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最大的建筑廢棄物再生資源示范基地今年初在廣東東莞樟木頭鎮建成投產后,目前正向震災后重建的四川都江堰投資布點推廣,此舉對汶川地震災區建筑廢棄物重新轉化為資源,將起到推動環保、循環經濟發展的示范作用。
此項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系統工程,是廣東綠化再生資源技術有限公司借助上海同濟大學等多所科研院校的科研力量,研究出這個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成套技術設備,技術創新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該公司曾參與國家標準的《工業灰渣混凝土空心隔墻板》制定,其生產粗加工的建筑廢棄物骨料可作混凝土取代砂石,細加工的建筑板材可取代傳統建材(如混凝土地磚、砌磚及新型墻板),制品通過國家建筑材料測試中心等權威部門檢驗監定,其密度適宜、強度好、收縮值低、隔音性能好,適用于建筑內外墻。粘土磚再生骨料混凝土條板,開創了中國建筑再生骨料高附值利用的先河,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目前,這個示范基地是廣東最大的綠色建材生產企業,處理建筑廢棄物生產能力,可年產五十萬噸環保型輕骨料、十萬立方米綠色混凝土、五十萬平方米建筑墻板,完全符合國家建筑工業化發展。
據悉,汶川地震受災面積十萬平方公里,產生建筑廢棄物約三億噸(一億塊再生磚可消納建筑廢棄物三十七萬噸)。有關部門測算認為,汶川震后重建需要上千萬噸的建筑材料,假如將災區的混凝土、磚砂等廢棄物變為再生資源,不僅大大減少建材運進災區,而且避免巨大土地資源及能源的浪費,從傳統“資源——產品——污染排放”的惡性循環,走向反饋式“資源——產品——再生資源——新產品”的良性循環經濟。
目前,這個示范基地已列為國家節能減排重大專項上報國家發改委,申請評定為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國家示范工程。
此項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系統工程,是廣東綠化再生資源技術有限公司借助上海同濟大學等多所科研院校的科研力量,研究出這個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成套技術設備,技術創新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該公司曾參與國家標準的《工業灰渣混凝土空心隔墻板》制定,其生產粗加工的建筑廢棄物骨料可作混凝土取代砂石,細加工的建筑板材可取代傳統建材(如混凝土地磚、砌磚及新型墻板),制品通過國家建筑材料測試中心等權威部門檢驗監定,其密度適宜、強度好、收縮值低、隔音性能好,適用于建筑內外墻。粘土磚再生骨料混凝土條板,開創了中國建筑再生骨料高附值利用的先河,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目前,這個示范基地是廣東最大的綠色建材生產企業,處理建筑廢棄物生產能力,可年產五十萬噸環保型輕骨料、十萬立方米綠色混凝土、五十萬平方米建筑墻板,完全符合國家建筑工業化發展。
據悉,汶川地震受災面積十萬平方公里,產生建筑廢棄物約三億噸(一億塊再生磚可消納建筑廢棄物三十七萬噸)。有關部門測算認為,汶川震后重建需要上千萬噸的建筑材料,假如將災區的混凝土、磚砂等廢棄物變為再生資源,不僅大大減少建材運進災區,而且避免巨大土地資源及能源的浪費,從傳統“資源——產品——污染排放”的惡性循環,走向反饋式“資源——產品——再生資源——新產品”的良性循環經濟。
目前,這個示范基地已列為國家節能減排重大專項上報國家發改委,申請評定為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國家示范工程。