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災后重建帶來的巨大水泥需求,8條新水泥生產線今年在綿陽加速上馬,新增產能將逐漸對水泥市場形成供給壓力。23日,綿陽市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根據全省抑制水泥產能過剩的要求,發改委將不再向省發改委報建水泥生產項目。
水泥年產能2012年達1400萬噸
“到2012年,綿陽水泥可能會出現400萬噸的過剩產能”
“農房建設進入尾聲后,磚已出現產能過剩,但目前水泥供求基本保持平衡。”23日,綿陽市材料推進辦的郝艷說。
據郝艷分析,綿陽的水泥供應從2008年起逐年上升。地震前,綿陽24家規模以上水泥企業年產能700-800萬噸,受地震影響,2008年實際總產量僅350萬噸,水泥明顯供不應求。2009年預計全年總產量420-450萬噸,近期水泥市價偏高(近400元/噸)說明供應本地市場仍略有缺口,正常價格在300元以內。到2010年底,預計水泥產量可達800萬噸,隨著災后重建基本結束,供應將“略有富裕”,部分水泥開始往綿陽以外尋找銷路。
材料推進辦的數據顯示,目前綿陽已獲批文的新建水泥生產線就有8條,如國大水泥和紅獅水泥各上兩條日產4600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安縣中聯水泥和北川中聯水泥各上一條日產4500噸和4800噸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北川四星水泥公司上一條日產4800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等,綿陽原有的立窯式、濕法水泥生產線將逐步淘汰。新建水泥生產線進度表顯示,8條生產線在2009年底至2011年逐步建成投產,按一年生產300天計算,建成后年產能近1400萬噸。
“這些新增生產能力預計會在2012年充分釋放,對水泥市場形成供給壓力。”據綿陽市經委的預測,綿陽本地市場2012年水泥的實際銷售量預計約為1000萬噸。郝艷認為,到2012年,綿陽水泥可能會出現400萬噸的過剩產能。
跨區域競爭格局已現
投資者認為,如果外部市場開發得好,水泥產能未必會過剩。
在綿陽,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當地水泥產業具有多種優勢,如果外部市場開發得好,水泥產能未必會過剩。但這必定會帶來跨區域激烈競爭的格局。
地震前,成都、德陽、遂寧、阿壩和廣元的部分地區一直是綿陽水泥的傳統市場。以最大的成都市場為例,成都每年的水泥需求量約3000萬噸,其中2000萬噸需從外地購買。“就看綿陽能分多少。”綿陽市經委綜合科有關負責人認為,相對樂山等地,綿陽搶占成都市場具有區位好、成本低等優勢。綿陽礦石富集且質量好,水泥生產成本較低;江油產水泥可走寶成鐵路到成都,雙馬水泥還有專線進廠,比其他地方的公路運輸形式成本更低。此外,德陽、遂寧、阿壩等地的機會也多,安縣水泥可銷往德陽,遂寧沒有水泥廠倚重綿陽,阿壩州水電站建設的水泥用量也很大。“如果川西北市場開發得好,即便水泥年產能達到1400萬噸,也可以消化掉。”該負責人認為。
此外,不少水泥企業對綿陽的經濟發展也頗為樂觀。剛剛結束的西博會上,綿陽簽約項目89個,簽約總金額325.52億元,是綿陽參加西博會簽約項目最多、簽約金額最多、簽約大項目最多的一次。一些企業認為,各類項目可能不斷落戶綿陽,帶動水泥市場。
四川國大水泥公司新建的日產4600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一期今年底就要建成投產,公司總經理段昱名表示,四川在建和將建的大項目如成綿樂城際鐵路、綿陽至九寨溝高速公路、成都至陜西的鐵路復線、平武縣的大型水利工程等對水泥需求量都極大,一些工程項目已與國大水泥溝通,希望能盡快保障水泥供應。段昱名認為,這些項目建成后,又會帶動周邊城市建設大發展,水泥需求可能進一步擴大。四川紅獅水泥公司的負責人也很樂觀,盡管災后重建2010年底基本完成,但西部大開發的政策不但沒變還有加大趨勢,綿陽的開發力度還會加大,水泥需求不會減少。
水泥年產能2012年達1400萬噸
“到2012年,綿陽水泥可能會出現400萬噸的過剩產能”
“農房建設進入尾聲后,磚已出現產能過剩,但目前水泥供求基本保持平衡。”23日,綿陽市材料推進辦的郝艷說。
據郝艷分析,綿陽的水泥供應從2008年起逐年上升。地震前,綿陽24家規模以上水泥企業年產能700-800萬噸,受地震影響,2008年實際總產量僅350萬噸,水泥明顯供不應求。2009年預計全年總產量420-450萬噸,近期水泥市價偏高(近400元/噸)說明供應本地市場仍略有缺口,正常價格在300元以內。到2010年底,預計水泥產量可達800萬噸,隨著災后重建基本結束,供應將“略有富裕”,部分水泥開始往綿陽以外尋找銷路。
材料推進辦的數據顯示,目前綿陽已獲批文的新建水泥生產線就有8條,如國大水泥和紅獅水泥各上兩條日產4600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安縣中聯水泥和北川中聯水泥各上一條日產4500噸和4800噸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北川四星水泥公司上一條日產4800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等,綿陽原有的立窯式、濕法水泥生產線將逐步淘汰。新建水泥生產線進度表顯示,8條生產線在2009年底至2011年逐步建成投產,按一年生產300天計算,建成后年產能近1400萬噸。
“這些新增生產能力預計會在2012年充分釋放,對水泥市場形成供給壓力。”據綿陽市經委的預測,綿陽本地市場2012年水泥的實際銷售量預計約為1000萬噸。郝艷認為,到2012年,綿陽水泥可能會出現400萬噸的過剩產能。
跨區域競爭格局已現
投資者認為,如果外部市場開發得好,水泥產能未必會過剩。
在綿陽,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當地水泥產業具有多種優勢,如果外部市場開發得好,水泥產能未必會過剩。但這必定會帶來跨區域激烈競爭的格局。
地震前,成都、德陽、遂寧、阿壩和廣元的部分地區一直是綿陽水泥的傳統市場。以最大的成都市場為例,成都每年的水泥需求量約3000萬噸,其中2000萬噸需從外地購買。“就看綿陽能分多少。”綿陽市經委綜合科有關負責人認為,相對樂山等地,綿陽搶占成都市場具有區位好、成本低等優勢。綿陽礦石富集且質量好,水泥生產成本較低;江油產水泥可走寶成鐵路到成都,雙馬水泥還有專線進廠,比其他地方的公路運輸形式成本更低。此外,德陽、遂寧、阿壩等地的機會也多,安縣水泥可銷往德陽,遂寧沒有水泥廠倚重綿陽,阿壩州水電站建設的水泥用量也很大。“如果川西北市場開發得好,即便水泥年產能達到1400萬噸,也可以消化掉。”該負責人認為。
此外,不少水泥企業對綿陽的經濟發展也頗為樂觀。剛剛結束的西博會上,綿陽簽約項目89個,簽約總金額325.52億元,是綿陽參加西博會簽約項目最多、簽約金額最多、簽約大項目最多的一次。一些企業認為,各類項目可能不斷落戶綿陽,帶動水泥市場。
四川國大水泥公司新建的日產4600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一期今年底就要建成投產,公司總經理段昱名表示,四川在建和將建的大項目如成綿樂城際鐵路、綿陽至九寨溝高速公路、成都至陜西的鐵路復線、平武縣的大型水利工程等對水泥需求量都極大,一些工程項目已與國大水泥溝通,希望能盡快保障水泥供應。段昱名認為,這些項目建成后,又會帶動周邊城市建設大發展,水泥需求可能進一步擴大。四川紅獅水泥公司的負責人也很樂觀,盡管災后重建2010年底基本完成,但西部大開發的政策不但沒變還有加大趨勢,綿陽的開發力度還會加大,水泥需求不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