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2年底,全省二級及以上國省干線公路里程將達1.6萬公里
上連高速公路,下接農村公路,這是對國省干線公路功能的最好概括。
為打造西部綜合交通樞紐,我省在2009-2012年國省干線公路改造估算總投資324億元,改造國省干線公路。屆時將建成至甘肅、貴州、西藏、云南等省的七大出川通道,完善大九寨、川東北、川南環線等五大經濟環線。
《四川省國省干線公路改造實施方案(2009—2012年)》指出,我省國省干線公路總長18966公里,3年內改造8348公里,到2012年底,全省國省干線公路中二級及以上公路里程將達到1.6萬公里,占國省干線公路總里程的80%。屆時,我省干線公路水平將首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位于西部前列。
急需補課:干線公路僅占總里程的8.4%
發展不足是我省國省干線公路面臨的最大問題。
首先是公路總量不足。截至2008年底,我省國省干線公路總長18966公里,占全省公路總里程的8.4%,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5個百分點。還有6個縣未被國省干線覆蓋,有128個縣僅有一條國道或省道通過。其次是技術標準較低。承擔主要運輸任務的國省干線公路中,二級及以上標準的僅占52.8%,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6.2個百分點。
我省公路客運量、貨運量占各種運輸方式總量的比例長期穩定在95%、85%左右,國省干線特有的開放性、門對門的優勢,在各市間和縣(市、區)際間承擔了主要中、短距離的客貨運輸。在目前不通鐵路、水運、民航的地區,國省干線公路仍是唯一的運輸方式。
抓住災后重建和擴大內需的機遇趕緊“補課”。為此,省政府提出,通過三年改造,基本建成以成都主樞紐為中心,輻射攀西、川南、川東北、川西北地區,技術等級較高、功能較為完善的普通國省干線公路網。建成七大通道,完善五大經濟環線。
除災后恢復重建項目按恢復重建規劃確定的補助標準執行外,其他國省干線公路補助標準為:民族地區、盆周山區路面改造:每公里補助50萬元;等級改造:提高為二級公路,每公里補助150萬元;提高為三級公路,每公里補助80萬元。平原地區、丘陵地區路面改造:每公里補助50萬元;等級改造:提高為二級公路,每公里補助100萬元;提高為三級公路,每公里補助60萬元。
3年以內:國省干線超全國平均水平
《方案》指出,2009—2012年全省國省干線公路建設規模為8348公里。其中,地震災區納入災后恢復重建規劃的項目70個,建設規模3861公里,其他地區國省干線公路改造項目104個,建設規模4487公里。
到2010年底,國省干線公路路面技術狀況得到明顯改善,優良等路達到1萬公里以上,占國省干線公路里程的60%。基本完成災后干線公路重建項目,災區生命線公路網基本形成。
到2012年底,全省國省干線公路中二級及以上公路里程達到1.6萬公里,占國省干線公路總里程的80%,較2008年底提高27個百分點,首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位于西部前列。除三州外全省國省干線公路基本達到二級及以上標準,全面實現國省干線公路瀝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路面鋪裝。
鏈接解讀 建成七大通道
國道213成都至郎木寺 (甘肅)、國道318成都至竹笆籠(西藏)、國道213成都至沐川(云南)、省道321成都至納溪(貴州)、國道318成都至大竹(重慶)、省道101成都至南江(陜西)、國道317、省道209成都至阿壩(青海)
完善五大經濟環線
大九寨環線 (成都—綿陽—平武—九寨溝—若爾蓋—紅原—馬爾康—理縣—汶川—成都)
川東北環線 (成都—遂寧—南充—廣安—鄰水—達州—巴中—廣元—綿陽—成都)
川南環線 (成都—樂山—自貢—宜賓—高縣—興文—敘永—瀘州—隆昌—簡陽—成都)
川中環線 (成都—綿陽—三臺—遂寧—安岳—內江—簡陽—成都)
川西環線 (成都—雅安—康定—丹巴—小金—臥龍—成都)
上連高速公路,下接農村公路,這是對國省干線公路功能的最好概括。
為打造西部綜合交通樞紐,我省在2009-2012年國省干線公路改造估算總投資324億元,改造國省干線公路。屆時將建成至甘肅、貴州、西藏、云南等省的七大出川通道,完善大九寨、川東北、川南環線等五大經濟環線。
《四川省國省干線公路改造實施方案(2009—2012年)》指出,我省國省干線公路總長18966公里,3年內改造8348公里,到2012年底,全省國省干線公路中二級及以上公路里程將達到1.6萬公里,占國省干線公路總里程的80%。屆時,我省干線公路水平將首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位于西部前列。
急需補課:干線公路僅占總里程的8.4%
發展不足是我省國省干線公路面臨的最大問題。
首先是公路總量不足。截至2008年底,我省國省干線公路總長18966公里,占全省公路總里程的8.4%,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5個百分點。還有6個縣未被國省干線覆蓋,有128個縣僅有一條國道或省道通過。其次是技術標準較低。承擔主要運輸任務的國省干線公路中,二級及以上標準的僅占52.8%,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6.2個百分點。
我省公路客運量、貨運量占各種運輸方式總量的比例長期穩定在95%、85%左右,國省干線特有的開放性、門對門的優勢,在各市間和縣(市、區)際間承擔了主要中、短距離的客貨運輸。在目前不通鐵路、水運、民航的地區,國省干線公路仍是唯一的運輸方式。
抓住災后重建和擴大內需的機遇趕緊“補課”。為此,省政府提出,通過三年改造,基本建成以成都主樞紐為中心,輻射攀西、川南、川東北、川西北地區,技術等級較高、功能較為完善的普通國省干線公路網。建成七大通道,完善五大經濟環線。
除災后恢復重建項目按恢復重建規劃確定的補助標準執行外,其他國省干線公路補助標準為:民族地區、盆周山區路面改造:每公里補助50萬元;等級改造:提高為二級公路,每公里補助150萬元;提高為三級公路,每公里補助80萬元。平原地區、丘陵地區路面改造:每公里補助50萬元;等級改造:提高為二級公路,每公里補助100萬元;提高為三級公路,每公里補助60萬元。
3年以內:國省干線超全國平均水平
《方案》指出,2009—2012年全省國省干線公路建設規模為8348公里。其中,地震災區納入災后恢復重建規劃的項目70個,建設規模3861公里,其他地區國省干線公路改造項目104個,建設規模4487公里。
到2010年底,國省干線公路路面技術狀況得到明顯改善,優良等路達到1萬公里以上,占國省干線公路里程的60%。基本完成災后干線公路重建項目,災區生命線公路網基本形成。
到2012年底,全省國省干線公路中二級及以上公路里程達到1.6萬公里,占國省干線公路總里程的80%,較2008年底提高27個百分點,首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位于西部前列。除三州外全省國省干線公路基本達到二級及以上標準,全面實現國省干線公路瀝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路面鋪裝。
鏈接解讀 建成七大通道
國道213成都至郎木寺 (甘肅)、國道318成都至竹笆籠(西藏)、國道213成都至沐川(云南)、省道321成都至納溪(貴州)、國道318成都至大竹(重慶)、省道101成都至南江(陜西)、國道317、省道209成都至阿壩(青海)
完善五大經濟環線
大九寨環線 (成都—綿陽—平武—九寨溝—若爾蓋—紅原—馬爾康—理縣—汶川—成都)
川東北環線 (成都—遂寧—南充—廣安—鄰水—達州—巴中—廣元—綿陽—成都)
川南環線 (成都—樂山—自貢—宜賓—高縣—興文—敘永—瀘州—隆昌—簡陽—成都)
川中環線 (成都—綿陽—三臺—遂寧—安岳—內江—簡陽—成都)
川西環線 (成都—雅安—康定—丹巴—小金—臥龍—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