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注定是極不平常的一年。國際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并不斷蔓延,撕裂了一道道經濟防線,阻礙著各地經濟前行的腳步……
大浪淘沙,方顯英雄本色。同樣面對危機,有的猶豫徘徊,止步不前;有的積極應對,化危為機。素有“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精神的長沙兒女,在“世界大考”面前,高擎科學發展大旗,大膽開拓創新,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優秀答卷,創造了金融危機背景下的“長沙效益”。長沙經濟的產業格局是去年底從三二一變為二三一的,也就是說三次產業在GDP中所占比重,是二產最大。第二產業中,六大產業集群又以工程機械產業集群一枝獨秀,這種“一業獨大”風險的格局從今年起悄然發生改變。隨著比亞迪的落戶長沙,菲亞特的長沙制造,加上眾泰江南夢迪博朗轎車的投產,三車并駕,汽車產業正在異軍突起。再過三年,也就是到2012年,汽車產業將成為長沙第二個過千億的產業集群,長沙成為中部地區名副其實的“車都”。這一巨變,正是從2009這一獨特的年份開始的,是長沙趁金融危機之“機”調整產業結構最為成功的得意之筆。
橫比:凈利潤額高于杭州寧波
2009年上半年的統計數據最能說明問題:長沙上半年全市實現GDP1484.1億元,GDP總量排名居全國省會城市(除拉薩市)第9位,增幅排名第4位;而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517.8億元,在全國26個省會城市中排名第10位,比上年同期上升1位,超過了石家莊市。
最令人欣喜的是,在市經委收集的對比數據中,上半年,全市規模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64.2億元,同比增長18.9%;實現利稅總額329.3億元,同比增長13.8%,增幅比金融危機前提高2.15個百分點;盈虧相抵實現凈利潤140.3億元,同比增長14.3%,增幅比金融危機前提高0.74個百分點。在28個中心城市中,長沙凈利潤額排第4位,高于杭州(138億元)、寧波(134億元)、沈陽(123億元)、武漢(95億元)等工業發達城市,增幅排第6位,在中部地區總量居第1位,排名較金融危機前(2008年6月)上升3位。
信心:三車并駕進入“車時代”
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陳潤兒指出,今年是新世紀以來經濟發展形勢最嚴峻、挑戰最巨大的一年,金融危機的影響在加劇,經濟下行的壓力在加大,我們面對的困難在加重。我們必須用戰略的思維、時代的視角、科學的方法來正確審視危機,轉變發展方式是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關鍵環節,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實際上對轉變發展方式形成了“倒逼”壓力。
早在2008年8月,金融危機對中部地區的影響已經初現,長沙一些工業企業開始停產半停產,經濟運行數據出現了下滑曲線。去年11月,在市經委召開的務虛會上,通過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分析,決定將2009年定為長沙工業的汽車產業年。市經委黨委書記、主任趙躍駟說,向市委、市政府大膽參謀,提出今年推進汽車產業的發展,其判斷基于,第一,正因為金融危機,世界汽車產業格局正在發生裂變,底特律的衰敗、通用的破產,這些后來都得到了印證;第二,長沙的比較優勢在于,以長沙為圓心,以300公里為半徑,在地圖上畫一個圈,你會發現,它可最大程度地覆蓋中西部地區,在汽車價格戰不斷加劇時,哪怕是一百元的物流成本比較優勢,都會產生強大的引力;第三,金融危機必然帶來“口紅效應”,消費拉動的“馬車”不可小視,中國的汽車市場潛力巨大,長沙最需要轎車生產線。事實證明,長沙的判斷十分準確。
三年:汽車產業要過千億
無論是比亞迪的進入還是菲亞特的落戶,政府的推手作用始終在發揮,自從明確2009年為長沙的汽車發展年后,長沙市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具體措施也不斷出臺。
政策環境、配套環境、市場環境三者疊加形成強大吸引力,今年上半年,長沙汽車產業已過百億,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劍飛表示,長沙有信心,力爭用三年左右的時間,讓長沙的汽車產業達千億元,成為長沙第二大支柱產業,徹底改變長沙“一業獨大”的產業格局,消除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安全因素。
大浪淘沙,方顯英雄本色。同樣面對危機,有的猶豫徘徊,止步不前;有的積極應對,化危為機。素有“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精神的長沙兒女,在“世界大考”面前,高擎科學發展大旗,大膽開拓創新,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優秀答卷,創造了金融危機背景下的“長沙效益”。長沙經濟的產業格局是去年底從三二一變為二三一的,也就是說三次產業在GDP中所占比重,是二產最大。第二產業中,六大產業集群又以工程機械產業集群一枝獨秀,這種“一業獨大”風險的格局從今年起悄然發生改變。隨著比亞迪的落戶長沙,菲亞特的長沙制造,加上眾泰江南夢迪博朗轎車的投產,三車并駕,汽車產業正在異軍突起。再過三年,也就是到2012年,汽車產業將成為長沙第二個過千億的產業集群,長沙成為中部地區名副其實的“車都”。這一巨變,正是從2009這一獨特的年份開始的,是長沙趁金融危機之“機”調整產業結構最為成功的得意之筆。
橫比:凈利潤額高于杭州寧波
2009年上半年的統計數據最能說明問題:長沙上半年全市實現GDP1484.1億元,GDP總量排名居全國省會城市(除拉薩市)第9位,增幅排名第4位;而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517.8億元,在全國26個省會城市中排名第10位,比上年同期上升1位,超過了石家莊市。
最令人欣喜的是,在市經委收集的對比數據中,上半年,全市規模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64.2億元,同比增長18.9%;實現利稅總額329.3億元,同比增長13.8%,增幅比金融危機前提高2.15個百分點;盈虧相抵實現凈利潤140.3億元,同比增長14.3%,增幅比金融危機前提高0.74個百分點。在28個中心城市中,長沙凈利潤額排第4位,高于杭州(138億元)、寧波(134億元)、沈陽(123億元)、武漢(95億元)等工業發達城市,增幅排第6位,在中部地區總量居第1位,排名較金融危機前(2008年6月)上升3位。
信心:三車并駕進入“車時代”
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陳潤兒指出,今年是新世紀以來經濟發展形勢最嚴峻、挑戰最巨大的一年,金融危機的影響在加劇,經濟下行的壓力在加大,我們面對的困難在加重。我們必須用戰略的思維、時代的視角、科學的方法來正確審視危機,轉變發展方式是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關鍵環節,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實際上對轉變發展方式形成了“倒逼”壓力。
早在2008年8月,金融危機對中部地區的影響已經初現,長沙一些工業企業開始停產半停產,經濟運行數據出現了下滑曲線。去年11月,在市經委召開的務虛會上,通過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分析,決定將2009年定為長沙工業的汽車產業年。市經委黨委書記、主任趙躍駟說,向市委、市政府大膽參謀,提出今年推進汽車產業的發展,其判斷基于,第一,正因為金融危機,世界汽車產業格局正在發生裂變,底特律的衰敗、通用的破產,這些后來都得到了印證;第二,長沙的比較優勢在于,以長沙為圓心,以300公里為半徑,在地圖上畫一個圈,你會發現,它可最大程度地覆蓋中西部地區,在汽車價格戰不斷加劇時,哪怕是一百元的物流成本比較優勢,都會產生強大的引力;第三,金融危機必然帶來“口紅效應”,消費拉動的“馬車”不可小視,中國的汽車市場潛力巨大,長沙最需要轎車生產線。事實證明,長沙的判斷十分準確。
三年:汽車產業要過千億
無論是比亞迪的進入還是菲亞特的落戶,政府的推手作用始終在發揮,自從明確2009年為長沙的汽車發展年后,長沙市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具體措施也不斷出臺。
政策環境、配套環境、市場環境三者疊加形成強大吸引力,今年上半年,長沙汽車產業已過百億,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劍飛表示,長沙有信心,力爭用三年左右的時間,讓長沙的汽車產業達千億元,成為長沙第二大支柱產業,徹底改變長沙“一業獨大”的產業格局,消除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安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