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國內外混凝土路面管理系統簡介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9-29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混凝土外加劑信息網
核心提示:國內外混凝土路面管理系統簡介
  隨著交通運輸需求日益急切,混凝土道路的新建成本與日俱增,已有道路面臨著維修與養護的問題,路面管理系統(Pavement Management System,PMS)應運而生。美國在1966年美國各州公路工作者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tate Highways Officials,AASHO)進行的全國公路研究合作項目計劃(National Cooperative Highway Research Program,NCHRP)中最早將混凝土路面設計與維修養護作業引入系統化管理的理念。此后,全球混凝土路面管理系統的發展以美國最為蓬勃,歐洲以西歐與北歐較為普遍。 
  
  近年來我國經濟加速發展,各地交通量和汽車載重量日益增加,對路面結構的損壞也不斷加重,不僅加快了早期修建的舊水泥混凝土路面接近其壽命的速度,而且使得某些新建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在遠未達到設計年限時就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鑒國外混凝土路面管理系統的先進經驗,對提升我國混凝土道路的管理水平和使用壽命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美國公共工程協會(American Public Works Association,APWA)的定義,混凝土路面管理系統(PMS)由許多子系統所組成,它采用系統化的分析方法,對所有與路面相關的決策信息進行收集、儲存與提取,借助計算機信息技術迅速處理各種資料,分析路面狀況,結合路面歷史信息進行決策,提供最優化的路面管理作業程序。路面管理系統可視作決策過程中的一個工具,即是一個決策系統,包括路面的規劃、設計、施工及養護(包括改建)等項目。以下重點介紹數套國外混凝土路面管理系統(PMS)的系統特色與發展目標。
  
  一、美國 
 
  1、加州路面管理系統 
  
  加州路面管理系統依加州路面發展經驗分為柔性及剛性兩種分別建立。柔性路面管理系統(FPMS)由美國FHWA設計完成,目的是考核現有道路系統路面現況及提供路面重建或修復的維修決策。系統考慮六種破壞項目依照評分子系統分別給予評分,界定為嚴重破壞、輕微破壞與無破壞三等級,另配合駕駛舒適性及日交通量(ADT)制定維修優先級建議維修策略。系統包含破壞評分系統(Condition Rating System)、路面狀況調查系統(Pavement Condition Survey)、路面評估系統(Pavement Evaluation System)等三個子系統。剛性路面管理系統(RPMS)與柔性路面管理系統(FPMS)僅在破壞項目、破壞等級與維修策略等有所不同。 
  
  2、內華達州卡森市路面管理系統 
  
  卡森市路面管理系統(Carson City PMS)依使用地區路網特性,以瀝青混凝土路面為主,鑒定參數包括年平均日交通量與交通指數、加鋪厚度、養護修復歷史資料、以撓度值代表路面結構能力、路面服務能力。系統包含(1)破壞調查輸入:考慮龜裂、松散與縱/橫向裂縫等破壞項目,以行駛評分為主,將各項破壞嚴重性分為輕(S)、中(M)、重(V)三個等級;(2)路面狀況(Condition Score)計算:以一百分為滿分,根據破壞等級的不同破壞百分比及嚴重程度所查得的扣減分數扣減;(3)養護優先次序:以每車一英里為單位,依計算所得的效益成本比決定優先順序;(4)數據輸出:包括路段資料輸出查詢、路面歷史維修資料查詢、路面調查資料查詢、路面破壞狀況排序結果查詢輸出、維修路段及維修方法輸出查詢。 
  
  3、美國伊利諾州路面管理系統 
  
  伊利諾州路面管理系統(ILLINET)由伊利諾斯州立大學和伊利諾斯州交通局共同開發,可以利用靜態和動態圖象的方式,在彩色屏幕上顯示過去和現在的路面狀況,路面評估結果和維修的各種假設方案。系統以C++語言編繹,可WINDOWS 環境下執行。 
  
  系統可以圖示的形式顯示所有數據庫中的資料和預估的路面狀況、提供34個決策方案、交互式的決策方案,可依使用者實際需要予以調整;其所使用的參數,可依狀況改變、操作簡單、方便。 
  
  二、英國CHART路面管理系統 

  CHART路面管理系統由英國運輸與道路研究所(TRL Limited)于1980年開發,調查項目包括TRRL(high-speed Rofilometer)縱斷面平坦度或舒適度,系統功能主要有路面損壞形狀、位置圖、路面斷面、路面破損評估與維修工法列表、列出維修區間位置、破壞評估與對應工法的統計柱形圖等。 
  
  三、澳大利亞RTA-NSW路面管理系統 

  澳大利亞 

RTA-NSW(The Roads and Traffic Authority of New South Wales)路面管理系統為集合多元模塊化的路面管理系統,系統架構分別以CMIS(Condi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建立路網資料、CMIS處理路網道路的狀況、TNOS評估路網的標準(Treatment Scheduling Network Optimization System)、TNOS建立道路和網絡破壞模式、FNOS評估路網維修成本(Financial Planning Network Optimization System)。分別由四個子系統所組成:a.路況管理信息系統(Condi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CMIS)包括查詢路網的道路或橋梁狀況、針對整體路網所選的路段/橋梁進行統計分析以比較其間變化差異,并打印報表、計算改善路網績效不同方案的成本、產生路網圖以顯示路況較差路段;b.財務預算網絡最優化系統(Financial Planning Network Optimization System,簡稱FNOS)功能在于幫助道路管理方及工程師預測特定的服務標準要求下,維修路網所需要的預算或成本;c.養護程序最優化系統(Treatment Scheduling Network Optimization System,簡稱TNOS)為養護資金預算排序的最優化系統,利用程序的模塊化,輔助道路路面維修養護的預算及程序安排,使資金的運用更有效率。d.道路登錄系統(Road Register,簡稱RR)提供數據輸入及管理功能,并在上述三項系統進行分析時,適時支持所需資料。 

  四、新加坡路面管理系統 

  新加坡路面管理系統以儀器調查路面狀況為主。此系統根據儀器調查路況好壞制定各路段路面養護需求的優先級、有效分配年度養護經費、分析各路段采用養護策略、評估不同預算安排對路網路面整體績效的影響。其路面功能性調查以地表糙度及車轍為主,平坦度調查采用高速道路調查儀(High-Speed Road Monitor),結構性調查儀以測量撓度的Deflectograph為主,同時采用SCRIM 儀以測定路面抗滑系數。 

  五、中國 

  我國的路面管理系統研究始于1984年,1985年首先在遼寧營口地區施行英國的瀝青路面養護管理系統,標志著我國的路面養護管理系統的研究和應用的開始。1987年湖南省開發了適合本地區的路面養護系統,自此之后,廣東、北京、杭州、河南、陜西、江西等地區也開發了適合本地區的路面養護系統。1988年,交通部在云南引進了世界銀行的HDM-III公路養護標準模型,開始了我國在公路養護領域經濟分析研究的先例,研究成果為CPMS(Chinese Pavement Management System)提供了方法和經驗。在“七五”國家重點攻關期間,交通部建立了我國自己的路面管理系統CPMS(Vnl.O)。“八五”期間,國家在14個省市推廣使用CPMS系統。 
  
  近年來,因大量高速公路投入運營,各級養護管理部門對養護管理系統的迫切需求,我國對高速公路養護管理系統的研究發展很快。北京SOGER路面管理系統是第二個衛星所建立的道路數據庫系統,架構分為:(1)路面結構資料;(2)維修方法;(3)工作項目編碼系統;(4)工作項目單位價格化;(5)計算工作項目經費的平均值;(6)建立成本-效益矩陣,推算出成本最小,效益最大的維修方式。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历史| 孙吴县| 黔江区| 宝鸡市| 镇赉县| 丽江市| 阿城市| 吴川市| 永寿县| 梁河县| 江口县| 陆川县| 治县。| 南康市| 乌拉特中旗| 拜城县| 洛川县| 绥阳县| 霍邱县| 汽车| 河北省| 清原| 息烽县| 吉林省| 左权县| 循化| 平罗县| 郁南县| 商水县| 黑河市| 西贡区| 广昌县| 收藏| 卢湾区| 江津市| 黎城县| 黄梅县| 台湾省| 多伦县| 谷城县| 平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