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之要在于安民。在災后重建過程中,安民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要抓緊搞好農房的恢復重建,加快建設美好新家園。但在求快的同時,我們還必須注意汲取國內外災后重建的歷史教訓,注重災后重建特別是農房重建的科學設計、合理規劃,要尊重當地文化,體現建筑風格特色。
筆者以為,單體民居的規劃設計,首先要突出地域和民族風格,避免千篇一律的“方塊樓”;其次是村落的規劃設計,要依山就勢、因地制宜,體現山水和田園特色,配套建設公共設施,避免擁道而建的“夾皮溝”。
縱觀國內外的災后重建,對地方可持續發展影響最大的是城鎮空間布局、建筑風貌。麗江災后重建的經驗就說明:只要充分尊重當地建筑的歷史風格和原有的城鎮文脈格局,災后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才能實現。而“兩個避免”就是要尊重自然、尊重歷史文化,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
避免千篇一律的“方塊樓”,就是要避免建筑風格一律化,盡量讓重建的城鎮建筑風格多樣化,體現地方特色,做好特色文章。四川是旅游大省,而這次需要災后重建的地方,大多具有十分豐富的旅游資源。特別是汶川、北川、青川,不僅自身山清水秀、風光秀美,并且在地理上與九寨溝聯系緊密。如果災后重建盲目追求一律化的農房設計,無疑會毀壞旅游業發展的資源。尤其是在少數民族地區,如果災后重建規劃不夠科學,使得羌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特色的建筑風格遭到破壞,那對當地民族文化和今后的可持續發展來說都將是一場災難。因此,趁這次災后重建的機會,設計、建設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縣城和鄉鎮場鎮,建設出符合山水田園特色的農家院落,對于今后發展地方旅游業來說十分重要。在災后重建的規劃和設計中,將川北、川西民居的建筑風格充分體現出來,精心設計,避免“千房一面”,建設成具有顯著特色和鮮明個性的城鎮,必然有利于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避免擁道而建的“夾皮溝”,就是要注重建筑與自然環境的和諧。重建規劃要依據城鎮和村莊原來的歷史文脈,依山就勢、分散安置、小型組團、就地重建。正如美國生態建筑學的創始人賴特教授所說:要讓建筑和城鎮從自然環境中“生長”出來那樣與自然相融合,要強調城鎮、村莊與河流、森林、山脈的和諧相處。同時還要注重公共設施的配套建設,在道路、通訊、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的規劃設計和建設上,著眼于城鄉一盤棋,與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要著眼于長遠規劃,避免“今天埋,明天挖”的現象出現。
災后重建任重道遠。沒有統一規劃和設計不行,但過分強調按照統一標準和規格,忽視地方文化傳統和自然、文化特色也不行。這就要求我們在災后村鎮和農房規劃建設中要立足長遠、講究科學,在建筑設計時力求多樣性,力避“千房一面”。
筆者以為,單體民居的規劃設計,首先要突出地域和民族風格,避免千篇一律的“方塊樓”;其次是村落的規劃設計,要依山就勢、因地制宜,體現山水和田園特色,配套建設公共設施,避免擁道而建的“夾皮溝”。
縱觀國內外的災后重建,對地方可持續發展影響最大的是城鎮空間布局、建筑風貌。麗江災后重建的經驗就說明:只要充分尊重當地建筑的歷史風格和原有的城鎮文脈格局,災后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才能實現。而“兩個避免”就是要尊重自然、尊重歷史文化,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
避免千篇一律的“方塊樓”,就是要避免建筑風格一律化,盡量讓重建的城鎮建筑風格多樣化,體現地方特色,做好特色文章。四川是旅游大省,而這次需要災后重建的地方,大多具有十分豐富的旅游資源。特別是汶川、北川、青川,不僅自身山清水秀、風光秀美,并且在地理上與九寨溝聯系緊密。如果災后重建盲目追求一律化的農房設計,無疑會毀壞旅游業發展的資源。尤其是在少數民族地區,如果災后重建規劃不夠科學,使得羌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特色的建筑風格遭到破壞,那對當地民族文化和今后的可持續發展來說都將是一場災難。因此,趁這次災后重建的機會,設計、建設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縣城和鄉鎮場鎮,建設出符合山水田園特色的農家院落,對于今后發展地方旅游業來說十分重要。在災后重建的規劃和設計中,將川北、川西民居的建筑風格充分體現出來,精心設計,避免“千房一面”,建設成具有顯著特色和鮮明個性的城鎮,必然有利于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避免擁道而建的“夾皮溝”,就是要注重建筑與自然環境的和諧。重建規劃要依據城鎮和村莊原來的歷史文脈,依山就勢、分散安置、小型組團、就地重建。正如美國生態建筑學的創始人賴特教授所說:要讓建筑和城鎮從自然環境中“生長”出來那樣與自然相融合,要強調城鎮、村莊與河流、森林、山脈的和諧相處。同時還要注重公共設施的配套建設,在道路、通訊、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的規劃設計和建設上,著眼于城鄉一盤棋,與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要著眼于長遠規劃,避免“今天埋,明天挖”的現象出現。
災后重建任重道遠。沒有統一規劃和設計不行,但過分強調按照統一標準和規格,忽視地方文化傳統和自然、文化特色也不行。這就要求我們在災后村鎮和農房規劃建設中要立足長遠、講究科學,在建筑設計時力求多樣性,力避“千房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