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影響 程度各異
周海兵:
目前房地產市場的低迷,對我們集團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自身房地產開發步伐放緩,部分開盤項目銷量下降,在建項目進度放緩。第二,承接的外部房地產施工項目發生各種拖欠,形成不穩定隱患。第三,房地產施工項目數量的減少,風險增大,可能導致集團承接房地產項目數量減少和比率降低。第四,將影響我們施工單位的業績,可能造成經營業務量的下降。
孟慶福:
目前,政府著眼于改善居住環境,我們在城市改造中的住宅建設市場仍然保持相當的量。但我們現在也遇到業主主動要求放緩施工進度;因為沒有資金而拖欠工程款結算,一部分項目停工的情況。
同時,金融危機導致建筑企業工程收款難度增加。盡管我們的情況還算是比較好的,但與往年同期相比,回收的難度也在增加,收款比例下降了10%到20%。
龍 革:
現在我們市場開拓難度加大,新接任務受到重大影響,部分項目暫停、緩建。截至9月底,已簽訂合同中15%左右的業務受到影響,其中上海以外的項目占到70%以上。另一方面,收款遇到一定困難。估計應收未收的設計費用占全年收入的10%左右。
雖然金融危機對我們集團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是經過分析,這些影響還是在可控的范圍內。截至10月底,我們集團完成的經營收入同比增長7%左右,今年全年完成的經營收入也能夠增長7%左右。
短期市場 預期艱難
梁志超:
房地產市場跌宕起伏。國內房價從2007年5月暴漲到2008年下跌,從2008年初王石看到拐點,萬科降價風潮波及全國,從9月到10月,整個中國樓市成交量急劇下降。在這樣情況下,中央出來救市。
“4萬億”投資、降息和房地產都有關系。溫家寶總理主持的國務院會議支持老百姓購房。中央出臺政策,下調首付比例和房貸利率。在我看來,中央政府希望今后整個房地產市場的格局是70%為保障性住房,30%是商品房。這個角度來看,我認為2年之內,房地產價格還會往下走。
龍 革:
我們分析認為,目前金融危機的影響遠未結束,還在發展中,最困難的時期在明年上半年。雖然國家進行了“4萬億”的投資,但這些投資的渠道多樣,對不同行業的影響也不同。對房地產行業的影響雖然有一些積極作用,但是我們估計還是會造成一定的困難,所以如果不能采取積極的措施應對,將會對我們產生一定的損失。
周海兵:
我個人認為最危機的時候還沒有到,春節前后將是最危機的時候。現在房地產商最大的壓力是房子賣不出去,無法回籠資金還貸和支付工程款。而施工企業目前更多考慮的不是房地產市場今后給我們帶來業務量的影響,而是現在怎么樣渡過這個最艱難的時期。
蘇向明:
從上海建工集團來說,我們也關注到現在房地產市場的波動性,可能這個波動會有一個比較長的時期。
危中顯機 沉著應對
蘇向明:
這樣的大環境下,企業首先還是要把握和發揮自己的優勢,克服宏觀經濟上的一些不確定因素,才能進一步發展。
土地儲備和獲取土地的能力,品牌、戰略和組織結構的科學性,資金流是房地產企業發展的根本。我們現在已擁有1400多畝的土地儲備,且是在早幾年取得的,這是我們最大的優勢,是我們企業發展最強的后勁。到市場獲取土地資源方面,我們充分依托母公司上海建工集團的大型國有企業的優勢,抓住上海國資委提出大企業要有自己主營業務的機會,與上海百聯、交運等大集團合作聯手,增加獲取土地的渠道。
龍 革:
我們把“危機”理解為“危險”+“機遇”。危機為我們提供更多選擇機會的同時,我們自身必須加強工作方向、策略的研究與探討,以帶來更多機遇。
在市場開拓方面,我們加強經營團隊建設。開拓難度加大,恰可以鍛煉經營團隊的業務能力。擴展業務范圍方面,可以往比過去更廣的服務領域發展。在推動業務轉型方面,我們考慮通過投資帶動一部分相關業務,同時還為EPC項目的發展提供機遇。另外也為我們企業收購、兼并、重組提供了機遇。
近期房產新政推出后,我們更關注如何提供更好的產品給顧客。我相信不管在什么情況下,只要有需求,需求對產品的選擇就是很重要的。比如說,盡管新政有許多指標規定,但好的設計一樣能設計出好作品,關鍵看設計水平。在這樣一個困難時期,設計和施工單位都有責任對產品細心做研究。好的設計產品往往是設計企業對于房產商最好的支持,很可能就能把一個樓盤搞活甚至把市場搞活?,F在的顧客有剛性需求,但只是在觀望,這種需求可能在某個極點上強烈爆發,那時候一定會有一批開發商活得很好,但同時也會倒下一大批開發商。
孟慶福:
我們始終關注建筑總量這個問題。如果建筑總量減少,投資規模壓縮,那么建筑行業的競爭肯定更加激烈。
激烈競爭肯定會加大項目風險。作為建筑施工企業,要依靠實力選項目,注意規避風險。我們過去就非常注重房產商的信譽度,有選擇地承接項目,閉口合同、墊資、利潤低的都不做。我們選在一些資金有保障的項目,比如政府的一些項目。
安居工程 前景看好
梁志超:
保障型安居工程我國是1993年提出的,1998年取消。2008年再次提出安居房,強調了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的改造,如果9000億元的保障型安居工程實施的話,將有很多人受益。
從2008年8月份,國家統計局70個城市的數據看到,有三個城市出現了房價絕對值的下降,上海的房價同比去年下降了0.3%。從價格下降到房價急劇下降,我認為這是一個質的變化。房地產需要調整的周期,這個周期肯定是1到2年。這次9000億的保障性安居房,政府雙管齊下,這對現有的樓盤來說可能是一種壓力,通過市場購買商品房的需求會越來越少了,因為大部分需求將通過安居房釋放掉。
但是保障性安居房項目有一個限制,就是3%的利潤率,和房地產商此前從事的商品房開發可能有很大不同。
蘇向明:
在目前經濟和市場形勢下規避風險,做好保障性住房項目,一方面是為社會分擔責任,另一方面能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后勁。
保障性住房是政府提出的切實的工程,我們有愿望,有實力,也有需求積極參與并實施好。一方面是為社會分擔責任,一方面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后勁,也是目前經濟和市場形勢下規避風險很好的方式。
參與保障性住房從企業發展來說很必要。我們的員工有140多名,從開發規模和人員結構來說,我們完全有實力也有能力來分出一部分的人力參與保障性住房。
同時,作為上海建工集團所屬的房產企業,我們既可以通過保障性住房工程帶給集團施工任務,又可以從施工企業當中獲得開發的規模,來保證整個集團的生產規模能夠順利進行。尤其在目前比較復雜的形勢下,3%的利潤也很可觀,因為它是以房產銷售額來算的。
但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之間可能會存有矛盾,因為前者售價比較低,估計同一地段的保障性住房價格是商品房的80%左右。保障性住房對購房人和房型都有規定,我們會根據保障性住房和改善性住房的不同購買群體及其特征,來提高我們設計開發的水平,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我們應該會抓住其中的一些機遇。
孟慶福:
我覺得項目有2%的利潤就非常高興了。如果保障性住房有項目,我們肯定要做。只有1%的利潤我們都不會放棄,因為這種業務的工程款回收肯定不困難。建筑行業最怕的是遭遇工程款回收困難。
龍 革:
對于保障性住房,根據我們自己生產經營多年的情況來看,我認為中長期方面還是有信心的。社會各個層面對住房的剛性需求依然存在。大學畢業生全國每年就有幾百萬,他們中的大部分留在城市里,是對住房有剛性需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
面臨目前的形勢,設計單位短期之內會對一些房產開發項目持比較觀望的態度。但是這樣一段特殊的時機可以使我們提高服務水平和工作質量。比如我們可以運用這段時間提高設計水平,加強與房地產開發商間的互動,又比如說前期咨詢、市場定位、新技術的運用等方面,我們反而可以更充分地來討論和研究定位。
結束語:
往往在變化非常大的時期、比較復雜的時期和轉折時期,就會迸發許多話題。企業家的思路、觀念和精神狀態往往能在關鍵時刻或重要時期起到關鍵作用。本場研討可以體會到,中國建筑業再次被推上了經濟的前沿陣地。研究金融危機下行業新的增長點,我們共同來思考政府大手筆、投資熱潮中的自身定位,可能是工程建筑企業搶占先機的序曲。
周海兵:
目前房地產市場的低迷,對我們集團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自身房地產開發步伐放緩,部分開盤項目銷量下降,在建項目進度放緩。第二,承接的外部房地產施工項目發生各種拖欠,形成不穩定隱患。第三,房地產施工項目數量的減少,風險增大,可能導致集團承接房地產項目數量減少和比率降低。第四,將影響我們施工單位的業績,可能造成經營業務量的下降。
孟慶福:
目前,政府著眼于改善居住環境,我們在城市改造中的住宅建設市場仍然保持相當的量。但我們現在也遇到業主主動要求放緩施工進度;因為沒有資金而拖欠工程款結算,一部分項目停工的情況。
同時,金融危機導致建筑企業工程收款難度增加。盡管我們的情況還算是比較好的,但與往年同期相比,回收的難度也在增加,收款比例下降了10%到20%。
龍 革:
現在我們市場開拓難度加大,新接任務受到重大影響,部分項目暫停、緩建。截至9月底,已簽訂合同中15%左右的業務受到影響,其中上海以外的項目占到70%以上。另一方面,收款遇到一定困難。估計應收未收的設計費用占全年收入的10%左右。
雖然金融危機對我們集團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是經過分析,這些影響還是在可控的范圍內。截至10月底,我們集團完成的經營收入同比增長7%左右,今年全年完成的經營收入也能夠增長7%左右。
短期市場 預期艱難
梁志超:
房地產市場跌宕起伏。國內房價從2007年5月暴漲到2008年下跌,從2008年初王石看到拐點,萬科降價風潮波及全國,從9月到10月,整個中國樓市成交量急劇下降。在這樣情況下,中央出來救市。
“4萬億”投資、降息和房地產都有關系。溫家寶總理主持的國務院會議支持老百姓購房。中央出臺政策,下調首付比例和房貸利率。在我看來,中央政府希望今后整個房地產市場的格局是70%為保障性住房,30%是商品房。這個角度來看,我認為2年之內,房地產價格還會往下走。
龍 革:
我們分析認為,目前金融危機的影響遠未結束,還在發展中,最困難的時期在明年上半年。雖然國家進行了“4萬億”的投資,但這些投資的渠道多樣,對不同行業的影響也不同。對房地產行業的影響雖然有一些積極作用,但是我們估計還是會造成一定的困難,所以如果不能采取積極的措施應對,將會對我們產生一定的損失。
周海兵:
我個人認為最危機的時候還沒有到,春節前后將是最危機的時候。現在房地產商最大的壓力是房子賣不出去,無法回籠資金還貸和支付工程款。而施工企業目前更多考慮的不是房地產市場今后給我們帶來業務量的影響,而是現在怎么樣渡過這個最艱難的時期。
蘇向明:
從上海建工集團來說,我們也關注到現在房地產市場的波動性,可能這個波動會有一個比較長的時期。
危中顯機 沉著應對
蘇向明:
這樣的大環境下,企業首先還是要把握和發揮自己的優勢,克服宏觀經濟上的一些不確定因素,才能進一步發展。
土地儲備和獲取土地的能力,品牌、戰略和組織結構的科學性,資金流是房地產企業發展的根本。我們現在已擁有1400多畝的土地儲備,且是在早幾年取得的,這是我們最大的優勢,是我們企業發展最強的后勁。到市場獲取土地資源方面,我們充分依托母公司上海建工集團的大型國有企業的優勢,抓住上海國資委提出大企業要有自己主營業務的機會,與上海百聯、交運等大集團合作聯手,增加獲取土地的渠道。
龍 革:
我們把“危機”理解為“危險”+“機遇”。危機為我們提供更多選擇機會的同時,我們自身必須加強工作方向、策略的研究與探討,以帶來更多機遇。
在市場開拓方面,我們加強經營團隊建設。開拓難度加大,恰可以鍛煉經營團隊的業務能力。擴展業務范圍方面,可以往比過去更廣的服務領域發展。在推動業務轉型方面,我們考慮通過投資帶動一部分相關業務,同時還為EPC項目的發展提供機遇。另外也為我們企業收購、兼并、重組提供了機遇。
近期房產新政推出后,我們更關注如何提供更好的產品給顧客。我相信不管在什么情況下,只要有需求,需求對產品的選擇就是很重要的。比如說,盡管新政有許多指標規定,但好的設計一樣能設計出好作品,關鍵看設計水平。在這樣一個困難時期,設計和施工單位都有責任對產品細心做研究。好的設計產品往往是設計企業對于房產商最好的支持,很可能就能把一個樓盤搞活甚至把市場搞活?,F在的顧客有剛性需求,但只是在觀望,這種需求可能在某個極點上強烈爆發,那時候一定會有一批開發商活得很好,但同時也會倒下一大批開發商。
孟慶福:
我們始終關注建筑總量這個問題。如果建筑總量減少,投資規模壓縮,那么建筑行業的競爭肯定更加激烈。
激烈競爭肯定會加大項目風險。作為建筑施工企業,要依靠實力選項目,注意規避風險。我們過去就非常注重房產商的信譽度,有選擇地承接項目,閉口合同、墊資、利潤低的都不做。我們選在一些資金有保障的項目,比如政府的一些項目。
安居工程 前景看好
梁志超:
保障型安居工程我國是1993年提出的,1998年取消。2008年再次提出安居房,強調了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的改造,如果9000億元的保障型安居工程實施的話,將有很多人受益。
從2008年8月份,國家統計局70個城市的數據看到,有三個城市出現了房價絕對值的下降,上海的房價同比去年下降了0.3%。從價格下降到房價急劇下降,我認為這是一個質的變化。房地產需要調整的周期,這個周期肯定是1到2年。這次9000億的保障性安居房,政府雙管齊下,這對現有的樓盤來說可能是一種壓力,通過市場購買商品房的需求會越來越少了,因為大部分需求將通過安居房釋放掉。
但是保障性安居房項目有一個限制,就是3%的利潤率,和房地產商此前從事的商品房開發可能有很大不同。
蘇向明:
在目前經濟和市場形勢下規避風險,做好保障性住房項目,一方面是為社會分擔責任,另一方面能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后勁。
保障性住房是政府提出的切實的工程,我們有愿望,有實力,也有需求積極參與并實施好。一方面是為社會分擔責任,一方面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后勁,也是目前經濟和市場形勢下規避風險很好的方式。
參與保障性住房從企業發展來說很必要。我們的員工有140多名,從開發規模和人員結構來說,我們完全有實力也有能力來分出一部分的人力參與保障性住房。
同時,作為上海建工集團所屬的房產企業,我們既可以通過保障性住房工程帶給集團施工任務,又可以從施工企業當中獲得開發的規模,來保證整個集團的生產規模能夠順利進行。尤其在目前比較復雜的形勢下,3%的利潤也很可觀,因為它是以房產銷售額來算的。
但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之間可能會存有矛盾,因為前者售價比較低,估計同一地段的保障性住房價格是商品房的80%左右。保障性住房對購房人和房型都有規定,我們會根據保障性住房和改善性住房的不同購買群體及其特征,來提高我們設計開發的水平,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我們應該會抓住其中的一些機遇。
孟慶福:
我覺得項目有2%的利潤就非常高興了。如果保障性住房有項目,我們肯定要做。只有1%的利潤我們都不會放棄,因為這種業務的工程款回收肯定不困難。建筑行業最怕的是遭遇工程款回收困難。
龍 革:
對于保障性住房,根據我們自己生產經營多年的情況來看,我認為中長期方面還是有信心的。社會各個層面對住房的剛性需求依然存在。大學畢業生全國每年就有幾百萬,他們中的大部分留在城市里,是對住房有剛性需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
面臨目前的形勢,設計單位短期之內會對一些房產開發項目持比較觀望的態度。但是這樣一段特殊的時機可以使我們提高服務水平和工作質量。比如我們可以運用這段時間提高設計水平,加強與房地產開發商間的互動,又比如說前期咨詢、市場定位、新技術的運用等方面,我們反而可以更充分地來討論和研究定位。
結束語:
往往在變化非常大的時期、比較復雜的時期和轉折時期,就會迸發許多話題。企業家的思路、觀念和精神狀態往往能在關鍵時刻或重要時期起到關鍵作用。本場研討可以體會到,中國建筑業再次被推上了經濟的前沿陣地。研究金融危機下行業新的增長點,我們共同來思考政府大手筆、投資熱潮中的自身定位,可能是工程建筑企業搶占先機的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