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建材工業的許多媒體上,凡涉及我國水泥產業的各種報道、紀實、專訪、側記等文章中屢見“國際領先”、“名列榜首”、“全球首創”等褒揚之詞。對我國水泥產業近年來在國內外所取得的長足進步,筆者深感欣慰,衷心祝賀同志們幾十年艱辛努力的碩果,這些碩果的確來之不易,應該宣傳,以利再接再厲,更上一層樓。
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在綜合實力、盈利能力、長期績效和抗風險能力等諸多方面,我國水泥產業的龍頭企業集團與國際上著名的跨國集團相比依然存在相當的差距。這些差距不僅表現在水泥與商品混凝土的生產領域,在水泥技術裝備制造與研發領域中的差距可能還更大一些。
對我國水泥與混凝土產業的崛起,從長計議,筆者傾向于低調的宣傳,這會使我國的龍頭企業集團更主動地面對未來或風險,更有利于我國水泥產業的真正崛起。
本文主要介紹一些國際上第一流的跨國水泥集團近年來的總體情況,旨在增進我國水泥界對國際水平及其發展趨勢的了解,以便從中發現一些差距,瞄準更高目標,不懈努力,扎扎實實地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聯合國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WBCSD)下設的水泥可持續發展促進會(CSI)2008年中發表的一份報告稱,該促進會現有19家會員,由世界一流的瑞士Holcim公司、法國Lafarge公司、墨西哥Cemex公司、意大利Italcementi公司、葡萄牙Cimpor公司和日本Taiheiyo公司及巴西、印度、美國、泰國的10余家水泥公司所組成。這些公司的熟料總產能2007年為5.8億噸,約占世界總量的24%。其中各種窯型熟料產能的分布為:新型干法窯(PC)57%,懸浮預熱器窯(SP)20%,半干法窯(Semi-dry)5%,帶有其他型式預熱器旋窯9%,濕法窯6%,干法長窯3%。這里有近20%屬于淘汰之列,另20%也需進行升級技改。這就是當今水泥生產技術的國際一般水平,和我國現在的情況相近,只是我國需淘汰的窯型是以立窯為主,而國際上則是其他各種落后的旋窯。
我國現今龍頭水泥企業集團與國際跨國水泥巨頭之間的差距最主要表現在4個方面。第一是對原料礦山復墾和礦區生態重建工程幾乎還是空白,尚未列入社會責任范圍之內。急需補做,逐步還清歷史欠賬。第二是對水泥產業上下游產業鏈的建立,完善水泥—混凝土大一統產業應抓緊進行,不能局限于生產水泥,為建筑業特別是房地產業做嫁衣裳。第三是水泥產業的盈利能力偏低,人均年利潤更低,大都只有跨國公司的1/5~1/10。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扭轉水泥價格(利潤)太低的歷史遺留問題,所有的水泥企業還得繼續付出相當長一段時期的代價。第四是安全生產與員工健康保障制度。這顯然與國情的關聯性更大,水泥產業工傷情況因缺乏較準確統計,無從比較。表中第10項和第11項兩項數據可供我國重點水泥集團參照。
在噸熟料的污染物排放及單位能耗方面,我國龍頭水泥集團應該比這些跨國水泥集團占有優勢。因為跨國水泥集團經營水泥產業已有上百年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水泥廠也有近百家,不可避免地還會有一定數量的落后旋窯仍在生產運轉中;不像我國許多龍頭集團那樣擁有清一色的新型干法窯,而且都是近年剛投產的,能耗指標和排放指標理應優于跨國公司的總平均水平?,F在應該立即做的是:我們必須及時持續地監測并公布這些能耗與排放數據,積累資料,以待厚積薄發。
至于替代原料和替代燃料的應用,我國水泥工業仍處于后進狀態,尤其在替代燃料的研發與投入上差距很大,有些瓶頸尚需全社會和各省市政府的全面引導與支持才能突破。希望國家主管部門加強引導和協調。
所謂水泥中熟料平均含量,即混合材平均摻入量,我國水泥企業對多摻混合材一貫是很積極的,尤其是那些“小水泥”。這里必須說明的是,所謂混合材是指經過深加工以后,適量摻入熟料中對水泥某些性能將有所提高或改善,可以部分替代熟料而不至有損水泥品種與性能的各種工業廢渣或廢料,但我國有些“小水泥”企業,以降低成本和增加水泥產量為主要目的,只是作為填充料而摻于水泥中來替代熟料而已。對于這種行為,有關部門應當采取各種措施加以制止。
綜上所述,歸結到一件事,筆者呼吁了多年,我國的龍頭水泥集團要躋身國際舞臺,必須向世界公眾認真地提交年度環境報告和節能報告。這是起碼的準入門檻,否則這將會對提升我國水泥品牌的國際影響力產生負面作用,造成不利影響。目前,國際水泥界還看不到我國媒體的這類專業性文章,即使偶爾看到也沒有什么人真正能看得懂這樣的中文表述,所以對一些我國媒體宣傳水泥企業的溢美之詞,國際上沒有任何反應。
筆者重申,殷切期望我國的國家級大型重點水泥企業集團在2009年能向世界公眾提交各自的年度環境報告與年度節能報告。這在提升品牌聲譽方面的作用遠比擴張幾百萬噸的產能要顯著得多。時至今日,我國水泥企業的客觀條件已基本具備,事在人為,只要決策層重視,環境報告應指日可待。
關于我國水泥裝備制造與成套水泥生產線工程承包企業,雖然我們已經能夠生產制造更多的先進關鍵裝備,勝任現代水泥工程承包項目,甚至在國際一流的競爭中多有中標,但同樣也要清醒地看到,畢竟我們進入國際市場的時間不長,涉世不深,經歷的各種正反事情不多,這并不意味著今后就一帆風順。事實上,我們還沒有完全通過“中國制造”和“中國工程”長期嚴格的考驗;中國品牌在國際上的認可度和知名度尚需繼續鞏固與提升,要堅持不懈地努力。首先要大幅提高科技創新的投入,確保中國裝備的品質穩步提升,增強競爭力。
其次在國際商貿活動中要把好經濟和法律兩大關,充實專業力量,盡可能減少合同談判和執行過程中的經濟或法律風險。所以,我國水泥企業的當務之急是扎扎實實地練好內功,加強自身建設,夯實基礎。面對國際第一流的水泥成套裝備供應商,他們的綜合實力、研發和金融等優勢是積累了近百年的經營磨煉而形成的。事實上,我們在短期內還不具備超越他們的實力,特別是在抗風險能力和盈利能力方面更是薄弱。所以我們不要被自己短期內所獲得的較多的合同訂單所迷惑,應居安思危??梢哉f,我國在水泥成套裝備及工程總承包項目的國際市場上已經跨出了關鍵的一大步,而且取得了不俗的業績,奠定了中國品牌分享國際市場份額的堅實基礎。但是要把它繼續做好做大,提升品牌,增強盈利能力,以期在國際舞臺上成為具有較大影響力的中國公司的話,仍然任重而道遠,樂觀地估計,可能還需要10年左右的努力,建議認真編制一個中長期戰略發展規劃為佳。
總之,我們現在應苦練內功,夯實基礎,自尊自律,營造良好的市場氛圍,早日實現我國水泥混凝土產業的振興。等到功成之日,享受豐收的碩果,也是一份美好的回報。如此,則吾心足矣。
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在綜合實力、盈利能力、長期績效和抗風險能力等諸多方面,我國水泥產業的龍頭企業集團與國際上著名的跨國集團相比依然存在相當的差距。這些差距不僅表現在水泥與商品混凝土的生產領域,在水泥技術裝備制造與研發領域中的差距可能還更大一些。
對我國水泥與混凝土產業的崛起,從長計議,筆者傾向于低調的宣傳,這會使我國的龍頭企業集團更主動地面對未來或風險,更有利于我國水泥產業的真正崛起。
本文主要介紹一些國際上第一流的跨國水泥集團近年來的總體情況,旨在增進我國水泥界對國際水平及其發展趨勢的了解,以便從中發現一些差距,瞄準更高目標,不懈努力,扎扎實實地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聯合國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WBCSD)下設的水泥可持續發展促進會(CSI)2008年中發表的一份報告稱,該促進會現有19家會員,由世界一流的瑞士Holcim公司、法國Lafarge公司、墨西哥Cemex公司、意大利Italcementi公司、葡萄牙Cimpor公司和日本Taiheiyo公司及巴西、印度、美國、泰國的10余家水泥公司所組成。這些公司的熟料總產能2007年為5.8億噸,約占世界總量的24%。其中各種窯型熟料產能的分布為:新型干法窯(PC)57%,懸浮預熱器窯(SP)20%,半干法窯(Semi-dry)5%,帶有其他型式預熱器旋窯9%,濕法窯6%,干法長窯3%。這里有近20%屬于淘汰之列,另20%也需進行升級技改。這就是當今水泥生產技術的國際一般水平,和我國現在的情況相近,只是我國需淘汰的窯型是以立窯為主,而國際上則是其他各種落后的旋窯。
我國現今龍頭水泥企業集團與國際跨國水泥巨頭之間的差距最主要表現在4個方面。第一是對原料礦山復墾和礦區生態重建工程幾乎還是空白,尚未列入社會責任范圍之內。急需補做,逐步還清歷史欠賬。第二是對水泥產業上下游產業鏈的建立,完善水泥—混凝土大一統產業應抓緊進行,不能局限于生產水泥,為建筑業特別是房地產業做嫁衣裳。第三是水泥產業的盈利能力偏低,人均年利潤更低,大都只有跨國公司的1/5~1/10。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扭轉水泥價格(利潤)太低的歷史遺留問題,所有的水泥企業還得繼續付出相當長一段時期的代價。第四是安全生產與員工健康保障制度。這顯然與國情的關聯性更大,水泥產業工傷情況因缺乏較準確統計,無從比較。表中第10項和第11項兩項數據可供我國重點水泥集團參照。
在噸熟料的污染物排放及單位能耗方面,我國龍頭水泥集團應該比這些跨國水泥集團占有優勢。因為跨國水泥集團經營水泥產業已有上百年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水泥廠也有近百家,不可避免地還會有一定數量的落后旋窯仍在生產運轉中;不像我國許多龍頭集團那樣擁有清一色的新型干法窯,而且都是近年剛投產的,能耗指標和排放指標理應優于跨國公司的總平均水平?,F在應該立即做的是:我們必須及時持續地監測并公布這些能耗與排放數據,積累資料,以待厚積薄發。
至于替代原料和替代燃料的應用,我國水泥工業仍處于后進狀態,尤其在替代燃料的研發與投入上差距很大,有些瓶頸尚需全社會和各省市政府的全面引導與支持才能突破。希望國家主管部門加強引導和協調。
所謂水泥中熟料平均含量,即混合材平均摻入量,我國水泥企業對多摻混合材一貫是很積極的,尤其是那些“小水泥”。這里必須說明的是,所謂混合材是指經過深加工以后,適量摻入熟料中對水泥某些性能將有所提高或改善,可以部分替代熟料而不至有損水泥品種與性能的各種工業廢渣或廢料,但我國有些“小水泥”企業,以降低成本和增加水泥產量為主要目的,只是作為填充料而摻于水泥中來替代熟料而已。對于這種行為,有關部門應當采取各種措施加以制止。
綜上所述,歸結到一件事,筆者呼吁了多年,我國的龍頭水泥集團要躋身國際舞臺,必須向世界公眾認真地提交年度環境報告和節能報告。這是起碼的準入門檻,否則這將會對提升我國水泥品牌的國際影響力產生負面作用,造成不利影響。目前,國際水泥界還看不到我國媒體的這類專業性文章,即使偶爾看到也沒有什么人真正能看得懂這樣的中文表述,所以對一些我國媒體宣傳水泥企業的溢美之詞,國際上沒有任何反應。
筆者重申,殷切期望我國的國家級大型重點水泥企業集團在2009年能向世界公眾提交各自的年度環境報告與年度節能報告。這在提升品牌聲譽方面的作用遠比擴張幾百萬噸的產能要顯著得多。時至今日,我國水泥企業的客觀條件已基本具備,事在人為,只要決策層重視,環境報告應指日可待。
關于我國水泥裝備制造與成套水泥生產線工程承包企業,雖然我們已經能夠生產制造更多的先進關鍵裝備,勝任現代水泥工程承包項目,甚至在國際一流的競爭中多有中標,但同樣也要清醒地看到,畢竟我們進入國際市場的時間不長,涉世不深,經歷的各種正反事情不多,這并不意味著今后就一帆風順。事實上,我們還沒有完全通過“中國制造”和“中國工程”長期嚴格的考驗;中國品牌在國際上的認可度和知名度尚需繼續鞏固與提升,要堅持不懈地努力。首先要大幅提高科技創新的投入,確保中國裝備的品質穩步提升,增強競爭力。
其次在國際商貿活動中要把好經濟和法律兩大關,充實專業力量,盡可能減少合同談判和執行過程中的經濟或法律風險。所以,我國水泥企業的當務之急是扎扎實實地練好內功,加強自身建設,夯實基礎。面對國際第一流的水泥成套裝備供應商,他們的綜合實力、研發和金融等優勢是積累了近百年的經營磨煉而形成的。事實上,我們在短期內還不具備超越他們的實力,特別是在抗風險能力和盈利能力方面更是薄弱。所以我們不要被自己短期內所獲得的較多的合同訂單所迷惑,應居安思危??梢哉f,我國在水泥成套裝備及工程總承包項目的國際市場上已經跨出了關鍵的一大步,而且取得了不俗的業績,奠定了中國品牌分享國際市場份額的堅實基礎。但是要把它繼續做好做大,提升品牌,增強盈利能力,以期在國際舞臺上成為具有較大影響力的中國公司的話,仍然任重而道遠,樂觀地估計,可能還需要10年左右的努力,建議認真編制一個中長期戰略發展規劃為佳。
總之,我們現在應苦練內功,夯實基礎,自尊自律,營造良好的市場氛圍,早日實現我國水泥混凝土產業的振興。等到功成之日,享受豐收的碩果,也是一份美好的回報。如此,則吾心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