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和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經過20年的開發建設,浦東成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征”、“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記者4月14日從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獲悉,浦東正站在一個新起點,謀劃下一個20年的發展,即“7+1”生產力布局、新浦東總體規劃修編,從而為努力建設科學發展的先行區、“四個中心”的核心區、綜合改革的試驗區、開放和諧的生態區,為實現二次創業、二次跨域而努力奮斗。
據介紹,浦東開發開放是一項國家戰略,黨的三代領導集體都對浦東開發開放作出重要指示,黨的四次代表大會(從十四大到十七大)都對浦東開發開放作出重要部署。上海市委、市政府堅持“開發浦東、振興上海、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方針,要求浦東在上海“四個中心”建設中發揮核心功能作用,在“四個率先”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7+1”生產力布局
去年4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南匯并入浦東新區,浦東迎來了二次創業的新階段。站在新起點,立足大格局,著眼在全區范圍優化生產力布局,浦東新區適時提出“7+1”的構想。
一是上海綜合保稅區板塊。規劃面積22.76平方公里,包括外高橋保稅區、洋山保稅港區和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主要載體。為了加強三個保稅區的聯動發展、整合資源,去年成立了上海綜合保稅區管理委員會,實行“市級區管”的體制,已經開始正式運作。
二是上海臨港產業區板塊。規劃面積240平方公里,包括重裝備產業區、物流園區和主產業區等。重點布局海洋工程、大型船用曲軸、石油平臺、發電機組等高端制造、極端制造產業。這個板塊,上海也成立了相應的管理委員會,實行“市級市管”體制,已經開始運作。
三是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板塊。規劃面積31.78平方公里,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主要載體。截至2009年底,集聚了556家金融機構(新區603家),約占全市70%;建成商務樓宇面積860多萬平方米;2009年完成各類稅收超過300億。“十二五”期間,將推動“上海中心”項目、上海船廠地塊、世紀大道兩側等約300萬平方米的商務樓宇建設。
四是張江高科技園區板塊。規劃面積77.45平方公里,這一板塊把張江與康橋、國際醫學園區等整合,將成為浦東一個新的重要增長極。張江園區經過15年的發展,目前集聚了128個國家重大科技專項、42個國家市區三級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經認定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06家,入駐留學生企業900多家(約占全市1/3)。2009年,園區內集成電路產業營業收入約占全國1/5,生物醫藥產業營業收入約占全市1/4。
五是金橋出口加工區板塊。規劃面積67.79平方公里。這一板塊把金橋與南匯工業園區、空港工業園區整合,將形成一個先進制造業組團。這一板塊,北部主要發展2.5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制造業往南部轉移,形成產業發展梯度。2009年,這一板塊的工業總產值超過2300億元,約占新區的1/3。
六是臨港主城區板塊。規劃面積74平方公里。這一板塊重點發展商業商務、文化教育、旅游居住等功能,著力打造低碳、生態、宜居的新城。當前主要進行基礎設施開發,通達滴水湖的軌交11號線南段已開工,將在2012年建成。
七是國際旅游度假區板塊。以迪士尼主題樂園項目為核心,包括三甲港海濱旅游度假區和臨港濱海旅游度假區等。這一板塊相應的管理體制正在進一步明確之中。
加“1”就是后世博板塊。世博園區浦東部分規劃面積3.93平方公里,附近還有后灘1平方公里和原“環球”項目地塊的3平方公里。這一區域已經完成了前期基礎建設,并且有5條軌交經過,基礎條件良好,主要發展金融、會展、商務、文化等現代服務業。具體的功能定位、發展規劃、管理體制等,還有待進一步明確。
“7+1”的生產力布局是兩區合并后促進資源整合共享、要素優化配置的需要,突出功能導向,突出產業結構調整,突出核心功能區的建設。在產業能級上,包括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符合產業升級的要求;在發展動力上,包括了科技驅動、創新驅動,符合率先轉變方式的要求;在功能上,更加突出區域核心競爭力。
新浦東總體規劃修編
據介紹,原浦東和南匯兩區合并后,按照“兩規合一”的要求,結合“十二五”規劃的編制,目前正在對浦東的總體規劃進行修編。從現狀來看,浦東有兩條自然肌理,一條是沿黃浦江,人口集中、產業集聚,主要發展與金融中心建設有關的金融、商務、會展等現代服務業。一條是沿海,空間較廣、人口較少、成本較低,主要發展與航運中心建設有關的航運、貿易、物流,以及重裝備、航空等先進制造業。還有圍繞浦東城市肌理形成的四個圈層:第一層是內環以內的中央分區,第二層是外環以內的中心城區,第三層是外環以外的疏朗區,第四層是郊環周邊和以南的生態區。
“十二五”期間,浦東將進一步加快城市化進程,來適應產業快速發展、人口大量集聚的需要。還將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計劃三年內投入1000億元,重點加強南北道路對接,使南北交通更加順暢;盡快打通沿海大通道,形成內部環通和外部聯通。基礎設施的大投入、大建設,對城市化將是極大的拉動。
據介紹,浦東開發開放是一項國家戰略,黨的三代領導集體都對浦東開發開放作出重要指示,黨的四次代表大會(從十四大到十七大)都對浦東開發開放作出重要部署。上海市委、市政府堅持“開發浦東、振興上海、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方針,要求浦東在上海“四個中心”建設中發揮核心功能作用,在“四個率先”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7+1”生產力布局
去年4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南匯并入浦東新區,浦東迎來了二次創業的新階段。站在新起點,立足大格局,著眼在全區范圍優化生產力布局,浦東新區適時提出“7+1”的構想。
一是上海綜合保稅區板塊。規劃面積22.76平方公里,包括外高橋保稅區、洋山保稅港區和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主要載體。為了加強三個保稅區的聯動發展、整合資源,去年成立了上海綜合保稅區管理委員會,實行“市級區管”的體制,已經開始正式運作。
二是上海臨港產業區板塊。規劃面積240平方公里,包括重裝備產業區、物流園區和主產業區等。重點布局海洋工程、大型船用曲軸、石油平臺、發電機組等高端制造、極端制造產業。這個板塊,上海也成立了相應的管理委員會,實行“市級市管”體制,已經開始運作。
三是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板塊。規劃面積31.78平方公里,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主要載體。截至2009年底,集聚了556家金融機構(新區603家),約占全市70%;建成商務樓宇面積860多萬平方米;2009年完成各類稅收超過300億。“十二五”期間,將推動“上海中心”項目、上海船廠地塊、世紀大道兩側等約300萬平方米的商務樓宇建設。
四是張江高科技園區板塊。規劃面積77.45平方公里,這一板塊把張江與康橋、國際醫學園區等整合,將成為浦東一個新的重要增長極。張江園區經過15年的發展,目前集聚了128個國家重大科技專項、42個國家市區三級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經認定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06家,入駐留學生企業900多家(約占全市1/3)。2009年,園區內集成電路產業營業收入約占全國1/5,生物醫藥產業營業收入約占全市1/4。
五是金橋出口加工區板塊。規劃面積67.79平方公里。這一板塊把金橋與南匯工業園區、空港工業園區整合,將形成一個先進制造業組團。這一板塊,北部主要發展2.5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制造業往南部轉移,形成產業發展梯度。2009年,這一板塊的工業總產值超過2300億元,約占新區的1/3。
六是臨港主城區板塊。規劃面積74平方公里。這一板塊重點發展商業商務、文化教育、旅游居住等功能,著力打造低碳、生態、宜居的新城。當前主要進行基礎設施開發,通達滴水湖的軌交11號線南段已開工,將在2012年建成。
七是國際旅游度假區板塊。以迪士尼主題樂園項目為核心,包括三甲港海濱旅游度假區和臨港濱海旅游度假區等。這一板塊相應的管理體制正在進一步明確之中。
加“1”就是后世博板塊。世博園區浦東部分規劃面積3.93平方公里,附近還有后灘1平方公里和原“環球”項目地塊的3平方公里。這一區域已經完成了前期基礎建設,并且有5條軌交經過,基礎條件良好,主要發展金融、會展、商務、文化等現代服務業。具體的功能定位、發展規劃、管理體制等,還有待進一步明確。
“7+1”的生產力布局是兩區合并后促進資源整合共享、要素優化配置的需要,突出功能導向,突出產業結構調整,突出核心功能區的建設。在產業能級上,包括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符合產業升級的要求;在發展動力上,包括了科技驅動、創新驅動,符合率先轉變方式的要求;在功能上,更加突出區域核心競爭力。
新浦東總體規劃修編
據介紹,原浦東和南匯兩區合并后,按照“兩規合一”的要求,結合“十二五”規劃的編制,目前正在對浦東的總體規劃進行修編。從現狀來看,浦東有兩條自然肌理,一條是沿黃浦江,人口集中、產業集聚,主要發展與金融中心建設有關的金融、商務、會展等現代服務業。一條是沿海,空間較廣、人口較少、成本較低,主要發展與航運中心建設有關的航運、貿易、物流,以及重裝備、航空等先進制造業。還有圍繞浦東城市肌理形成的四個圈層:第一層是內環以內的中央分區,第二層是外環以內的中心城區,第三層是外環以外的疏朗區,第四層是郊環周邊和以南的生態區。
“十二五”期間,浦東將進一步加快城市化進程,來適應產業快速發展、人口大量集聚的需要。還將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計劃三年內投入1000億元,重點加強南北道路對接,使南北交通更加順暢;盡快打通沿海大通道,形成內部環通和外部聯通。基礎設施的大投入、大建設,對城市化將是極大的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