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小松(中國)履帶有限公司計劃再投資500萬美元擴大生產。因為,每月800臺(套)履帶產量,遠遠滿足不了小松山推逐月向好的市場需求。自2008年8月,投資8700萬美元建成的小松履帶落戶濟寧高新區,便完全取代了進口。如今,僅圍繞小松山推做配套部件的日本獨資企業就達12家,60%的零部件實現了本土化。目前,高新區已形成小松山推、山推股份、小松優特力、山推重工、中國重汽集團5大工程機械帶動下的150多個規模化配套企業。2009年,工程機械年銷售收入達到350億元,占全區工業銷售收入的43%成為國家級工程機械產業基地和國內工程機械產業鏈最為完整的區域之一。
近年來,濟寧高新區將工程機械作為支柱產業,重點培植、優先發展。圍繞壯大工程機械產業集群,高新區致力于抓好上下游產業鏈招商,定向招商和關鍵缺失環節配套產品招商,并對能夠完善產業鏈的項目做到優先立項審批,優先給予傾斜扶持,成功吸納了山推股份、日本小松山推、日本TOPY、美國伊頓液壓、美國世紀車輪、美國捷馬、瑞典沃爾沃、法國浩珂礦山設備、德國格林機械、精益軸承、永生重工等企業為代表的數百家工程機械企業,分別占據了產業鏈上、中、下游的中外企業,形成了優勢互補、專業化分工、配套聯動的發展格局,成為主機帶動配套企業,配套企業又吸引更多主機的共生關系和產業集聚效應。
山推股份世界排名第三,市場占有率達58%,產品出口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山推的快速發展對區內的主機企業和配套企業起到了重要的拉動作用,與之配套的100多家配套企業產值利潤均實現平穩較快增長,成為靠產業集聚成功應對金融危機的典型案例。
小松山推是國內最大的液壓挖掘機生產商,市場占有率達30%以上。建廠10多年來,小松山推持續投入3億美元,將行走系統和發動機研制、精密鑄造、研發中心等高端生產技術及設備首次從日本本土大舉搬遷到高新區。2008年,小松山推又投資1億美元,開工建設了小松第二工業園,使挖掘機年生產能力達到3萬臺,成為小松制作所最大的主機及核心零部件生產基地。小松山推在濟寧取得巨大成功產生了強大的“磁場效應”,極大吸引了勝代機械、小松優特力、小松全能、大京機械等12家日方著名工程機械配套企業的目光,帶動了他們紛紛前來投資設廠,在該區構成了小松挖掘機從零部件到整機的產業鏈條。
目前,高新區在建的工程機械企業達69家,總投資71.5億元。他們新規劃了1000畝的工程機械產業園區,計劃用3至5年的時間,打造銷售收入過千億的國際化制造業基地。
近年來,濟寧高新區將工程機械作為支柱產業,重點培植、優先發展。圍繞壯大工程機械產業集群,高新區致力于抓好上下游產業鏈招商,定向招商和關鍵缺失環節配套產品招商,并對能夠完善產業鏈的項目做到優先立項審批,優先給予傾斜扶持,成功吸納了山推股份、日本小松山推、日本TOPY、美國伊頓液壓、美國世紀車輪、美國捷馬、瑞典沃爾沃、法國浩珂礦山設備、德國格林機械、精益軸承、永生重工等企業為代表的數百家工程機械企業,分別占據了產業鏈上、中、下游的中外企業,形成了優勢互補、專業化分工、配套聯動的發展格局,成為主機帶動配套企業,配套企業又吸引更多主機的共生關系和產業集聚效應。
山推股份世界排名第三,市場占有率達58%,產品出口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山推的快速發展對區內的主機企業和配套企業起到了重要的拉動作用,與之配套的100多家配套企業產值利潤均實現平穩較快增長,成為靠產業集聚成功應對金融危機的典型案例。
小松山推是國內最大的液壓挖掘機生產商,市場占有率達30%以上。建廠10多年來,小松山推持續投入3億美元,將行走系統和發動機研制、精密鑄造、研發中心等高端生產技術及設備首次從日本本土大舉搬遷到高新區。2008年,小松山推又投資1億美元,開工建設了小松第二工業園,使挖掘機年生產能力達到3萬臺,成為小松制作所最大的主機及核心零部件生產基地。小松山推在濟寧取得巨大成功產生了強大的“磁場效應”,極大吸引了勝代機械、小松優特力、小松全能、大京機械等12家日方著名工程機械配套企業的目光,帶動了他們紛紛前來投資設廠,在該區構成了小松挖掘機從零部件到整機的產業鏈條。
目前,高新區在建的工程機械企業達69家,總投資71.5億元。他們新規劃了1000畝的工程機械產業園區,計劃用3至5年的時間,打造銷售收入過千億的國際化制造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