至少短期內鋼材市場會由此得到一種平衡,再加上隨著一些鋼企限產、停產,將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一些鋼材庫存,市場應該會有一些回暖。但就長期來看,控制整個鋼鐵產業鏈的源頭才是我國鋼企的最終出路。而這就需要鋼企能夠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