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環保部調研30個省市的在建大項目有了眉目:地方落后產能重燃現象進一步浮出水面。
23日,在中國循環經濟發展高層論壇上,環保部污染物排放量總量控制司副司長劉長根透露,市場帶動下,一些小建材、小鋼材又重新生產。過剩產能出現兩大趨勢:一則從東部往西部轉移;二則在本省內,從發達地區轉往不發達地區。
2009年上半年即將結束,如此新形式,讓全國牽涉節能減排目標上下部門倍感壓力。
未進入2009年之時,全國上下其手的努力,讓中國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形加速好轉,國家環保局此前判斷,2009年二氧化硫或提前實現“十一五”的減排指標。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也曾表示,“十一五”的其他節能減排指標也將在明年完成。
新一輪的大投資,打亂了既定的步驟,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康艷兵告訴記者,地方政府首要任務是保增長、擴內需,難以阻絕落后產能項目借搭順風車現象。“但2009年是實施節能減排的關鍵年,目前各項措施馬虎不得。”
保增長 輕環保?
就在4月,國家環保部就緊急啟動了多個調研組,目標直指各地項目控污、環境監測情況、地方減排過關等問題。
環保部污染物排放量總量控制司副司長劉長根對此透露,一些節能減排的措施在地方政府和企業執行相對不力。
調研發現,地方在節能減排方面,“在認定項目的時候,對產業升級、工業升級方面的把關,不像以前那么嚴了。第二個情況,一些被環保曾經拒之門外,又申報上來了。”
一些企業也對環境管理有放松的現象。比如環境保護部和地方環保部門受理的一些項目,分別有15.5%和23.7%的項目存在未批先建的問題。一些重點污染源中有25%存在治污設施不正當運行。
此外,地方在落實節能減排政策,制定和完善進度上也有所推遲。例如,節能環保的電、上網補貼等優惠的試點在一些地方得不到貫徹。
劉長根指出,由于受經濟效益下滑的影響,一些企業的節能減排投入在減弱。“在這個形勢下,擴內需、保增長、促就業,已經成為各級政府的頭等大事。一些地區,部門在消極的看待環境保護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環保部調研發現的類似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也有察覺。
就在近日,工信部就曾警告,一些中小鋼鐵廠因為線材價格回升的因素,開始開動馬力生產,這使得落后產能不僅有恢復的可能,還會導致鋼鐵整體過剩更為嚴重。
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國內72家大中型鋼鐵生產企業凈虧損達51.8億元,全國鋼鐵企業利潤一季度下滑99%。預計今年鋼鐵供需平衡量不足5億噸,鋼鐵產能過剩超過1億噸。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朱宏任建議,事實上鋼價回升情形并不穩定,“當前情況下,即使是價格出現適度回升和波動,對于企業來說,仍然應該根據市場情況準確把握,避免盲目擴大生產。”
“十一五”指標新變量
抑制新一輪環保壓力,相關部委已緊急響應。
目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已經著手,加快淘汰鋼鐵落后產能的步伐,并將嚴格執行差別電價政策,對20噸及以下轉爐電爐等淘汰類,2005年8月以后建設的120噸以下轉爐、70噸以下電爐、1000立方米以下高爐等限制類生產能力繼續實施淘汰類、限制類差別電價。
環保部也不含糊,目前正在加大對煉鋼、煉鐵、鐵合金、焦炭等13個行業落后生產能力的淘汰力度,并將繼續加強對減排的政策保障等,以確保2009年目標的完成。其中,嚴格減排責任制考核是重頭工作。
劉長根指出,此時絕不能放低門檻,以犧牲資源和環境代價來換取經濟的粗放增長。“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為我們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提供了一個有利的市場時機。”
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的化學需氧量排放比上一年下降了4.2%,二氧化硫下降了5.95%。此時與2005年相比,化學需氧量排放累計下降了6.61%,二氧化硫下降了8.95%,首次實現減排的任務完成,且超過預定時間。
根據環保部今年確定的化學需氧量比2008年下降2.1%,二氧化硫減排比2008年下降2.7%的安排,預計今年將提前實現“十一五”二氧化硫減排指標,而化學需氧量減排可以完成“十一五”計劃的將近85%到90%。
劉長根坦言目前的減排工作不能放松,因為下一步減排的空間在變小。
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主管的節能工作也與此類似,據悉,2008年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比上一年下降4.59%,累計比2005年下降10.1%。不過,要實現到2010年下降20%的目標,今明年要下降10%左右。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康艷兵認為,這等于是2年來要完成“十一五”下降一半的任務,因此擔子不輕。為此下一步需要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尤其是加快1-2萬億的節能投資市場的開發,帶動新興產業的發展,實現低碳經濟目標。
23日,在中國循環經濟發展高層論壇上,環保部污染物排放量總量控制司副司長劉長根透露,市場帶動下,一些小建材、小鋼材又重新生產。過剩產能出現兩大趨勢:一則從東部往西部轉移;二則在本省內,從發達地區轉往不發達地區。
2009年上半年即將結束,如此新形式,讓全國牽涉節能減排目標上下部門倍感壓力。
未進入2009年之時,全國上下其手的努力,讓中國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形加速好轉,國家環保局此前判斷,2009年二氧化硫或提前實現“十一五”的減排指標。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也曾表示,“十一五”的其他節能減排指標也將在明年完成。
新一輪的大投資,打亂了既定的步驟,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康艷兵告訴記者,地方政府首要任務是保增長、擴內需,難以阻絕落后產能項目借搭順風車現象。“但2009年是實施節能減排的關鍵年,目前各項措施馬虎不得。”
保增長 輕環保?
就在4月,國家環保部就緊急啟動了多個調研組,目標直指各地項目控污、環境監測情況、地方減排過關等問題。
環保部污染物排放量總量控制司副司長劉長根對此透露,一些節能減排的措施在地方政府和企業執行相對不力。
調研發現,地方在節能減排方面,“在認定項目的時候,對產業升級、工業升級方面的把關,不像以前那么嚴了。第二個情況,一些被環保曾經拒之門外,又申報上來了。”
一些企業也對環境管理有放松的現象。比如環境保護部和地方環保部門受理的一些項目,分別有15.5%和23.7%的項目存在未批先建的問題。一些重點污染源中有25%存在治污設施不正當運行。
此外,地方在落實節能減排政策,制定和完善進度上也有所推遲。例如,節能環保的電、上網補貼等優惠的試點在一些地方得不到貫徹。
劉長根指出,由于受經濟效益下滑的影響,一些企業的節能減排投入在減弱。“在這個形勢下,擴內需、保增長、促就業,已經成為各級政府的頭等大事。一些地區,部門在消極的看待環境保護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環保部調研發現的類似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也有察覺。
就在近日,工信部就曾警告,一些中小鋼鐵廠因為線材價格回升的因素,開始開動馬力生產,這使得落后產能不僅有恢復的可能,還會導致鋼鐵整體過剩更為嚴重。
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國內72家大中型鋼鐵生產企業凈虧損達51.8億元,全國鋼鐵企業利潤一季度下滑99%。預計今年鋼鐵供需平衡量不足5億噸,鋼鐵產能過剩超過1億噸。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朱宏任建議,事實上鋼價回升情形并不穩定,“當前情況下,即使是價格出現適度回升和波動,對于企業來說,仍然應該根據市場情況準確把握,避免盲目擴大生產。”
“十一五”指標新變量
抑制新一輪環保壓力,相關部委已緊急響應。
目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已經著手,加快淘汰鋼鐵落后產能的步伐,并將嚴格執行差別電價政策,對20噸及以下轉爐電爐等淘汰類,2005年8月以后建設的120噸以下轉爐、70噸以下電爐、1000立方米以下高爐等限制類生產能力繼續實施淘汰類、限制類差別電價。
環保部也不含糊,目前正在加大對煉鋼、煉鐵、鐵合金、焦炭等13個行業落后生產能力的淘汰力度,并將繼續加強對減排的政策保障等,以確保2009年目標的完成。其中,嚴格減排責任制考核是重頭工作。
劉長根指出,此時絕不能放低門檻,以犧牲資源和環境代價來換取經濟的粗放增長。“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為我們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提供了一個有利的市場時機。”
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的化學需氧量排放比上一年下降了4.2%,二氧化硫下降了5.95%。此時與2005年相比,化學需氧量排放累計下降了6.61%,二氧化硫下降了8.95%,首次實現減排的任務完成,且超過預定時間。
根據環保部今年確定的化學需氧量比2008年下降2.1%,二氧化硫減排比2008年下降2.7%的安排,預計今年將提前實現“十一五”二氧化硫減排指標,而化學需氧量減排可以完成“十一五”計劃的將近85%到90%。
劉長根坦言目前的減排工作不能放松,因為下一步減排的空間在變小。
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主管的節能工作也與此類似,據悉,2008年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比上一年下降4.59%,累計比2005年下降10.1%。不過,要實現到2010年下降20%的目標,今明年要下降10%左右。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康艷兵認為,這等于是2年來要完成“十一五”下降一半的任務,因此擔子不輕。為此下一步需要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尤其是加快1-2萬億的節能投資市場的開發,帶動新興產業的發展,實現低碳經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