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因地制宜發展建筑節能科技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8-12-02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建筑時報
核心提示:因地制宜發展建筑節能科技   
  面對日趨緊張的能源、外部氣候多變和國際金融風暴等影響,面對地震頻發、泥石流、臺風等嚴重自然災害,面對氣候多變和環境污染帶來的精神壓力,必須走出一條適于中國國情的建筑節能科技發展道路,因地制宜,協調發展。這是11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召開的首屆建筑節能與綠色發展論壇上透出的信息。 
      
  據介紹,隨著我國建設事業的迅猛發展,建筑能耗迅速增長,建筑能耗節約與再生能源利用已成為現代建筑亟需解決的重要課題。近年來,相關部委先后頒布并實施了多部節約能源方面的法律、條例、規范,有效提高了我國建筑節能技術的開發與應用水平。但是,我國的建筑節能總體進展緩慢,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一是由于宣傳力度不夠,尚未形成上下齊抓共管,全民積極行動的社會氛圍;二是新建建筑多數尚未達到節能標準。據調查,按節能標準建設的房屋,全國2004年僅為20%,2003年升為71%,近30%未達標。今年,政府下達的建筑節能減排指標,有的地區完成的不夠理想;三是既有建筑節能改造舉步維艱。產權多樣、結構復雜、改造標準不一、改造費用難籌等諸多因素,使得改造工程進展緩慢。四是公共建筑耗電量過大,大型公共建筑單位面積耗電量是普通公建的4倍以上。五是供熱采暖系統運行效率低,綜合利用率僅為45~70%,遠遠低于發達國家的水平。六是缺乏有效的建筑節能激勵措施,在補貼、金融、稅收等方面激勵政策很有限。七是我國9億農民住房節能尚未進入議事日程,農民住宅一直沿用實心粘土磚為材料,其抗震性能較差,城鄉一體抓抗震節能建筑任重道遠。 
     
  為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論壇提出,必須全面落實各項法律和相應的具體措施,加強依法管理,提高全民節能意識,加大建筑節能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確保建筑節能邁上新臺階。同時,發展智能控制技術,使建筑不再被動地適應外部環境,可以外部環境的變化,調整外圍護結構,降低采暖或制冷能耗,成為智能化的節能建筑。 
     
  該論壇由中國技術市場協會節能建筑技術工作委員會主辦,原科技部副部長、中國技術市場協會會長韓德乾,德國漢斯·賽德爾基金會建筑節能專家爾邁爾等領導、專家作了精彩的演講。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强县| 遂平县| 奉新县| 定州市| 莱阳市| 千阳县| 马边| 高要市| 玛纳斯县| 长丰县| 延津县| 从化市| 色达县| 谢通门县| 平罗县| 无极县| 深泽县| 潞西市| 姚安县| 大方县| 丹棱县| 贵港市| 马尔康县| 察雅县| 潮安县| 周口市| 洪湖市| 浙江省| 吴旗县| 田阳县| 奈曼旗| 称多县| 资兴市| 龙海市| 乐亭县| 岳阳市| 兰西县| 青海省| 韶关市| 扶风县| 阜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