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中國房地產與建材業跨界合作共謀發展高層座談會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5-20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中國房地產報
核心提示:中國房地產與建材業跨界合作共謀發展高層座談會
  一路狂飚的房地產業步伐放緩,狂躁張揚的產業心態有所收斂,必須意識到,房地產企業的品牌正遭遇“無品質”的傷害,負面的口碑傳播將消費者的信任剝離,危機公關和暫時的安撫都只能是短期行為。得品質者得市場,開發商一改往日甲方的強勢姿態,與優質建材部品企業更緊密地合作,取得品質與效益的平衡已形成共識。7月16日即將召開的中國房地產工程采購創新大會將實現兩大行業首度跨界合作。

  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這是疑惑的時代,也是理性的時代;這是迷茫的時代,也是信仰的時代;這是失望之冬,也是希望之春。經歷過危機震蕩的中國房地產業,又到了一個發展的分水嶺。

  Crossover,這個被翻譯成跨界合作的舶來語是時尚圈最常見的字眼。兩個毫不相干的領域進行合作,能夠給彼此品牌帶去更大的營銷亮點,跨界普遍代表一種新銳的生活和審美方式。然而,對房地產行業和建材行業而言,跨界合作有了另一種注解,這種產業鏈上下游界限的跨越是對傳統關系的重新定位,是品牌疊加效應的具體實現,是在判斷市場發展趨勢后對兩大行業發展模式的創新性探索。跨界,是一種務實的態度。

  1980年4月2日,鄧小平同志發表關于建筑業和住宅問題的重要講話,拉開了住房商品化的序幕;1998年的住房改革賦予了房地產業發展的活力。近30年間,人們對住房的訴求已經逐漸從“住所”轉變為“人居”。后者的定義則包括對建筑節能、生活安全、時尚與舒適等全部體驗。然而,關于“品質”這最基本的內核,卻成為一直難以破解的困局,使開發商和購房者經常處在針鋒相對的極端。

  對責任的質疑背后則是效益與品質的隱性博弈。追求利潤最大化而棄用優質部品,“低價中標”一度成為開發商采購決策的常態,監管不力帶來的直接后果是施工環節偷工減料,諸如房屋漏水、墻體開裂、外維護結構無法實現節能的問題比比皆是。來自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統計分析顯示,2008年,消費者對房屋質量、裝修建材、裝修服務的投訴分別上升了10.8%,5.9%,3%。

  2009年3月初,廣東省質監局工程質量的專項監督抽查 “黑名單”上,幾家大型房地產企業的開發項目相當惹眼。遭遇品質質疑的項目多深陷“建材門”。數起業主集體維權的事件更由房屋質量問題引爆。必須意識到,房地產企業的品牌正遭遇“無品質”的傷害,負面的口碑傳播將消費者的信任剝離,危機公關和暫時的安撫都只能是短期行為。

  分水嶺的到來的標志是,多重壓力下,一路狂飚的房地產業步伐放緩,狂躁張揚的產業心態有所收斂,冷靜的消費態度讓開發商回歸基本面在反思中意識到,應該告別僥幸心態和務虛的承諾,得品質者得市場,而性價比高的優質材料恰是夯實品質的基石!開發商一改往日甲方的強勢姿態,期望通過戰略結盟的方式與建材部品企業更緊密地合作,取得品質與效益的平衡。

  跨界合作的結果必然是雙贏。建材企業與房地產業唇齒相依,工程市場的興衰直接傳導至產業鏈的另一端,部品供應商欣慰于房地產企業的態度變化,表示愿意和有信譽的開發商一起在經濟危機的“寒冬”里“抱團取暖”。

  從企業微觀單元來看,開發商嘗試與部品供應商結盟并不鮮見,但即將在7月實現的兩大行業中數十家品牌企業代表共同表達跨界合作的意愿尚屬首次,除了傳達出對品質的重視,更將以質、價的真實供給與項目的采購需求對接。跨界合作,被置于事關產業發展的高度,也無疑成為從粗放轉為精細的房地產行業發展轉型期的標志性事件。

  品牌企業的參與是一種強大推力,如果合作落到實處,中國房地產業對品質的追求將實現新的飛躍。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门县| 舟山市| 太和县| 平陆县| 佛冈县| 宕昌县| 巴南区| 汉寿县| 左权县| 眉山市| 上高县| 加查县| 蓬溪县| 勐海县| 炉霍县| 焦作市| 恭城| 皋兰县| 吉首市| 万载县| 临夏县| 高雄市| 荆门市| 镇平县| 陕西省| 资源县| 平南县| 平顺县| 吉水县| 临汾市| 革吉县| 建湖县| 拜城县| 营山县| 纳雍县| 舒城县| 巴南区| 体育| 东乌珠穆沁旗| 依安县| 沭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