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報表顯示,近幾年金峰水泥集團水泥散裝率越來越高,2009年生產水泥1316萬噸,散裝率達99.5%,驚人的散裝率使常州散辦同志們的激動不已。日前筆者隨辦公室的同志一起,在溧陽市散辦同志的陪同下前往金峰水泥集團了解近期散裝水泥發展情況。
企業分管營銷工作的副總經理知曉了我們的來意后,便向我們介紹了企業近年來的生產經營情況。現在企業產銷形勢越來越好,上海等周邊城市的水泥供應量每年都在成倍增長,主打產品是散裝水泥,平均每天的發貨量在3.5萬噸左右。如此大量的料貨吞吐以前想都不敢想,盡管集團公司已具有相當規模,但企業進一步謀劃做大做強,把目光瞄準了世界第一。
隨后公司派員陪同我們參觀了企業。在生產區:3條日產5000噸和1條日產2500噸、3條日產6000噸新型干法熟料生產線分兩排并肩而立,氣勢十分恢宏。兩個料庫猶如能停歇幾架飛機的巨大庫房,使人耳目一新。在散裝水泥發貨區:水運碼頭的河道上停滿了在裝或待裝的散裝水泥船,筆者數了一下足有二三十條。在高大的陸路散裝水泥發貨庫下,水泥罐車一輛接著一輛 ,川流不息。一艘艘散裝水泥船、一輛輛散裝水泥罐車將水泥運往上海、蘇州、無錫、南京等常州的周邊城市。
此情此景不免使人想起金峰水泥集團的前身是一個生產純包裝的水泥企業,經過“十五、十一五”的結構調整,躍進為全國單體產能最大、水泥散裝率最高的生產企業。前不久在南寧召開的發展散裝水泥論壇會議上商務部分管散裝水泥工作的處長說,全國水泥產業結構在進行新一輪的調整,但水泥散裝率和2008年相比不升反降,我要檢討。難道在實施產業結構調整期間水泥散裝率一定會下降嗎?日產水泥熟料36500噸的金峰水泥集團發展散裝水泥的實例告訴人們,在水泥產業結構大調整的這段時間里,各地應該貫徹執行國家發展散裝水泥政策,各級散裝水泥行政管理部門要積極參與有關工作,水泥散裝率的高低關鍵還在人為,新建的大型水泥企業只有大量的銷售散裝水泥才能充分發揮其生產能力,才能有效的節能降耗、減少水泥粉塵排放,形成良性的循環發展模式,真正將企業做大做強。在散裝水泥發展上金峰水泥集團為全國水泥企業做出了榜樣。
回顧金峰水泥集團結構調整的過程,凝聚了從省到市的地方政府、有關部門、企業,以及有關方面人士的智慧和心血。在金峰水泥集團實施第一次結構調整時,原任市委書記親自掛帥任項目總指揮,政府和職能部門大力支持,為企業日后發展提供服務,并出資拓寬疏竣河道等等。
三級散辦十分關注金峰水泥集團的結構調整,盡職盡責,給予支持與幫助,強調新建水泥生產線必須配套足夠的散裝水泥發放設施,常州市散辦還聯系人民銀行信貸部門為個人購買散裝水泥船給予政策支持,并幾度幫助金峰水泥集團對接上海市場,確保水泥散裝率不低于70%的要求。溧陽市散辦用散裝水泥專項資金支持金峰水泥集團散裝水泥發放設施建設,幫助協調有關方面的工作。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本,發展散裝水泥關鍵是企業決策者要有發展散裝水泥的意識,認識到發展散裝水泥不僅利國利民,而且更利企業,變要我發散為我要發散。試想,假若日產熟料36500噸金峰水泥集團散裝率是70%,其日產的包裝水泥又是多少?這些包裝水泥對資源、能源的浪費和環境的污染又是多少?應該肯定,過去包裝水泥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人們不會忘記它的功勞。但今天生產使用包裝水泥已經不符合國家社會主義建設持續發展戰略所倡導的節能、降耗、減排的水泥產業政策,而且包裝水泥已逐步成為制約水泥企業做大做強、提高生產集中度的桎梏。
金峰水泥集團水泥散裝率高其意義不在于一個企業,也不僅僅是一個數字,而在于其為全國水泥行業,特別是大型新型干法水泥企業發展推廣散裝水泥做了榜樣。前不久在報紙上看到某個水泥企業用22輪的特大型卡車裝了滿滿五車包裝水泥宣傳圖片報道,以示產銷兩旺,筆者對此頗有感觸。
發展使用散裝水泥是國家既定的政策,國務院發文要求發展散裝水泥要從使用環節入手,商務部據此提出了發展散裝水泥、使用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三位一體的工作思路和方式,說到底就是為國為民為環境,逼水泥發展和使用上散裝水泥的“梁山”。 前不久中國水泥協會召開了年會,雷前治會長指出:新出臺的水泥產業政策,主要針對目前的投資過熱,產能過剩的現象,鼓勵大企業通過戰略重組進一步提高生產集中度,我國水泥工業已經進入到大企業競爭的時代,前5家企業所占比例還不到30%,要達到50%以上,使競爭從無序走向有序。
筆者認為:提高生產集中度,將水泥企業做大做強,是我國水泥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這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客觀實際,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在新一輪水泥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水泥企業也應該在提高散裝率上做好文章。散裝水泥有利于發放、運輸和使用,有利于水泥企業更好地發展,更快地占領市場。更何況當前我國先進的水泥產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但散裝率卻不升反降,2009年全國水泥散裝率僅達45%。假如全國新建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企業或生產線的散裝率都能在70%以上,相信祖國的環境面貌會比現在有很大的改觀,并逐步朝著天更藍、水更清、花更艷、城更美、人更爽宜居環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